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才發現阿湯哥如此牛逼!
假前被阿湯哥的《不可能的任務5》刷了一下高潮,至今猶如餘音繞樑,暢爽滋味不絕於每一處黝黑的肌膚。既然有了這樣一個可以隨意挑片看的體驗機會,最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把整個《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都刷一遍了。要知道,賴在沙發上用55寸高清大屏看大片的感覺,當然要比看電腦螢幕來得要爽很多。何況,《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又是那樣勁爆帶感的電影,用所謂的LG有機自發光像素技術來呈現電影的畫面,用電視自帶的哈曼卡頓音響來傳遞電影的震撼聲效,實在再合適不過了。
還別說,多年以後再次刷看《不可能的任務1、2、3、4》,觀看感受的確有些不一樣。為便於更好的理解這個系列的「重刷價值」,且容我在細說每一部《不可能的任務》電影之前,再囉嗦幾句,講講這個如今風靡全球的系列的「前傳」。
《不可能的任務》根據1968-1973年在美國CBS電視台播出的同名電視劇改編,故事圍繞美國「不可能的任務情報署」(MIF)展開。該情報署的特工都身手不凡,又在高科技武裝下智斗強敵,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最大特色。一經播出,大受歡迎,連拍七季。上世紀80年代,考慮到其受歡迎程度如此之大,ABC重拍了此劇,果然收效不錯,成為家喻戶曉得經典。到了1996年,這個系列才首次被驚險片大師布萊恩·德·帕爾瑪搬上大螢幕。到了新千年,有著暴力美學大師之稱的華人導演吳宇森執導《不可能的任務2》,為湯姆·克魯斯飾演的伊森·亨特披上一層意氣風發的東方豪俠氣質。6年之後,身為製片人的阿湯哥將導筒交給了當時還未拍過電影大片的JJ·艾布拉姆斯,再掀特工狂潮,其中的中國元素,也一度引爆國內觀眾的熱情。直到2011年,《不可能的任務4》迎來全球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令彼時處於事業低谷的阿湯哥重振雄風,也讓《不可能的任務》這個系列在螢幕上迎來了如今的第五部。可以說,從幾十年前的電視劇到如今的螢幕大片,《不可能的任務》不僅塑造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特工形象,也創造了一部可以和《007》系列、《神鬼認證》系列共同為影史奉獻精彩的諜戰大片。
如今重刷,精彩依舊,不如我們一同來回顧一下:
《不可能的任務1》:阿湯哥沒打一槍一炮,照樣把票房賺了
像所有想要成為一線明星的人一樣,湯姆·克魯斯沒有錯過扮演動作英雄的機會。要知道,彼時的阿湯哥,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是很大,接拍《不可能的任務》不僅讓他事業得以晉級,也讓他初嘗了當製片的滋味:找來了驚險片大師布萊恩·德·帕爾瑪,共同為《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來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作為一部諜戰片,本片不乏精彩刺激的場面,但與其他諜戰片不同的是,主角伊森·亨特在本片中居然沒開過一槍,沒放過一炮!這對於習慣了動作電影必須在槍火中橫衝直撞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方式顯然是冒險的。要知道,阿湯哥唯一使用過的所謂武器,基本就只有那個口香糖炸彈了,其他基本都靠高科技來搞定。
這種智斗多於武鬥的電影,若沒有那些看起來無比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帶給彼時的觀眾不少震撼,估計很多人是不會買帳的。好在影片劇集環環相扣,有著精巧佈局和連環懸念,亦有不少電腦包裝的視覺效果,讓觀眾過了一把癮。那個阿湯哥吊在空中竊取情報的鏡頭,已成為影史經典畫面。
不過,現如今再看,也會發現,這部近二十年的經典在劇本層面,實際上是比較糟糕的。無論是劇情上的故作「高深」導致的「繞」,還是台詞上過於一板一眼的欠缺幽默感,都是影片的瑕疵所在。只是,現在回看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注意力有可能會被那時的阿湯哥的年輕容顏所吸引。那時候的阿湯哥真是年輕帥氣啊,甚至有一絲的青澀!
