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夜行 [2009]--White Night

6.7 / 859人    South Korea:135分鐘

導演: 朴新宇
演員: 孫藝珍 韓石圭 高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rtonyong

2010-06-08 03:49:26

我盡了自己的全力,只是為了要給你在太陽下織毛衣的權力,不管是不是給愚蠢


(李佳/柳美皓=唐澤雪穗 金有漢=桐原亮司 說電影的時候用等號前面的名字,說小說的時候用後面的)

先看了電影,想寫點東西,但是很多人說不看小說就沒有發言權,於是就去看了小說,至於電視劇版,看了幾張照片就感覺氣場完全不對勁,於是放棄了。OK,現在差不多可以說話了吧。

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小說版和電視劇版的評分和電影版差距不小。是因為非原創,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只要是棒子的東西就要一棒子打死,是因為電影裡的人物不夠多,還是說電影裡的李佳不夠陰,有漢不夠狠。

電影版比起小說版,大概有這麼幾個較大的不同。
1. 省略了幾個人物,尤其是亮司和雪穗小時候所接觸的人,自然,受害者也少了幾個。
2. 兩個人的地位,小說裡的亮司基本上還算有自己獨立的事業和生活,到了電影裡,有漢基本上成了李佳的附屬品。
3. 心理戲和間接對手戲的增加,小說里男女主人公從頭到尾沒有正面的見面,心理描寫更是幾乎沒有,電影裡的份量不少。
4. 養母的下場。小說里養母因為突發疾病去世,不過按照小說中一貫的「巧合」,想必也是另有蹊蹺。(看的是下載版,不知道是不是全部的,也不知道裡面交代的養母死亡原因是不是完整的)而電影版中,有漢除了利用李佳養母的院子藏屍體,對於養母本人沒有傷害。
5. 名字,小說中雪穗的名字始終沒有改,只是動了姓,但是電影中從李佳變成了柳美皓。
6. 警官的性格。
7. 結尾的處理,電影中有漢被逼到了天台,和警官對峙了一會,小說里直接跳下。小說中的雪穗一次都沒有回頭,電影裡的出現了十五年前的小李佳,她回頭了。

可以說因為這麼幾個不同,相較於小說版的白夜行,電影版多了很多的「人味」。一條條說。

1電影版里,有漢殺了四個人:父親,和母親有不良關係的當鋪經理,十四年後調查他的警察,私家偵探。
這幾個人對他們來說,都是構成絕對的直接威脅的。
而電影版省略的,在小說版早期出現的人物中,有菊池,江力子,還有和亮司一起做過盜版件的男生,還有一個中年銀行職員,後來應該是被亮司害死了。
菊池被亮司陷害過,江力子被雪穗陷害過,手段都很噁心,關鍵問題是他們都是無關也無害的人,而那個男生,很難不因為亮司拉攏他的辦法而感到胃部不適。也很難認同他們後來所做的事情。無論怎樣,「偷竊」這樣的事情,在電影版中,我幾乎沒有找到過,但是小說里卻是比比皆是。
所以對於電影中的這一對,我雖然不認同,但是對他們的動機起碼是稍微理解的,對於他們在太陽下行走的權力,還是有一點認同的。
但是對於小說裡的這一對,除了鄙視,沒有別的想法了。
如果說一開始是一群卑鄙的大人奪走了兩個孩子過正常人生的權力,那大人們都被他們除掉之後,不願意靠正常渠道走上正軌,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雪穗和亮司,我沒覺得長大後的他們和自己的父母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不過也許這才是原作者想要的效果,也許映射泡沫經濟下社會的浮躁和扭曲,完全暴露人性的陰暗面和絕望才是他想做到的。但是,這樣的兩個人還頂著「在太陽下走路」那種單純的願望,實在是讓人覺得是在拼命找藉口一樣的噁心……
電影裡,兩個小孩子在有漢殺死爸爸的時候都哭了,很佩服兩個小演員的演技,氣場很足,傳達著「小孩子不簡單,但是,其實也不可怕」這樣的資訊,而小說里那兩個孩子,真他媽的太可怕了。可怕到有時候覺得他們的絕望,也有活該的成份。

2.電影中的有漢,在正常情況下是個很普通的人,不會去拍少女的裸照,不會去做盜版件,不會分析股票,也不會盜取商業機密。自然,除了幫李佳除掉威脅他們的人,有漢不會在經濟上資助她很多。那麼李佳最後得到的成功,技術上說可以算是用了她的真本事。這是我對電影版里也很有心機的李佳沒有小說里那麼反感的兩個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後面說。但是小說中的雪穗「身後一直有不明資金的支持」,那些錢是哪裡來的,小說里交代的比較明白了,總之沒有幾毛是乾淨的。
還是那句話,幹什麼性質的事,最好頂著什麼性質的名,不然讓人更反感。

