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情慾誘惑--Scarlet Innocence

布拉芙夫人/情欲诱惑(台)/

5.9 / 560人    113分鐘

導演: 林弼成
編劇: 林弼成 張潤美
演員: 鄭雨盛 李絮 朴素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cnm08

2015-05-29 18:59:48

「愛」與「被愛」的權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先談幾點觀感:
    1、劇本較弱。但演員的表演不錯。瑕不掩瑜吧。
    2、評分偏低。原因:許多人都是衝著「肉色」去的,所以觀影時,難免停留在「色」的層面,而不能深人人物的內心。比較贊同這種說法:這部片子不是「為色而情」,而是「為情而色」。個人將它歸類為劇情片。
    3、細節需要細體會。因為劇本的原因,片中許多地方交待不夠,或過渡不自然,需要觀眾根據自己的經驗或閱歷去體會。
    比如:
    細節①:女主為什麼會主動追求男主?
    細節②:女主在被男主拋棄及母親被燒死後,8年的生活歷程?
    細節③:女主為什麼會重燃報復之心?
    細節④:女主為什麼在報復得手後不離開?
    ……
    下面逐一來補充:
    細節①:女主為什麼會主動追求男主?客觀原因有兩個:一是小鎮沒有女主中意的男子,二是男主成熟有魅力,對女主有吸引力;主觀上,女主想離開家鄉,去首爾生活。
    細節②:被劇情隱去了女主的8年生活。女主在被男主拋棄及遭遇家庭變故(母親被大火燒死)後,由於她與教授的戀情在當地廣為人知,所以家鄉是沒法呆了,只能離開家鄉去首爾討生活。8年時間,生活可以說非常坎坷。這從女主「在賭場中討生活」,「與高利貸者(流氓混混)為伍」等細節可以體會出,正如女主所說「為了活下去,忍辱偷生」。
    細節③:女主為什麼會重燃報復之心?事實上,女主對男主的恨是有一個消解過程的,如女主所說「當這種(報仇的)想法漸漸淡去的時候,卻又看見了你,一點都沒變,依然過著自私放蕩的生活」。從這段台詞可以推斷:若男女兩主,從未再見,則女主是認命的;若再見時,男主已循規蹈矩,報復也不大可能發生。但正因為再見了,而且男主還是那樣「自私、放蕩」,甚至變本加厲,激發了女主內心深埋已久的仇恨。
    細節④:女主為什麼在報復得手後不離開?顯然,原因只有一個,女主對這個男人是有感情的,男主是女主第一個真正喜歡的男人。眾所周知,無論男女,對自己的第一任,總是深懷感情的。糟糕的是:在遭遇男主的始亂終棄後,女主顛沛流離,仍不能把這份過期的,已經變質的感情釋懷,一輩子因情而愛,因情而恨,因情導致母親遇難,從而流離首爾、忍辱偷生。以致於報復得手後,還不肯離開男主。此時,過去的愛情、現實的愛情,美好的嚮往、現實的悲催,交織在一起,可以說,令女主痛苦不堪,但因為曾經深深地愛過,令她下不了毒手。其實,如果女主真心要弄死男主的話,可以說是分分鐘的事。在與男主獨處的6個多月時間裡,要想讓一個瞎子一命嗚呼,簡直是太容易了!隨便設計點什麼就能達到目的,但女主沒有這樣做,反而在男主的身邊,照顧著他,不離不棄,這不是愛?是什麼呢?換作任何人,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最重要的是,此時的男主,要錢沒錢,要貌沒貌,身陷困頓,可以說一貧如流,房產早就被銀行扣押了,現金也被自己賭沒了。生活開銷,幾乎都由女主的積蓄和賣店的錢在支付。所以,只能解釋成「有愛」,雖然這份愛已經變質!而不是像有人所說的,是為了所謂報復的快感。但悲劇的是:女主還捨不得扔掉這份變質的愛!以致於後來,被男主的女兒再報復。可見,女主是這部電影唯一令人同情的角色。其命運讓人唏噓不已。
    ……
    最後,說說「愛」與「被愛」的話題。
    這又得深人人物的內心了。有人說:女主後來的悲劇是其咎由自取,愛上了一個不該愛上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愛男主」是女主的權利,無可厚非。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愛一個人也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婚姻內外的人,其權限是各不相同的。女主沒有結婚,她有資格愛任何一個成年男人,包括已婚的男人(雖然這不值得宣揚,也會被很多理性的人自我揚棄),但愛上男主,女主沒有錯,頂多是愛上了一個麻煩。錯的是教授,他是已婚之人,此時雖然他還保有「被愛」的權利,但已喪失了愛自己的妻子之外的「愛人」的權利。所以態度不應該曖昧。在女主慇勤款款的時候,男主應該明確拒絕。但可恨的男主,非但沒有拒絕,相反順手牽羊「佔了女主的便宜」。所以,壞的是教授。正如女主最後所說:「你就是個混蛋,到最後,都應該是壞人」。
     再說說教授。教授風流,這不假!但哪個才子不風流,只不過有的是明的,有的是暗的,有的是主動的,有的是伺機的。教授看上去挺風光,其實也有難言之苦,生活可謂「半團糟」。家有抑鬱妻,妻子雖漂亮,可抑鬱了,就不美了。但為什麼抑鬱?劇情沒有交待。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當然,教授難辭其咎,因為他喜歡與女學生搞曖昧,但僅此一點,似乎不至於使一個大活人抑鬱。至於他妻子說他「又可以勾引女學生了」,應該是言重了。值得注意的是,劇情上教授「被證明沒有性騷擾女生」與「愛上女主而出軌」這兩條線是同時展開的。這也表明:男主風流,但未必下流。簡而言之,教授的出軌,從人性的角度看,情由可原,並不十分齷齪。當然,從道德的角度看,他當初應該拒絕女主才是。但如果是那樣的話,這部戲就不復存在了,教授也太聖人了。
     總之,不能將女主的悲劇看成是其個人選擇的「活該」和咎由自取,愛男主是她的權利,雖然男主已有妻室。不該的是,男主明明已經沒有了「再愛」的權利,還去「愛女主」。這才是女主悲劇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