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當的蘋果--Adam's Apples

亚当的苹果/Adam'sApples/AdamsÄpfel

7.7 / 54,834人    94分鐘

導演: 安德斯詹森
編劇: 安德斯詹森
演員: 烏力克湯姆森 麥德米克山 帕琵卡史汀 尼可萊李凱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羅夏

2017-06-08 02:54:22

上帝給了亞當一個蘋果,亞當卻把它做成了蘋果派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亞當的蘋果》是丹麥導演AT(安德斯·托馬斯·詹森)2005年的作品,對於AT我比較陌生,觀看本片的契機也是由於主演麥斯·米科爾森,顯然我們對米克爾森更加熟悉,代表作品《狩獵》,丹麥國寶級演員。影片中另一個丹麥演員尼可拉斯·布若,在觀影過程中一直被我誤以為是電影《處子之山》的男主角,無論外形還是表演方式,甚至人物所傳達的氣質都讓我誤以為他們是同一人(當然,不排除我可能臉盲)。於是在影片結束後特意查了一下《處子之山》的男主角,巧合的事情來了,這演員叫貢納·瓊森,而在影片《亞當的蘋果》中,尼可拉斯·布若飾演的片中角色也叫貢納。

《亞當的蘋果》無疑是一部佳作。全片有著北歐電影特有的冷色調處理,也同樣有著這種冰冷氣質之下流淌著的溫暖底色。

影片由一個新納粹黨亞當的出現開始,亞當第一次出現在觀眾眼前,就掏出一把刀劃了公交車身,一個反社會人格開始確立。接下來影片的主角神父伊萬(米克爾森飾)出現,接走亞當,進入教堂,開始對亞當的感化與訓導。在教堂里,除了新納粹黨亞當,還有舊日的納粹黨老保羅,恐怖份子巴基斯坦人,球員貢納,以及一個後來出現的社工。全片就開始圍繞著神父與這麼一群邊緣人物展開了全部故事。

(具體的影片內容可自行觀看,資源掃瞄下圖進入「小密圈」領取)

作為一部在教堂內進行影片展開的舞台,自然是要涉及宗教和信仰的。從影片名《亞當的蘋果》已不難看出影片一定是關乎宗教的影片了,類似的片名諸如《第七封印》《十日談》《基督最後的誘惑》《超新約全書》等等。所不同於其他影片晦澀的宗教母題表達,本片在清冷的氣質之下,卻是以喜劇的形式在傳達一個關於宗教關於信仰的母題,顯然,這樣的電影方式更容易被觀眾所接受。

所謂信仰到底是什麼呢?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著堅定的信仰,但是影片《蘋果的亞當》顯然給了我們一個結論:信仰就是你選擇相信的一種存在,如果你去懷疑信仰本身,信仰在懷疑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影片中有一個充滿了寓意的鏡頭,守護蘋果樹的稻草人在風雨交加中被吹散了身上的所有稻草,只剩下了光禿禿的十字形狀,顯示出了本來面目,矗立在電閃雷鳴之間。

影片除了要傳遞信仰的核心,還表達了一個作為人類的終極思考:人類生存的意義。胡適先生在《人生有何意義》一書中說:「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胡適先生的這兩句話,可以作為這部影片最好的註腳。

電影裡有一個重要的道具,就是《聖經》。而在本片中被著重出現的是「約伯記」章節,我沒有讀過《聖經》,這一特寫出現的「約伯記」,經過百度查詢,得知這位叫約伯的男人失去了財產和子女,並患有嚴重的皮膚病,一生活坎坷,不過約伯一直極為堅強,於是他的忍耐被看作是信徒的一個榜樣。

看了影片之後,你就會明白,很顯然,「約伯」對應的就是影片的主角神父伊萬。

除了《聖經》可以作為影片主人公行為的一種解讀,另一個道具自然就是「蘋果」了。從亞當第一次進入教堂看到了蘋果樹,此時的蘋果樹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儼然一副伊甸園的模樣。之後烏鴉開始成群結隊的出現,啄食蘋果。再之後,蘋果開始生蟲,開始病變腐爛。最後,雷電來臨,蘋果樹在閃電中轟然倒地。可以說,這樣的外化影像表述也是在進一步的強化神父伊萬這個角色,以及宗教與信仰這一主題。

在電閃雷鳴中蘋果樹倒塌的同時,我們看到的還有雨中被閃電照亮的亞當的面部特寫。

最後,說一點電影中冷幽默的處理,可謂是全片主題之外精彩的點綴。巴基斯坦人兩次拔槍後的射擊,不像醫生的醫生與亞當的幾次對話,打劫加油站,意外的槍擊,神蹟的出現。這每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既完成了類型片所需要的戲劇效果,又為影片增加了趣味性與寓意。

影片的最後,神父伊萬領著亞當站在新一輪到來的象徵罪惡的人員面前,我們看到了信仰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次傳遞。

這一刻,我想,遠處的上帝,一定又無聲的笑了起來。

PS:圖文版請在公眾號「文影雕光」查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