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星球大战第五集:帝国反击战/星际大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

8.7 / 1,383,437人    124分鐘 | 127分鐘 (special edition)

導演: 亞溫‧卡舒納
編劇: 喬治盧卡斯 Leigh Brackett
演員: 馬克漢米爾 哈里遜福特 嘉莉費雪 比利迪威廉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躲貓貓社社長

2017-06-01 00:35:29

鑑賞《帝國反擊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星球大戰系列在中國是比較尷尬的。這並不奇怪,1977年星戰席捲歐美時,離文化大革命結束才第一年。中國觀眾第一次接觸星戰大概是很多年以後的一盤錄影帶或者放映廳,或再後來毀譽參半的前傳三部曲。一方面,如今直接進入後模型時代被CGI寵壞了的普通觀眾很難有耐心去觀看甚至理解近40年前的電影特效,或許對年代久遠的畫面嗤之以鼻,勉為其難,儘管那是模型和拼貼藝術的一個巔峰,儘管無數好萊塢後起之秀會指著盧卡斯的ILM工業光魔的模型說,這就是我想做電影的原因。另一方面,喜愛藝術電影的群體,可以慕名欣賞費里尼,欣賞伯格曼,但不知道會不會把星球大戰當作嚴肅的電影藝術還是nerds和fanboys的狂歡。作為早期現代意義上的Blockbuster「大片」,盧卡斯的星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好萊塢大方向的一個重大分水嶺,盧卡斯和連同好友史匹柏的《大白鯊》, 《奪寶奇兵》等里程碑式的影片把個人風格主導的藝術電影的好萊塢推向了高感念(High Concept),大預算和簡單化的故事,歷史意義不言而喻。但撇開它日後深遠的影響,星戰系列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的成功的確是一個偶然,卻絕不是一個純粹的偶然,在對的時間出現了一個對的故事,更絕不是因為斷手或者「我是你爸爸。」歸根結底,是因為只以藝術電影的標準去欣賞,第一部《星球大戰》,和續集《帝國反擊戰》仍然都是極其優秀的電影和出類拔萃的製作,不是一句「美國人的情懷而已」可以抹殺之。

好萊塢的續集往往逃不掉狗尾續貂的命運,1980年《帝國反擊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經過歲月的洗禮,不僅成為星戰粉絲的最愛,也成為電影史上少數續作不亞於甚至超越原作的典範(教父2,黑暗騎士等)。《帝國反擊戰》的經典絕不僅僅因為斷手和「我是你爸爸」,它太優秀了,以致於現在任何一個大片的系列電影Blockbuster Franchise拍續集,都會想要借鑑《帝國反擊戰》,有他的影子。暫時拋開技術,僅論敘事,如果說1977年的《星球大戰》原作借鑑英雄之旅 Hero’s Journey,打磨出了現代史詩的雛形,那麼《帝國反擊戰》可以說拓寬了盧卡斯構想的世界,真正羽翼豐滿起來,鞏固了太空歌劇這個題材從地攤文學上升到大雅之堂的地位,把星戰系列推上了文學的範疇。

導演Irvin Kershner自己對《帝國反擊戰》這一中章(Middle Chapter)這麼說:

The storyline was much more difficult. I felt I needed humor in the picture, and yet I couldn』t have gags. I felt I needed a love story, and yet I couldn』t have a lot of smooching and kissing and all that stuff, and it had to all be more implied. I knew I needed something powerful going on inside Luke's soul and he really carries the picture故事要複雜得多。我覺得我在這部電影裡需要幽默,但不能是段子。我覺得我需要一個愛情故事,但不能是很多的肉麻的親嘴的場景。這些都應該是觀眾自己去會意。我知道我需要Luke的靈魂深處要有強烈的震盪。— Empire of Dreams - The Story of the Star Wars Trilogy 2004

