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謝謝分享,我的愛--Thanks for Sharing

感谢分享/谢谢分享我的爱(台)/分享有情人(港)

6.4 / 23,692人    112分鐘

導演: 史都華布朗柏格
編劇: 史都華布朗柏格 Matt Winston
演員: 馬克魯法洛 提姆羅賓斯 葛妮絲派特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劉大1984

2017-05-26 18:39:49

人可以超越性慾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色慾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在知乎上前不久有個提問,反覆出現在我的時間線上:出家人如何解決性慾。然後我看到某位師傅都不開心了,為什麼佛教問題總是圍繞著下半身提問呢?

這裡反映出的,是人們根本性的懷疑態度:人可以超越動物性的慾望嗎?——請給我一個堅定的答案,最好是能從邏輯、從原理、從證據上讓我相信。如果真的可行,那麼我倒不妨來修煉看看,如果不行,那就乾脆不要浪費精力。人生苦短,來啊~來快活啊~

我們常常需要偶像,偶像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他的存在證明了事情本身沒有問題,它可以被做到的。有問題的是我們自身,所以我們才做不到。

有人能完全擺脫色慾嗎?如果有,那麼他是基幹什麼達到的呢?是天生性無能嗎?還是後天的修為,變成了性冷淡呢?我們更傾向於相信,沒有人能靠自身的意志力擺脫色慾。

如此一來,大家才都平等——全都「不乾淨」。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沒有必要為自己的骯髒而感到愧疚。

如果有人倒退著走路,那麼他是異類,如果所有人都倒退走路,那麼就是正常。

在某些關於「自慰」的話題下,研究泌尿生殖的科班作者有類似的闡述:據統計,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慰行為。所以實在沒必要太過自責。每一個在陽光下人模狗樣的傢伙可能都在暗地裡做一些猥瑣的動作。想到這一點,確實給人安慰。而且倘若事實果真如此,「猥瑣」這個詞就可以置換成「正常」了。畢竟我們不能相信,世界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色情狂。

隨著社會進步和知識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了上述觀點。即,性的慾望是本能,是難以抑制的,幾乎是不可斷絕的。所以,如果有人宣稱自己可以做到抑制甚至是斷絕,那麼他就必需要被置於大眾的拷問和審查之下。

我們不允許有人隨意走出來,說自己可以超神。因為我們不想被反證成可憐的凡人。凡是號稱超神的,必需要提供證據,不管是理論上的,還是實踐上的。

由此,人們對佛教徒的性生活感到好奇,實在是可以理解的了。

人們需要定心丸。需要的程度,直接反應出迷茫的程度。

我不是佛教徒,只是粗略讀過一些佛學的東西,並不鬆不緊地做一點正念修習。

以我對佛學粗淺的了解,佛陀所提倡的是息苦之道。佛教徒並不反對快樂,快樂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會變成痛苦,那就是對它的需索無度。

不說佛教徒,就說我們自己好了。我們反對愛情嗎,反對婚姻嗎,反對性高潮嗎?反對生育繁衍嗎?為什麼要反對呢?除非能夠證明,這四者跟痛苦有必然的聯繫。所謂必然的聯繫,就是說,不論是誰,不論在什麼時代,凡是經歷這些事情都會感到痛苦。很顯然,事情並不是這樣。

如果性愛給我們帶來了痛苦,那麼我們需要考察一下,這種痛苦是因何而起?

問題不是天然的,也不是必然的。

它的產生是有因緣的——落後的風俗觀念、匱乏的生理知識、糟糕的個人經歷等。

只要破壞掉因緣,就能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至少,能消解痛苦。

夏天到了,滿街春色,晃動的肉體如同慾望的火炬,令人浮想聯翩。

當我們看到一個性慾的對象(對男人來說是美女,對女人來說是俊男),渴望得到他/她,卻不可能,然後我們執著於這個慾望,翻來覆去地想,慾火焚身,那麼慾望會帶來痛苦。

我們鼓起勇氣向對方表白,被拒絕,我們會感到憤懣,這也是痛苦。

如果我們得到了,發生了一夜情或者任何什麼,事後我們感到留戀、懷戀,仍不滿足,想要重複卻不能夠成功,那麼我們也會痛苦。

如果我們得到了,並發展出長期的兩性關係,隨著而時間增長,對方的魅力消減,再勾不起我們的慾望,也無法給我們提供滿足。這也是痛苦,該痛苦會驅使我們結束彼此的關係,而結束的行為本身,又會引發一些混亂和痛苦。