3.小說里沒有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寫,對於小說本身,多視角的相互穿插也許在寫作手法上是個創新,但是想在電影上實踐這個的話那是不大容易的,尤其是對於商業片。
東野圭吾的小說我不知道他自己想定立的基調是什麼,懸疑推理嗎?說實話就算不看簡介,雪穗和亮司一出場我也知道他們一定有問題,本來推理小說里出現的小孩大多數都會有問題,更何況這兩個孩子一直貫穿始終,再者很多東西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已經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了,結尾從推理小說來講,基本上沒什麼張力了。
那麼是什麼,一個愛情故事?那麼除了那個「R&K」的精品店名字,能不能給我一個他們相愛的可以讓人絕對信服的證據?別說是那些互惠互利的故事,那不需要愛情,商業夥伴也可以那麼相處。也許老警察那句「互利共生」更形象。
這樣就不好找了吧,因為他們兩個幾乎沒有交流啊。
但是在電影裡容易的多了,自然,李佳依然是在利用著有漢,但是至少會記得他的生日,至少在開業的前一天去找過有漢。也許都是一些小小的細節,但是要讓人活下去,需要每一個細胞的努力。
而有漢,他做的所有事情,我看的時候,都能體會到一種「一定要這樣麼,其實我不想這麼做」的感覺,對於李佳的要求百依百順,可以看得出,那是一種混合了替自己的父親救贖,並且想盡己所能掃除擋在李佳和自己前面所有障礙的心情。
兩個人隔著馬路打電話這一段,小說里沒有,算是電影裡的創新,個人覺得很成功,起碼他讓我們了解了有漢是有底線的。他實在不想去傷害李佳未婚夫的女兒。
有底線,才算是個人。他儘量不想傷害的人,不只有雪穗一個。
同時,他也對李佳所說的未來產生了困惑。
不過最後的電話讓我們知道,就算不確定未來是什麼,有漢依然會保護李佳到底,這算是什麼感情呢……除了愛,有別的解釋麼……
小說里,我看不出有沒有這樣的掙扎,也許亮司的遲泄是他開始困惑的反應,不過之前他做的很多事情,已經讓我有了「他和父親真的有區別麼」的想法了。

4.養母,電影中代替養母的去世而讓李佳和她的未婚夫的關係更進一步的事件是她拜託有漢製造的車禍。
當然了,這有不真實的成份,但是相對於傷害和利用對自己有恩的人,李佳選擇了傷害自己。這是我還算欣賞電影中李佳的第二個原因。不論怎麼變,她也是有底線的。

5.名字的問題,電影中李佳改掉了名字,成了柳美皓,那應該是為了完全告別過去吧,不過有意思的是別人對這個名字的態度,老刑警喜歡叫她李佳,應該是因為想提醒她十五年前的事,想讓她知道這些逃不過去,讓她救救有漢。
而有漢在隔著馬路打電話的時候,也大叫了一聲李佳,那又是為什麼,我的感覺,那是因為在有漢的心中,柳美皓只是李佳的一個代號,在他心裡,李佳一直是李佳。也就是說,他心裡的李佳,還是十五年前那個哭泣的女孩,沒有那麼重的心機,一切只是迫不得已。同樣的,他也當然不相信這個李佳會讓他去做自己的父親當年所做的,那應該是他們最鄙視的事情才對。
但是李佳總是糾正他們,說自己是柳美皓,這應該就是她的認同了,她是柳美皓,而且她喜歡這個身份,不容許別人的破壞。
兩個人十五年不能好好直接見面說話,對於對方的變化和理解一定會產生偏差,在這裡,有漢依然是十五年前的有漢,但是李佳已經幾乎變成了叫做柳美皓的另一個人。
隔著那個馬路的對話,應該也是有漢心理的轉折點,在那之前,他應該一直相信,他會和李佳手挽手在白天行走,但是最後李佳未接的電話,還有兩個人隔著門的對話,有漢子乎已經清楚的表明了一個意思,那個未來,我不要也可以,你一個人要在太陽下好好活著。
沒有自私成份的惡行依然是惡行,但是,至少讓人反感的程度比有自私成份的少一點。

6.警官的問題,電影裡的警官和小說裡的性格完全不一樣,不過說實話更喜歡電影裡的,因為他對於這對孩子其實抱著很大的同情心理,這比小說里那個基本上看不出心理變化的警官讓人覺得親切很多。電影中的警官想抓住有漢,也有很多救贖的成份在裡面。

7.結尾的處理,個人認為小說裡的結尾實在是處理的過於倉促了,電影裡倒是發揮了只用畫面也可以表達很深的意義的優勢。成年的柳美皓沒有回頭,但是他身邊出現的小李佳的幻影回頭了,這個畫面其實很有感覺,要怎麼理解才對?
如果這是小時候的李佳,有漢心裡的那個李佳,就一定會回頭的,只要李佳回頭了就好,柳美皓怎麼想,已經不重要了。或者是說,其實李佳一直都沒有變,兩個李佳是一個人,小時候的她代替長大的她回頭了,還是說,小李佳默然的回頭,其實是在說,你只不過是我的一個棋子,一直都是。
與之相對應的,同樣很難準確解釋的,有漢嘴角掛著微笑,眼裡卻留下了一滴眼淚……

小說里那幾句重要的台詞,我是通過電影才有了自認為合理的解釋。
李佳/雪穗說她的世界從來沒有過太陽,但是有一束光,來代替太陽。
有漢/亮司說,他想在太陽下行走。
他還說,太陽升到最高處,影子就要消失了。
不知道是不是電影的刻意安排,李佳幾乎總是穿著白色調的衣服,出現在白色的環境裡,而有漢則總是穿著黑色,出現的環境也經常很暗。
這是不是在暗示他們的某種關係,也許就像白天和黑夜不能同時出現一樣,他們註定無法在實現在陽光下一起走的夢想。
也許也在說明,有漢的身份,也註定只是李佳的影子。
在李佳眼裡,有漢是李佳的生命中代替太陽的一束光,那麼當太陽出現的時候,那束光也可以消失了吧。
最後太陽算是升到了最高處,那麼,作為影子的有漢,也只能消失了。
有漢最後打電話給李佳的時候,用手遮著刺眼的太陽,就像在暗示:
真刺眼,也許我真的不適合在太陽下走路,那麼你一個人好好過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