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讓弗朗索瓦張

2017-05-06 06:43:39

我不侍奉


沒錯,我真的沒看過香港的《無間道》三部曲,雖然一直聽說很好看。反而和很多美國觀眾一樣,先看了斯科塞斯導演的美國版。我同意「補償」的觀點,那年奧斯卡典禮圓了馬丁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夢(不過同時拿下這兩個是不是有點多了?可能只收穫最佳導演更能服眾)。「最佳改編劇本」也承認了港版故事出色,同時美國化成功。何況電影本來就有多種表達,不同文化背景能演繹不同的故事,不必吵來吵去(這都吵了十幾年了)。

故事並不復雜,就是愛爾蘭黑幫和波士頓警局各有臥底,鬥智鬥勇的故事。至於怎麼臥底,有些囉嗦了。

馬丁大概看出萊昂納多的天賦和潛質(也是伍迪·艾倫誇過的),不止一次選用他、調教他,此時正是從英俊小生向胖大叔(誤)過渡的階段:眼神的銳氣和寬臉說明一切。他很努力,看得出來真想好好表演,但是有些過火;相較而言達蒙和沃爾伯格沒那麼過(不過達蒙還是那副樣子,為什麼他演什麼都差不多呢?)。失散多年的「兩兄弟」在這部電影合作了,他們也各自吐槽過被人認錯的事。尼克爾森可能挺開心的,演個毫無顧慮的混蛋,和老辛正好對應;男人群戲中,迷人的法米加小姐大概是種緩和吧。

雖然有「原作」的框架束縛,馬丁還是打上了自己的烙印,那些眼花繚亂的剪輯、粗糲的場面、熟悉的搖滾樂真是駕輕就熟,換句話說簡直是復刻自己的作品,連街頭戲都不忘調皮地安排在成人影院(《計程車司機》)。再加上連綿不絕的粗口、暴力、動作場景(說實話,這些本該有些抗拒的場景,在鏡頭下卻顯得特別暢快),可能給《無間道》粉一種「美國人文化水平不高,膚淺又粗俗」的印象吧。

不過,馬蒂曾拿計程車司機的故事寫詩,也處理過引起軒然大波的宗教題材,怎麼會真的粗鄙呢?

《無間道風雲》並沒有採用「無間地獄」的佛教概念,而是採用了天主教的概念。有個鏡頭值得玩味:展出一張聖母和聖子的畫像,下一秒用來砸人腦袋。這個似乎有些冒犯有荒誕的場景是否暗示:不相信神,不相信神的寬恕。

老大尼克爾森踐踏一切,為所欲為:「沒人給你,你得自己拿。」就像他引用的一句拉丁語:』Non Serviam』,我不侍奉。他不相信別人會為他帶來幸福,因此一切靠自己打拼,也就沒什麼道德,仗著為FBI賣情報橫行,黑白兩道遊刃有餘,也因此招致毀滅。他也許是「驕傲」。萊昂納多不願忍受臥底的折磨,但是辦事上有帶著黑幫的習氣,又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陷入掙扎;最後也不願相信什麼「執法部門」,寧願以自己的方式處理內鬼。他大概是「憤怒」。達蒙則貪戀名聲、金錢和理想家庭;他不在乎「道德」,更注重個人利益,「八面玲瓏」,也招致「黑色幽默」的「突兀」下場、大概是「貪婪」的罪過。什麼都能往火線追緝令上套不是?

我也看到一個天主教網站以宗教的角度分析,不過因為不少術語,沒有看懂。我跳著看,發現一句話:「蒙受天恩和悔罪不可分割」。有人已經放棄救贖,自甘墮落;有人希望悔罪,渴望得救,但是現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更不浪漫。馬丁撕開所謂一廂情願的「浪漫」,將黑幫暴力、殘忍的現實赤裸裸地表現出來,並將暴力本身賦予一種暢快的暴力美。這麼一想,這個看似粗鄙的底層故事,其實包含了天主教的悲憫之心。我想爭議,大概還是佛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的區別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