類似的體驗,除了在性慾對象之外,在任何其他能夠吸引我們的事物上,都是如出一轍。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性慾,也不是某個具體的性慾對象。荷爾蒙不是問題,衝動不是問題,美女/俊男也不是問題。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處理。

我們真正應該學會的,是以一種科學的方法管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單純地限制性慾和性行為。打個比方說,有的人喜歡抽菸,在壓力大的時候,據說抽菸能夠緩解壓力,時間久了,就產生菸癮。其實,菸癮不是問題,香菸也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這個人不懂以某種更加高超的方法處理壓力。

如果生活出了問題,問題就會在某些方面顯化出來。

蒼蠅不叮無縫蛋,疾病總是是在人體健康最薄弱的地方發作。如果我們在性慾的認知和管理上,存在欠缺,那麼,這裡就會出問題。

比如《感謝分享》這不電影的男主(綠巨人扮演者),他曾經濫交、一夜情、頻繁自慰,是一個性癮患者。但是他同時又是一個意志力非常強大的人,他不想讓自己在失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參加了戒癮者互助協會,在這裡大家分享自己的遭遇,互相鼓勵,克制慾望,爭取恢復。令人佩服的是,男主已經成功實現了長達5年的戒斷。也就是杜絕一切性行為。他為此感到驕傲,並視為最重要的成就,希望一直保持下去。

導師(肖申克扮演者)認為他已經成功克服了性癮的鉗制,可以考慮重新開始尋找愛情,但是男主並不肯定。因為,在內心深處,他依然視性愛為一個負面的東西,是需要壓制的。他無法放鬆下來去享受它。這意味著,他確實戰勝了性癮,卻沒有超越性慾。

然後,他遇到了一個美好的女人(小辣椒扮演者),自然,雙方在性的問題上有分歧。女方熱愛運動、素食,並且喜歡享受性愛。男方視性愛為洪水猛獸,擔心自己的戒斷成就付之東流。女方也對成癮患者有憂慮。感情不順利,男主感到深切的沮喪,終於在出差的途中,看到了一本雜誌上的性感女郎,然後性慾決堤,他無法自製,破戒了:自慰、招妓,約性夥伴回家。也就是說,他開始向性癮投降了。

影片暗示我們,男主他的心理問題是焦慮。

當焦慮的時候,人們傾向於做一點什麼,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比如吃高熱量的食物,或者是酗酒,或者是刷部落格,或者是做愛。一旦形成慣性,就是上癮。

癮這個東西,就是一種帶強迫性的行為模式,它產生於我們,又凌駕於我們,好像具有生命力——不嚴格地說,像一個鬼魂附體,接手控制權,開始駕駛我們的身體和生活。

這會造成什麼呢?生活混亂,或者說,失去秩序。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封閉系統下一切都會更混亂。但是生物學說,大自然的有機生命系統,是可以實現從混亂到有序的。人作為自然之子,之所以偉大,就在於能創造和維持秩序。這就是「掌握命運」的含義。

我們討厭上癮,歸根到底,是因為癮頭會控制我們,讓我們失去控制。

失控帶來失序,失序導致混亂。一個混亂的人,他的人生能走到哪裡去?——可以想見,會是這樣一條曲線:過程是起伏的,方向是墜落的。

這就好像片中的胖子,從小立志做一個救死扶傷的個醫生,學習用功,前途光明,但是性騷擾自己的女上司,這把他的夢想毀了。

這個電影的核心就是關於戒斷癮頭。那麼,真正對癮頭具有戒斷能力的,是什麼?

