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存在即合理

2010-11-14 05:05:50

共鳴無疑!!!討論倫理道德的好片


同樣,我要說的也是「共鳴」,但最後看完其實很的遺憾。

折磨錯人了?!當然。

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有這樣的共鳴,並且我想再次把這樣的共鳴闡述一下,因為共鳴是需要被傳遞的。

「親愛的孩子,對不起,父親沒能將你從惡魔手中拯救出來,對不起,對不起。。。。」這個父親不止一次內心自責道,只要是為人父母這些都能體會到,即使我們這些過路人都已內心憤怒並加以沉痛的哀悼,班傑明只是一個6歲的孩子,一個可愛的小天使,但那已是過去,愛他的父母只能在悲痛中緬懷在天堂的他。

最後見到班傑明是在停屍房,孩子被弄斷18根肋骨,肝臟被弄碎,被等等等等折磨致死,父母悲痛欲絕,可惡魔最後只被判25年有期徒刑,儘管那是在美國,但還是無法令人接受,我們可能無法體會到,因為那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或者親人,想想吧,自己一個6歲的孩子也這麼被惡魔折磨死了。

於是,父母決定要以同樣殘忍的方式、自己的方式來懲罰惡魔,「共鳴」就由此產生,以牙還牙,血債血償;有人或者是政府不禁會說:不行!我們有法律,一切需要由法律來審判和執行!這就是歧義,如同一網友的觀點:法律的判決和執行不會考慮被害者或者被害者家屬的情緒因素和心理感受,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因為這些是永遠不能平息的傷痛,而法律,只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以公正的立場來完成一個判決,最後的執行是公開的、示以大眾的、是在倫理道德範疇之內的,因為在法律中,再惡魔的人也是人。

因為「共鳴」,所以我也選擇折磨那個惡魔,以任何自己能想到的不計後果的、殘酷的方式來懲罰他。如同那父母一般的執行著。

母親在途中猶豫了,是因為人性的、同情的、軟弱的一面,開始動搖了,父親也動搖過,但是堅持了下來,有趣的是,導演將父母的心理活動的戲份加劇,開始使雙方的立場轉變,母親堅持了惡魔是在欺騙,使得父親在那一剎那到了憤怒的最高點。這段的心理活動再真實不過,因為這對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那麼什麼使他們如此堅決?在這裡,「共鳴」的意義得到的昇華,大自然母親創造了我們,儘管在今後的生活中,人們有富貴與貧窮之分,有人養尊處優,有人粗枝大葉,但是人的尊嚴和人格是平等的,但恰恰這個世界中就是有人會打破這個平衡,影片中惡魔是心理變態的、慘無人道的、愚蠢的(這裡暫不討論惡魔的由來),這個惡魔就是打破這個平衡的人種之一。接著,在人類社會中,法律會對他審判,那個25年有期徒刑?!在我看來這很可笑,這惡魔能從良改邪歸正嗎?而且就用25年?他知道6歲班傑明的疼痛感嗎?18根肋骨被弄斷不算,肝臟還被弄碎?我想想也會蛋疼。

所以,大自然母親需要給我們機會讓這個惡魔也知道這些「折磨」施之於他的感受,那是切身的體會,在他被折磨死之前會讓他永生難忘,而且,「折磨」程序會變本加厲,這是必須的。

我的心情難以平復,最後的遺憾讓我也很無奈,可憐的父母折磨錯人了,這。。。。。。最後那位可憐的詐騙犯的遺言寫的很心酸,真的很心酸。

如果當初父母沒有失誤,那將是一場公平公正,對得起大自然母親的一次執行。

關於惡魔,其實不難想像,他的心理變態可能來自於童年的陰影,同樣被虐待折磨,但是他活了下來,成了被詛咒的變態活屍去毒害兒童。或許他也是個受害者,但是他不能以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陰影來逃脫他該接受的懲罰,所謂一報還一報,這個源頭是很難被定義的,無法約束的,到底是人本善還是人本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論是影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如果」是很難實現的,就是「『如果』這該死的惡魔落到我的手中」,我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是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屬,我真的會和影片中的父母一樣這麼做,即使自己也很痛苦,甚至同樣是成為了另一種惡魔,也是義無反顧。

我不信佛曰的「以慈悲的善心普度眾生」,也不信耶穌的「人因原罪而該受到的懲罰由他一個人來承擔」,我只是個唯物主義著,我相信造物主——大自然母親,我相信平衡的存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