如Kershner所說,《帝國反擊戰》的敘事有英雄、有浪漫、有幽默、有喜劇也有悲劇,但手法上又的確都是精妙而含蓄(Subtle) 為講述故事服務的,也因此保證了影片嚴肅的基調(Tone)。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可以分成三幕的劇本(時間上,大約半小時、一小時、半小時如此劃分),不如就分成三幕一點一點賞析一下《帝國反擊戰》在敘事上的閃光點。

第一幕

電影的開場Opening Scene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可以回顧一下Star Wars 1977的著名開場鏡頭:

星球大戰著名的開場鏡頭

反叛軍的飛船先從上方進入鏡頭,體積小,快速駛離鏡頭。帝國Star Destroyer緊隨其後,同樣從上方進入鏡頭後,迅速壓倒性地佔據了大部份畫面,觀眾感受到體積的大而長,造成一種壓迫感。雙方力量的懸殊在一個鏡頭裡就體現了出來。

而《帝國反擊戰》的開場也同樣值得玩味:

Star Destroyer放出探測器

熟悉的開場字幕Opening Crawl之後帝國的Star Destroyer直衝觀眾而來。下一個鏡頭Star Destroyer放出多個探測器Probes。這一組鏡頭包含的資訊很直白,指明觀眾將和主人公一起在片中被強大的帝國追捕。

接下來第一個場景就是Luke被不明生物襲擊,身陷險境。

Luke被不明生物襲擊

主人公不再安全,影片之後的情節都在前面有鋪墊。在後面的情節中我們看到Luke雖然以自己的力量逃脫Wampa,但倒在茫茫雪地中,Han冒著生命危險救了Luke一命,這一情節也鋪墊了Luke雖然有能力,有對於原力的控制,但不再是那個上一集中帶著光環摧毀死星的那個少年,缺少了同伴,他並不能完全自保。

在對話中,觀眾了解到Han也在被追捕,Han和Leia發生了爭吵。

Han要離開起義軍

Han聽到Luke失蹤後,立即不顧勸阻去搜救。Luke被救回後恢復的護理站是本片中唯一一個三個人同時出現在一起的場景,僅僅1分31秒。

影片唯一一次三人共處一室卻充滿爭吵

但這個2分鐘不到的場景卻充滿了火星味,吵鬧、矛盾。先是Han要離開,再是Luke也要離開,各種細節都指向,儘管上一集中Luke,Han,和Leia這個三人組互相之間仍然有強烈化學反應,但現在主動也好,被動也好,面臨著分崩離析被拆散的威脅。

在許多圍繞多個角色的電影的續集中,如果導演選擇深化角色塑造,一個百試不爽的方法就是會把原本的已經產生化學反應的組合拆散。可供參考的影片很多,比如《雙塔》(儘管護戒隊在第一部尾聲中拆散,《雙塔》向觀眾展現了後果)《加勒比海盜2》《玩具總動員2》《怪物史瑞克2》,較新的有《美國隊長3:內戰》《星際迷航3》《星際異攻隊2》《海底總動員2》等。

往回退一些。

Han解救Luke這一環節與後面一些情節的設計是巧妙的:

1. 從這三人組的視角來看影片是這樣一個三角動態: * 第一幕:Han解救Luke * 第二幕:Luke試圖解救Han和Leia,儘管失敗了 * 第三幕:Leia解救Luke 整部電影都在圍繞著 三人組雖然有被外力拆散但仍然相互間保持張力上做文章。

2. Han發現Luke之前,Obi-Wan出現,告訴Luke前往Dagobah,Obi-Wan消失後,同一個方向,Han出現。

Han及時趕到解救Luke

很微妙的設計,暗示了原力在冥冥之中左右事物的神秘。這兩處,一處明(Obi-Wan),一處暗(Han),都意在引出第二幕Luke接受絕地訓練,Yoda介紹原力。

開場Star Destroyer放出的Probes再次出現,引出帝國的追捕,在John 威廉斯完美的音樂的烘托下,影片終於切回帝國。接下來就是第一幕的小高潮Battle of Hoth。影片對帝國的描繪並不是單調的(如同Darth Vader,我們會在後面看到)。一方面在觀眾已知沒有死星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搜捕,讓起義軍狼狽地撤退,但另一方面,第二幕和第三幕中我們馬上會看到,帝國治下儘管恐怖, 並非無處藏身。

