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球戰慄--Atlas Shrugged: Part I

阿特拉斯耸耸肩/地球颤栗/阿特拉斯耸耸肩

5.6 / 14,329人    97分鐘

導演: Paul Johansson
編劇: John Aglialoro
演員: 艾迪蓋瑟吉 泰勒西林 Rebecca Wisocky 派屈克費雪勒 馬修馬斯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蘭若寺躲避球

2016-07-08 22:58:00

被金酸梅提名的緣份始於安·蘭德


        根據安·蘭德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改編的三部同名電影分別在2011、2012、2014年上映。雖然普遍認為前兩部比第三部要好,但依然和小說一樣,毀譽各半,第三部甚至獲得了第35屆金酸梅「最差翻拍、節選與續集」的提名。可憑心而論,安·蘭德在美國有脫口秀明星般的知名度,代表作《阿特拉斯聳聳肩》又是本多麼有爭議的書,把這樣個性大人物的作品改編電影就要做好被罵挨砸的準備,第三部是吃了原著太深人人心、太先入為主的虧,它絕不是侮辱觀眾智商的爛,只是沒個性的平庸。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女三男:全國最大鐵路公司管理者達格妮·塔格特,全球最大銅礦集團管理人弗蘭西斯科·德安孔尼亞,「里爾登合金」的發明者漢克·里爾登,以及能夠推動技術革命的發動機的發明家約翰·高爾特,三位男主依次成了達格妮的情人,但故事的主線卻遠離臥室,在宏大社會背景下展開——劫匪和乞丐一樣的管理當局,把資本主義貶低為簡單的自私自利和邪惡的剝削,藉口公共利益和社會福利,武斷干預生產和分配。菁英不斷消失,江湖只飄蕩著「誰是約翰·高爾特?」的傳說。
        第一部塔格特鐵路公司因為總裁詹姆斯一意孤行的貪婪決策損失巨大,實際掌舵手詹姆斯的妹妹達格妮與鋼廠老闆里爾登聯手,突破國家鐵路聯盟的封鎖、國家科學院對技術成果的掠奪,用新型合金鋪設鐵軌,在9個月內修出「約翰·高爾特鐵路」力挽狂瀾。政商勾結的社會寄生蟲頒布了一系列干預、壟斷各個行業的法令,許多優秀企業家神秘離去,煤炭石油鋼鐵消費品電力交通日益陷入匱乏和紊亂,人心越惶惶,官僚越理直氣壯主張一切混亂都證明社會需要更有力的管制,達格妮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支撐。第一部達格妮扮演者泰勒·席林後來演了《女子監獄》的女一,連續幾屆獲了金球獎劇情類劇集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二部達格妮與里爾登在一次旅行中發現了一台神奇的發動機,達格妮不遺餘力地到處尋找發明者。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那些優秀企業家的消失是由一種神秘力量引導的,第二部從「誰是約翰·高爾特」開始,到達格妮開著飛機追蹤出走的「阿特拉斯」們而失事墜入山谷戛然而止。
        第三部達格妮駕駛飛機誤入「高爾特峽谷」亞特蘭蒂斯,才發現在社會上失蹤的創造者們都生活於這裡。這場創造者們的罷工是由發明家約翰·高爾特所領導的,目的是要停止「轉動世界的力量」,藉由抽走這群帶動社會成長和生產發展的「阿特拉斯」們,使奉行錯誤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社會體會到當個體無法自由創造和獲利時的嚴重後果。最終,隨著阿特拉斯們的離去美國社會分崩離析,亞特蘭蒂斯內的創造者們則準備重返世界。
        導致第三部平庸的原因有兩個,按安·蘭德的劇本「層級構建」理論,「低檔次」觀眾可以滿足於欣賞驚險懸疑和三角戀愛,不妨礙「高檔次」觀眾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衝突。可是第三部電影即看不到驚險懸疑,又看不到思想衝突。一是人物太平面,隨著「誰是約翰·高爾特?」謎底揭曉,作為擎天神「阿特拉斯」們的領袖,觀眾期待的鮮活立體人物大戲卻沒來到,這和原著有直接關係,約翰·高爾特是蘭德心中理想的生活準則和方式的完美體現,是蘭德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蘭德的初衷就不是以塑造豐滿人物為目的,人物只是充當她理性利己主義觀念的載體,嚴肅臉講真,小說人物為某種觀念的化身,會損害人物塑造,使人物變得單薄、蒼白。這樣總想用理想矯正經驗,而不是用現實修正理想的角色當然只能是平面的,有點像遊戲里程序化的角色,包括蘭德的烏托邦也有強烈的平面感,缺乏縱深陰影。二是約翰·高爾特截獲無線電波向全國做的演講構成了蘭德主義的精華,是全書的高潮所在,這篇痛斥集體主義的邪惡,論證個人主義道德觀、理性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正當性的演說蘭德寫了兩年之久,長達50頁,但當改編為電影時,由於電影畫面的具象性,卻決定了無法呈現足有18個TED演講體量的思想衝突,估計編劇也難為哭了吧,可大家要看的就是好鬥的知識分子安·蘭德激進的精神氣質、追求絕對境界的道德激情呀,你電影把這風格化標籤弄不見了,不吐槽你吐槽誰,所以第三部被金酸梅提名的緣份始於安·蘭德,又不止於安·蘭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