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鐵墳墓--Escape Plan

金蝉脱壳/钢铁坟墓(台)/逃亡大计(港)

6.7 / 257,617人    115分鐘

導演: 麥克哈夫斯強
編劇: 傑森凱勒
演員: 席維斯史特龍 阿諾史瓦辛格 吉姆卡維佐 文森唐諾佛利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愛好者

2017-05-24 22:33:48

魂斗羅智斗李四強


《魂斗羅大戰李四強》標題是我在得知這電影存在的那一刻就想好的,雖然眼下被許多媒體用濫了,我還是不改初衷。80年代的經典遊戲《魂斗羅》中兩個肌肉男主角,原型分別是《第一滴血2》的史泰龍和《獨闖龍潭》的施瓦辛格。多少年來,動作影迷如筆者,一直期待看到這兩位西方世界最為人銘記的螢幕硬漢,可以攜手合作闖一次通關。除去90年代兩人在電影裡互相用海報和台詞惡搞外,史氏和施氏已經在兩部《敢死隊》中同時亮相過,還將在第三部中繼續合作。但《敢死隊》畢竟只是史泰龍主導下的英雄群戲,而我們心目中的這部《魂斗羅》電影,必須海報上只有兩大主角的名字,必須是「左史右施」橫掃千軍的劇情,必須有他倆並肩邁步、周圍全是嘍嘍的標誌性場面,當然,最好能讓他倆也幹上一架。《金蟬脫殼》破天荒的也是完全的滿足了上述要求,就沖這一點,它就足以號稱真人版的《魂斗羅》。
  
而「李四強」(John Reese)是美劇《疑犯追蹤》的主角,扮演者吉姆•卡維澤在《金蟬脫殼》演了反派典獄長。當初看劇時,我覺得卡叔瘦削的面龐、陰狠的眼神、低沉的嗓門(尤其是壓低時不寒而慄的震懾力),太適合演出蝙蝠俠,《金蟬》裡典獄長的腹黑程度不亞於韋恩老爺,我很高興自己的識人眼光得到好萊塢製片人認可。對於熟悉了卡叔正義形象的劇迷來說,典獄長一角不會引起反感,他沒有粗口,沒扮基佬,連手都沒弄髒,依然西裝筆挺,頭腦靈活,說話慢條斯理又暗藏殺機,仍是大家喜歡的那個「西裝大俠」李四強,只不過被黑化了。通常來說,美劇主演由於合約加身,工作時間又長,很少有機會出演大製作電影,卡叔是幸運的,能以另類李四強的角色挑戰兩大傳奇巨星,是履歷上光輝一筆。
  
史泰龍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電影裡越獄了,巧的是上一次《怒虎狂龍》也是雙雄戲。只不過這回,他一開始布下孤身作戰的假像,等到阿諾亮相,我留意了一下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小時。不過此舉並未降低阿諾角色的重要性,要知道《了不起的蓋茨》裡迪卡也是30分鐘才出來。進入對手戲後,雙方為影迷津津樂道三十多年的表演風格開始形成比照,史泰龍如同荒野裡的獨狼,足智多謀,生存力頑強,不斷展示著彪悍的意志、精湛的滲透技能,以及鐵板一塊的表情,一切都是《第一滴血》系列建立起的不滅印象。阿諾則傳神的展示了他的幽默感,眾所周知這一直是他比史泰龍強的地方,有包袱笑料「說好是假打的嘛」,有貧嘴笑料「去五金店給你買一個」,還秀了一把很黃很暴力的漫畫絕活,至於高潮時重機槍橫掃,眼神特寫一出,全場驚呼一片,《獨闖龍潭》、《終結者》的神韻復現。
  
客觀來說,拍一部片把這兩位聚到一起並不難,畢竟此前兩人單扛之作都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雖然殘酷了點,但合作確實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又要走雙雄路線,又要保留兩人昔日的經典記憶,就要出點高招了。《金蟬脫殼》讓我們不無驚喜的發現,史泰龍還是那個史泰龍,阿諾還是那個阿諾,他們就像從80年代各自的螢幕中跳進了同一個世界,立刻馬不停蹄的合作了起來,毫無改變,毫無隔閡。影片也將戰友情義處理的十分草莽粗獷,沒有給搞基留下半點口實,在雙雄片=基片的當今,這也是需要功力的。
  
有朋友說,作為高智商電影,《金蟬》的計謀過於簡單了。首先我得承認,在《越獄》幾乎成為一代大學生必修課的時下,要看真正的智力挑戰和不可能任務,《金蟬》確實只是小兒科。但換個角度,考慮到影片的初衷是復古80年代,這部鬥智版魂斗羅,雖然槍炮換成了頭腦,碉堡換成了隔離門,仍要堅定不移的貫徹「簡單粗暴」風,如果佈局跟《十一羅漢》似的環環相扣,只要上個廁所回來就跟不上,怎麼都和兩硬漢的身份不兼容。所以在我看來,計劃簡單,情節通透,看頭知尾,反而是本片的優點所在。高科技的運用也屬於點到為止,透明禁室、攝影頭、運動傳感,已是道具極限,最後還得腿腳、拳頭和子彈說話。想像一下,總不能讓史泰龍戴著老花眼鏡操作平板電腦吧。
  
說到復古,影片中另一處重要參照是80年代美劇《百戰天龍》,該劇主角馬蓋先是個物理系高材生,善於利用身邊道具從各種險境逃脫。舉凡越獄片,都要活用各種小物件,但與常見的充當開鎖工具、製造障眼法不同,《金蟬》的柳釘脫落,六分儀製作——從廢品中組合出精密的功效,輔以不明覺厲的科學講解——格外具有馬蓋先風格,這種橋段在如今看來當然山寨些,但在80年代,電視觀眾對此如痴如醉,也是深刻的集體記憶之一,美國60、70後一代觀眾看了《金蟬》,早有人高呼史泰龍是馬蓋先附體了。

昔日狂暴肌肉男的代言人,如今被加諸馬蓋先式儒雅英雄的頭銜,從武力向智力悄然轉變不言而喻。這也無可厚非,兩人加起來都130多歲了,若再像三十年前一樣威風八面殺滿全場,確實顯得滑稽些。但《金蟬》少了密如繁星的子彈、堆積如山的屍體、此起彼伏的火球,並不是遺憾,反而讓我感到欣喜。它開創了一條無需亦步亦趨複製80年代守則(比如兩人此前的《背水一戰》和《爆頭》),也可以令老硬漢繼續發光發熱的演藝路線。這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能繼續看到他們在螢幕上綻放不滅的光芒,延續著我們童年的英雄夢想。即使哪天他們只能坐在輪椅里扳手腕,我也會照樣買票不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