Battle of Hoth的拍攝難度很高,這點毋庸置疑。當時如此大場面的特效場景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可以在之後許多優秀的電影中看到這場大戰的影子。

Luke一人摧毀一架AT-AT Walker

此情此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Peter 傑克森深受星球大戰的啟發。

具體拍攝可以了解一下紀錄片,在此不多贅述。

這裡我們注意《帝國反擊戰》在兩點上和現在大多數Blockbuster大片反其道而行:

1. 一個較為普遍的公式是一個開場的動作戲引出人物,在高潮處有一場主人公擊敗反派的大戰。而《帝國反擊戰》中,首先,大戰出現在第一幕高潮處,大場面過後,觀眾可以專心注重於第二幕角色的成長和最後第三幕的衝擊;其次Battle of Hoth並不是一場決定勝負的大戰,而是一個正面人物被追捕撤退的戰役;第三這樣安排,很有文學上In Medias Res手法的意思。

2. 主人公所在的世界需要主人公去拯救。而在《帝國反擊戰》中我們最後發現,我們的英雄並不是救世主(或者還沒有成為救世主),電影中的世界並沒有崩壞的危險,我們的主人公才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如Irvin Kershner所說,Luke在靈魂上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我們會發現,逃亡和倖存在宏觀(起義軍)和微觀(主人公)上是貫穿始終影片的關鍵詞。我們的英雄會像過街老鼠一樣被追打,會因為犯錯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二幕

大戰結束,起義軍成功撤退,第二幕開始,劇情也自然分成兩條線,Luke一條,Han與Leia一條。

一方面,Luke是一個需要獨立成長的角色,需要單獨處理,另一方面,Han與Leia之間的化學反應毫無疑問將會有強烈戲劇衝突。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R2和C3PO也像徵意義上地(再一次)分開了。另一方面,整個第二幕都是基於這兩條線一靜一動的對比下構建的。Luke在Dagobah暫時安定下來,暫時擺脫了危險,而Han和Leia一直在高速運動中逃避追捕。

先說Han與Leia這一條動線的手法:

1. 搞壞Hyperdrive。千年隼一直沒法進入Hyperspeed是第二幕緊張感(Tension)的主要來源(直到最後才被修好)。這一設置,增加了緊張,還增加了Kershner所追求的幽默,又順帶刻畫了Han自負但討人喜的性格。

2. Han與Leia被追捕的情節分別是小行星追捕(Asteroid Field) / 洞中怪獸(the Cave Monster) / 混入垃圾堆Garbage Dump

Han與Leia的冒險

即使是動線,也並不是一直在動。節奏(Pacing)上,觀眾需要故事有一定耐心,可以停下來 。(在這一點上,TFA的J.J.亞伯拉罕或許做的欠佳,09年的Star Trek或許是他pacing控制的最好的。)正因為就是得益於這樣的張弛有度,Kershner所說的Leia和Han之間的愛情故事才能有時間發展升溫,而不是「強行」在一起。

同時這兩個手法又再次突出了全片「主人公會犯錯,或許會為此付出代價」的主題。Han與Leia前往雲中城Bespin後的情節開始呼應Luke那一條線的情節,繼續為最終的」付出代價」,為第三幕高潮埋伏筆。

到達雲中城Bespin看似危機暫時解除(可以修好Hyperdrive),卻危機四伏: * Darth Vader雇用的賞金獵人的Boba Fett駕駛飛行器的尾隨Millenium Falcon,一閃而過的鏡頭 * 新角色Lando在對話中說,有責任心了「Responsible」需要為這個小站的存亡負責 * Leia的懷疑 * C-3PO在到站後失蹤被肢解 * Han要離開再次被提起 以及 * 另一頭Luke的所看到的未來(vision)和種種陷阱的提示,稍後會提到。