《不可能的任務2》:吳氏暴力美學來襲,阿湯哥攀岩飈車帥到哭
相比於《不可能的任務1》最大的不同在於,影片開始有了火爆的動作場面,不再只是依託高科技來智鬥,而是實打實的來了一場又一場的打戲。儘管大多數打鬥場面都略顯做作,卻也不損影片帶來觀影體驗上的暢爽。當你看著影片一開始那幾乎驚掉下巴的攀岩鏡頭裡,阿湯哥親身上陣秀出的那些堅實的肌肉,你不會不被吸引的。尤其當阿湯哥飈著摩托橫衝直撞險象環生時,你甚至會覺得這部電影簡直太嗨了。
關鍵是,這樣的嗨還夾帶了不少我們中國觀眾頗為熟悉的元素:鴿子、雙槍、墨鏡、風衣,我們可以看到吳氏暴力美學包裹下的阿湯哥,拉風到無以復加。吳宇森導演的確是會玩視覺的大師,雖然沒能在影院感受那種視覺衝擊,但透過LG OLED高畫質電視的畫面,那種呼之欲出的鏡頭效果,的確帶來不小的視覺震撼。當阿湯哥帥氣地飈摩托飈得正爽時,喪心病狂的朋友竟然特地暫停,向我展示LG OLED電視動感畫面無拖尾的表現力,還拉著我上前仔細觀看。所以,硬廣就來了:果然!不僅畫面清晰、顏色逼真,就連火焰迸發出來的小火星都被清清楚楚地定格在畫面上,使得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炫酷!尤其是騎著摩托穿梭遊走那幾場戲,簡直帥酷到爆。
可是,電影不能只追求視覺,更不能只追求耍酷,還是得有實實在在的故事核心。由於影片不少地方露出了《007》的痕跡,加上不少過於耍酷的鏡頭,讓影片在收穫好票房的同時,並沒能收穫好的口碑。而今再看,大概也就看看那些勁爆鏡頭以及阿湯哥搏命般「徒手攀岩」的戲份吧。反正,還算是一部不錯的爆米花電影,適合假期賴沙發上觀看。
《不可能的任務3》:大膽起用新導演,中國元素成亮點
這部電影至少證明了一件事情:阿湯哥的眼光和膽識還是不錯的。敢於起用未曾拍過電影的JJ·艾布拉姆斯做導演,這本身就是一件頗為冒險的事情,但他還是那麼做了。要知道,《不可能的任務3》最早想要合作的導演是大衛·芬奇(是的,就是那個拍過《火線追緝令》、《搏擊俱樂部》等電影的傢伙),但大衛當時想拍別的電影,就推掉了。於是找來了喬·卡納漢(非著名導演),但因為創作意見不合,主動退出了。百無聊賴的阿湯哥在家裡看電視才發現有個叫JJ·艾布拉姆斯的,於是大膽聘用了他。顯然,《不可能的任務3》不僅延續了第一部裡面的智斗和高科技元素,也延續了第二部裡面的火爆動作。除此以外,還加入了不少充實核心的元素,譬如伊森·亨特開始展現領袖力了,也開始通過愛情傳遞人性溫情一面了。
本片在劇情設置上,實際還是沒有大的突破,但它勝在節奏的把控,讓影片有一種扣人心弦的魅力。而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不少的中國元素讓觀眾看著有一股奇妙的親切感,不僅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還給部份地區帶動了旅遊業。即便如此,影片的硬傷依舊明顯,那就是故事核心的虛弱無力,導致影片無論阿湯哥多拼命,也還是只能當做爆米花電影來消遣一下。而當你做這種消遣時,如果能夠有條件搞部大電視觀看,感覺還是很讚的。雖然還是會有硬廣之嫌,但還是得說句實在話:比起用手機或者電腦看電影,用LG OLED電視看大片的感覺還是要好很多的,先不說螢幕大帶來的寬視野,單說那清晰度,感覺就很不一樣啊。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儘管《不可能的任務3》質量上還不錯,但其票房是失敗的,不知道是不是隔了太久才上映,導致了觀眾的生疏?不過,另一種說法是,這部電影的票房失利很大程度上也與派拉蒙的宣傳不當有關。我更傾向於後者,要知道,電影的宣傳還是很重要滴~
《不可能的任務4》:票房口碑雙豐收,阿湯哥終於硬了
如果說《不可能的任務1》只是給這個系列做了一個平庸的開張,而《不可能的任務2》因為過多的動作戲差點讓這個系列提前終結,《不可能的任務3》又只是讓邁入中年的阿湯哥重新展現了一把魅力的話,那《不可能的任務4》則是一個讓阿湯哥揚眉吐氣的作品了。本片不僅收穫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也得到了觀眾的大量好評,贏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大好局面。
跟前面三部一樣,這一部《不可能的任務》同樣給了觀眾不少印象深刻的場景,尤其杜拜塔的精彩一幕,簡直讓粉絲們為阿湯哥尖叫不已。一方面,阿湯哥親身上陣,保障了影片的真實感,卻也讓不少粉絲為之擔心。而他這種親身上陣,奮力拼搏的精神,也得到了圈內圈外的一致好評。另一方面,影片通過這種大膽而富有想像力的場景設計,豐富了影片的精彩度,也為影史貢獻了堪稱經典的螢幕畫面。可以說,如果你喜歡諜戰片的那種跌宕起伏的味道,又喜歡男女主角帥酷的表演,那你肯定也會喜歡這部電影的。
綜上,不難看出,一部好的系列作品,往往不侷限於其中的一部,也不完全要整體,只要有那麼一兩部能夠讓你感受到觀影的樂趣,哪怕只是爆米花電影,也是值得一看的。何況,像《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這樣的電影,更多的時候,就是去體驗它的「爽」,以及那些精彩畫面的衝擊。
當我們用LG OLED電視觀看這樣的好萊塢大片時,那種曲面螢幕帶來的真實的臨場感,以及清晰畫面和高品質音響帶來的視聽享受,的確是能夠接近於影院感覺一般地去感受電影的刺激的。朋友還介紹了這款LG OLED電視一個特別牛逼的地方,在於它的「有機自發光像素技術」。我反正聽不大懂,按照朋友的說法,就是說「每一個像素格都能獨立打開或者關閉,是目前唯一能夠準確顯示黑色的電視,像素格亦可直接呈現真實色彩,令畫面更加細膩」。尤其在關掉燈的環境中,簡直與背景牆融為一體,特別適合看電影大片。
儘管上面一些話的確是很硬很硬,但就我個人的觀看感受而言,很實在的體驗就是:那些清晰得逼真的畫面,會給你帶來一種真實感,以致於你看電影的時候,能夠更加專注。你看,連喵星人都表示認同。
而我們看電影,不就是需要更多的專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