是互助會嗎?夠嗆。男主的經歷表明,即便是長達5年的自身會員,也會破戒。

導師的遭遇也是一個例證,他的生活分成2面。一方面,在互助會,他幾乎是扮演了靈魂導師的角色。給其他人提供關懷、照顧。另一方面,他內心始終不願意面對自己曾經卑劣的過去(喝醉了,半夜把兒子從床上拖起來打)。

他對兒子抱著敵對的態度,指責他酗酒、吸毒,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這一切的推手,始終不願意給兒子一個正式道歉。即便兒子改過自新,憑藉意志力戒毒,並主動表示想和他修好,他仍持有保留態度。所以,他身邊的一切安穩,都是小心維持的假像,哪怕已經維持了15年,依然是假像。

一瓶小小的藥品,就足以打破這一切——妻子的止痛片丟了,他立刻懷疑是兒子盜竊了,於是一家人情緒崩潰,大打出手。他的家庭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和諧。

當然,最終,影片給了我們一個好的結局。每個人都經歷了考驗,並通過了考驗。人們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進而與內心深處的「髒東西」達到了和解,這就是超越。

所以,我的看法是,就如佛陀所說,戒定慧,是不可或缺的。

所謂的互助會,只能起到戒的作用。

在日常中的戒斷行為,包括男主所做的:杜絕一切雜質、電視、廣告等誘惑資訊,讓自己保持不進入受誘惑的境地,是一種靠著意志力勉強維持的定。

這種定是很弱的。需要很多的助緣才能實現:不看電視,不搭乘地鐵,不看時尚雜誌,不與異性交往。誰能把生活控制的那麼精緻呢,只要一個小小疏漏,就會決堤。

而影片最後,每個人通過經歷所得到的心靈和解,才是智慧。

影片暗示,片中的三個男主人公,開始了新的輪迴。男二(導師)的家庭更加幸福和諧了。男三號(胖子)得到了第一個30天禁慾成功勳章,而男一號,從24小時禁慾重新開始。

我們有理由相信,對男一來說,這個24小時,與他最初參加互助會時,所獲得的24小時禁慾成功勳章,有截然不同的風味。

這是因為,此時的戒,帶有了慧的加持。


然後,讓我們探討焦慮。

焦慮,就好像其他所有的負面情緒一樣。在快節奏的高壓社會,越來越普遍了。

負面,這是一個定義,讓我們對它是否有定,甚至對抗的意向。

其實,萬物存在即合理,焦慮是一種信號提醒機制,告訴我們該做點什麼。大自然進化出了這種東西,自然是有用、有必要的,就好像紅綠燈。

我們應該參考信號,只要不要過度就好,不要如驚弓之鳥。

這就好比感冒發燒之後,問題的關鍵是身體有炎症,要做好消炎。反覆地測量體溫,為每一絲一毫的溫度計波動而驚擾,是毫無意義的。

焦慮會因為焦慮本身而得到正反饋。即,我焦慮了,我想要停止焦慮,我做了一些事情,但我依然焦慮,這讓我更焦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解決的辦法是,單純地處理事情,而預設焦慮的存在。就好比打掃家庭衛生的同時,孩子在家裡打鬧。必須預設,我們允許孩子們的存在,以他們的存在為前提,繼續打掃衛生。

或許,在這種情況下,房子永遠實現不了絕對意義上的乾淨整潔。但是,起碼能把混亂程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我們真的需要對自己寬容一點,溫柔一點。把自己當個人吧!人是不可能完美的!

比如說,某些情境下,我性格變得暴躁,會發怒。我認為這是不好的,很缺乏教養。

所以,當我生氣的時候,我會發怒,然後,我會因為自己發怒了,而對自己感到憤怒。

這是雙重憤怒。

然後,我想停止憤怒,做一個理想中的好人。但是並不能做到,這讓我體會到無能。

無能感,帶來第三重憤怒。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演繹的過程,問題,以及迫切解決問題的衝動,導致了更大的問題。

其實,如果只的單純的靜一會兒,腎上腺素融化了以後,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


最後,說說我對性慾的看法。

我想,老夫子說的對,食色性也。食慾、性慾,對應的是生物的存在和延續本能。

只有先搞定存在,才能延續,只有延續,才能持續存在。

我們不能違逆大自然的基礎設定,為什麼要跟自然對抗呢?