第二幕(尤其是後半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結合前面提到的種種細節,主人公中Darth Vader的圈套看似偶然,影片卻已經用一種尊重智商(這是重點)的方式把必然性告訴了觀眾。

再看Luke的這一條靜線:

Luke暫時擺脫危險並不代表危機解除了(Stake沒有消失,我們可以發現反而是是遞增的)。因為Luke與他人分開,讓觀者看到了Luke不成熟急躁缺陷的一面(Flaws)。

其實,如果把注意力從第三幕Vader對Luke揭秘上稍稍轉移,我們會發現整部《帝國反擊戰》中充滿著矛盾和對比。

1. Yoda大師本身就是一個。得益於Yoda大師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我們現在對他太熟悉了,可是Luke第一次墜入Dagobah的沼澤時,怎麼能想到一個神經叨叨,老鼠一樣的生物的會是一名指導過Obi-Wan的絕地大師呢?如Yoda的台詞所說 「Great Warrior. Wars not make one great.」 偉大的戰士。戰爭並不使人偉大。

2. 這樣的矛盾還體現在Vader這個反派上,正是Yoda出場前,我們得以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到這樣一個場景:

Vader與正常人的隔絕

這是觀眾第一次看到Vader脫下盔甲後脆弱的狀態,而這個狀態,由這個裝置表明是與其他身體健全的人隔離的。這個鏡頭在告訴觀眾,Vader不再是一個性格單一(one-dimensional)臉譜化的壞蛋。Vader身體是高度毀壞的,需要靠機器存活,內心是否也因為肉體的損壞而扭曲?他的人性到哪裡結束,機械性又從哪裡開始?

3. 之後Vader覲見Emperor一段,不僅是劇情需要,也還有一個對比作用。

Emperor與Vader的師徒關係

Emperor同Vader之間的師徒關係也是Yoda/Obi-Wan與Luke之間的師徒關係的一個對比,而第三幕中,Vader最終想要和Luke建立這樣的關係。正邪兩方角力,是都想通過自己完成Luke的訓練(「Complete your training」)(是否讓人想起《臥虎藏龍》?)

雙方都力爭完成Luke的訓練

4. 通常來說影片正中間(Mid-Point)會有一個極其重要的鏡頭,而這裡則是一個隱晦,充滿矛盾與不祥,富有深意的情節,也是一個精妙的鋪墊。Luke走進洞穴,與洞中的Vader決鬥,砍下他的頭盔後顯示出的卻是自己的面孔。Vader與Luke到底存在著什麼關聯?Luke是否會成為新的Vader?怎麼會?又為什麼呢?

洞穴中的原力黑暗面

這裡我們再退回一步,看一看Luke的訓練本身。Yoda向Luke解釋原力,尤其是自己施展原力舉起戰機的部份已經註定留下了深人人心的一筆。如果說劇本在結構上可以分析,台詞雖然品味眾口難調,好壞則一聽便有分曉。這裡的台詞極其出色,通過剪切和John 威廉斯音樂的烘托,一個睿智的大師形象,沒有用任何武器,沒有花哨的動作,油然而生,我們都願意相信,一個木偶」活了「。

進一步看,Luke的整個訓練充滿了對第三幕的鋪墊。

Yoda對原力黑暗面的解釋,Luke進入黑暗洞穴的場景,Luke看到的未來,Yoda與Obi-Wan對Luke的勸解,以及Luke中止訓練。《帝國反擊戰》又一與現在的公式不同的地方在於,整個訓練並沒有一個從菜鳥到高手的蒙太奇,老師無奈地掩面到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樣的鏡頭。如Obi-Wan指出Luke從未很好的掌控原力(But you cannot control it),Luke也並沒有自己用原力把自己的戰機拉出沼澤來,短暫的被終止的訓練並沒有能幫助Luke戰勝強敵,反而是被利用了。這一點至關重要的,(如果按照現在cliché的模式走,成功掌握了原力,那麼不僅」完成訓練「的第三幕的情節明顯不如現在這樣有說服力,整部電影也會缺乏深度)後文會再次提到。

第二幕尾聲,觀眾同Luke一樣也陷入了一個困境,是支持Luke去還是留。到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第二幕兩條線看似無關,又各自保留著自己的懸念,一邊事態的發展又有意無意中影響著另一邊。

第三幕

從Han與Leia正面遭遇Vader起,第三幕高潮就開始了。Han和Leia,Vader,Luke和原本就在這裡的Lando,都在雲中城Bespin彙集,第二幕的鋪墊都將得到了回報,所有的人物和戲劇衝突都在這一幕這一個物理空間內發生反應,得到解決。

Han被碳化冷凍(Carbon-freeze)的場景,給貫穿全劇的Han與Leia之間的愛情故事一個交代,也為主人公Luke與Vader之間的高潮讓道。Han一開始對Lando的介紹(」But he’s got no love for the Empire.」)和Vader三番五次苛刻地變卦也讓Lando的轉變顯得合乎情理。

高潮處,大部隊往往會先得到解救,留下主角拖後處理最後的一點問題。Leia來遲一步看著Han被運走後重登Millenium Falcon,基本脫離危險,剩下的所有整個影片的重心就都全部壓在Luke身上了。

在第一幕中我們提到《帝國反擊戰》中倒置的結構,大戰在前,Vader與Luke的對決在後,場面小了許多。場景是否能起到該有的作用,觀眾是否投入,並不在場景和動作有多酷炫,時間有多長,而在於情緒是否到位,然後可以藉助其他的方式,放大這種情緒。

Luke正面對抗Vader

這場對絕無疑就是Kernsher所指的觸及Luke靈魂深處的東西。第一、與其說這是一場對決,不如說是Vader為Luke設計的一場原力黑暗面的訓練,與Yoda的訓練形成鮮明的對比,劇本中Luke沒有完成訓練的關鍵性就體現出來了。第二、Vader告訴Luke自己的真實身份,Luke不再是原來無辜的農場孩子。黑暗面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無法迴避否認,呼應了影片中點洞穴中的場景。

影片的最高潮並不是Vader說出自己的身份,而是Luke需要在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正面無法打敗Vader又不想成為傀儡,面對這種兩難的境地,最後選擇了消極的方式,即消滅問題本身,自己來解決。物理空間上侷限和 Luke內心進退兩難相呼應:

影史上最著名的場景之一

坊間一直有一個爭議,在於《帝國反擊戰》到底是不是一個可以自成一體的電影,是否有開頭有結尾,還是一個完全懸在當中,叫你三年以後別忘了來看大結局的電影。我認為是有的。整部電影通過逃亡的背景,完整講述了Luke成長的故事。通過劇本中提到這些原力和絕地的台詞和場景,(除去我們提到的,還有如Emperor說Luke不能成為絕地,Vader面對Luke說的第一句台詞The force is with you young Skywalker but you are not a Jedi yet.)我們可以注意到《帝國反擊戰》貫穿始終最重要的故事:Luke對原力的學習/成為絕地武士和自我的認知/探索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從最開始的探索原力,學習如何掌控原力,到面對Yoda和Vader的兩條道路,他都沒有選擇。在奇蹟般存活下來後的生死邊緣,一開始想要呼救Obi-Wan,但最終選擇使用原力向Leia求救。在最後,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Luke真正開始學會了控制原力,他的訓練算是有了一個交代,他的角色的發展也有了一個完整的弧度(arc)。最後一次追捕中,R2修好了全片一直損壞的Hyperdrive後才算真正的化險為夷,可以喘上一口氣。影片最後戛然而止,在第一部結尾領取獎牌皆大歡喜的英雄們要嘛生死未卜,要嘛身心都受到利極大的創傷,但也不只有絕望,當Lando駕駛Millenium Falcon尋找Han的蹤跡,Luke修好手掌挽著Leia同機器人一起望向無垠的太空時,我們又在結尾中看到了一線希望。

And there goes one of the greatest films ever made in histor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