每個男人都或多或少對美色有不可抑制的沉迷,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修行,讓沉迷減輕一點。就我個人經驗,最重要的轉折點是從深切地認識到:性慾本身真的不是問題。問題出在人們對生活失控了,性癮只是人們轉嫁對生活失控的焦慮時,所選擇的方式之一。

我這人有一點好處,就是嗜好很少,不抽菸,不酗酒——2瓶啤酒,半斤低度白酒能保持清醒,而且平時不飲酒,只有和朋友、親戚聚會的時候才喝一點。我也不玩網路遊戲,不打牌。

正因為自己沒有這些癮頭,所以,看到菸鬼、酒鬼、賭鬼,就有點厭煩,甚至不理解。我嘗試學習抽菸,發現很難受,口中苦澀,甚至發臭。為什麼會有吸引力呢?高度白酒喝下去腸胃發燙,到底美在哪裡呢?

菸鬼、酒鬼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的說法裡,菸酒帶給他們幸福感 ,他們放縱地享受幸福,乃至於過量了,才能被迫停下來。他們相信,菸酒能帶來解脫,即一種愉悅的輕鬆感受。我認為,這不是客觀事實,而只是主觀的「相信」。是自欺欺人。

也就是說,正因為自己相信菸酒能帶來幸福感,所以,抽菸喝酒的行動,才會被大腦解讀成幸福。而作為沒有菸癮、酒癮的人,因為不相信這套說辭,所以,他們能擺脫先入為主的設定,切身得到真實的體驗,自然,就不會上癮。

同理,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性愛能夠讓自己感覺好一點。那麼就會去尋找性慾的刺激。而對於不相信這一點的人來說,找刺激的行為難以理喻,覺得性癮患者傷風敗俗,像動物,可笑。


如何治療呢?佛陀的教法是可以作為藥方的。那就是:內觀。內觀的對象可以是呼吸,也可以是走路,自然,也可以是性愛。先要學習一些內觀的技巧,慢慢掌握了以後,就可以用於實踐,嘗試著在性慾被喚起的時候,保持對內在情緒、思維、體驗的覺知,同時,保持對周圍環境儘量敞開的覺知,而不是把意識凝固在一個吸引點上——性慾對象。

這就好比,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不要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到大螢幕去。儘可能同時看到螢幕的邊框,看到前排的觀影者。如此,就不會完全被影片吸引,不會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

我們同時感受到了影片、螢幕邊框、觀眾、影院裡的氣味、溫度、爆米花、坐姿。得到什麼效果呢?——影片沒那麼吸引人了。他變成了眾多感知對象中的一個,而不是唯一一個。他對我們的抓取力,減弱了。

性愛也是如此。如果在看到美女晃動的臀部同時,看到她的腿,腿上的毛、灰塵,或者血管,那麼臀部的引力就會減弱,它不再是荷爾蒙炸彈,而是一個平常的器物。

如果在自慰或者做愛的同時,保持對性器官的細緻體驗,就好像進食的時候,用細嚼慢咽的態度去做。那麼,性衝動就被會祛魅——我們太多人慌不擇食了。吃東西就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前一秒是不可抑制的進食衝動,後一秒是喉嚨里有個爪子直接把食物拽到肚子裡去,中間的品嚐過程,幾乎是缺乏的。所以,我們不是用嘴和舌頭在吃,而是用腦子在吃。為什麼會出現暴食症呢,其實肚子不餓,是大腦的飢餓感在逼迫進食。

如果我們做愛的時候能夠分心——對,從渾然忘我地活塞運動中抽離出來,同時體會到周邊的一切,哪怕只是幾秒鐘,看看床鋪,看看燈光,看看對方的頭髮,看看地上的拖鞋。會發生一件奇妙的事情,那就是,性行為本身,變得不那麼滾燙熾熱了,也不那麼急迫了。

久而久之,我們就可以從中超越。

如果一個人不可抑制地吃東西,不管餓不餓,焦慮了就吃,那是暴食症。

如果一個人堅決不吃東西,哪怕餓了也不吃,那是厭食症。

這就是男主戒斷之前和之後的狀態。

他是在跟食物戰鬥,而不能和諧相處。

所謂超越,就是,想吃的時候就吃,不想吃的時候,就可以不吃。進而,有選擇地,在該吃的時候吃,不該吃的時候就不吃。這個該與不該,就體現了自身對生活的充分控制。而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重新奪回自己的生命,真正地活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