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色烏托邦--SHOW ME A HERO

黑色乌托邦/时势造英雄(港)/给我一个英雄

7.9 / 12,047人    60分鐘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Lisa Belkin David Simon William F. Zorzi
演員: 奧斯卡伊薩克 彼德瑞森 Natalie Pau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喝醉了他的夢

2017-05-22 02:12:58

一個城市政治學的筆記


 對於一個聯邦制民主國家,有一個潛藏數百年卻又不時顯現、甚至觸發全國性危機的問題,那就是地方政府該聽誰的?從美國建國至內戰前與奴隸制問題糾葛在一起的州權問題,到內戰後圍繞第十四修正案「平等保護條款」所發生的一系列憲法案件,政治家們一直糾結於如何平衡地方與中央利益的問題。      本劇以司法部/NAACP對揚克斯市政府的勝訴為開端,直接向地方政客擺出了問題:服從聯邦法院的裁決嗎?如果服從,則將違背本地民意——揚克斯市80%居民為白人,而那200套公屋的住戶,絕大部份都將分配給黑人/拉丁裔;在選舉年作出違背民意的事情,結局不言而喻——準備服從的市長Angelo 馬丁elli和其他持支持態度的市議員基本被選民趕下台,而那些打著「抗爭到底」旗號的政客(包括本劇的主人公尼克 Wasicsko)紛紛上台。然而不服從呢?等待著這些政客的是毫無勝算希望的上訴,以及聯邦法院對市政府嚴苛的罰款,僅僅22天就足以把揚克斯市政府罰到破產。      手中握有選票的選民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掌控一切(至少是本地的一切)。在公屋議案的聽證會上,一位憤怒的居民向議員們發出了威脅:我們會搞清楚你們達成了什麼協議,我想你們會後悔當初步入政壇的,好好享受剩下兩年任期吧!(第二集)可是,他們不能阻止聯邦法院強制修建公屋的判決、不能阻止聯邦的罰款、不能阻止工地施工、不能阻止居民入住……在中央政府面前,實際上他們什麼也控制不了,所以從馬丁elli、尼克到死硬反對公屋的Hank Spallone,一個個高喊口號、引得民眾歡呼的政客登上市長寶座,但在現實的財政壓力面前,又都紛紛背棄選舉承諾,偷偷選擇服從。      對於熟悉《火線》的人來說,這樣的結局似曾相識——儘管是以相反的方式。      公地悲劇      瑪莉 Dorman:為什麼不告訴大家你也覺得這個判決是錯的?至少讓大家知道你的態度。   尼克 Wasicsko:因為一個領袖不應該做這樣的事情。一個領袖應該領導人民,這正是我現在做的。      說到這裡,其實政客們倒還是有些「良知」的,因為他們還算有些責任感——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導致市政府破產,還是選擇向中央妥協;然而,市民們可不會關心市政府是否會破產,他們只關心公屋會不會影響噹地治安、影響自己房產的價格。諷刺的是,當市政府為了遷就選民意見而承受嚴苛罰款、財政瀕臨崩潰之際,市民們卻又會抱怨政府的服務不到位:      在市議會否決了公屋實施方案、聯邦法院正式實施罰款後,為了盡力維持政府日常運作及關鍵的公共服務,市政府不得不關閉了圖書館。記者採訪到一位群眾:市長在公屋問題上不聽群眾意見已經很讓我們惱火了,如今他還要關掉我們的圖書館?在辦公室看到這番採訪的尼克不禁怒火中燒:你威脅要裁減600個公務員,他們連眼都不眨;你說市政府快要破產了,鬼才理你;等你說要關圖書館和老年中心了?呵呵。(第三集)      這位接受採訪的市民該捫心自問,導致市政府被罰款罰到快破產的,又是誰呢?普通民眾這種「not in my backyard」的心態,導致了公地悲劇發生。人人只想自己的好處,卻從不關心整體公共利益;人人只覺得自己的權益天經地義,卻忘記了自己在共同體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州政府派來的緊急財政專員、州務卿Gail Shaffer在宣佈裁員緊縮計劃時,順帶對政客及普通選民們一番「說教」(第三集):      你們要對自己、以及自己城市的未來負責,以理性的方式向把你們帶到這番境地的、也是你們自己選出來的四名議員表達擔憂。如果市議會依舊不停止藐視法庭的行為,那麼公共服務將必然停止。你打911,警察不會接;你家著火了,消防員也不會來;垃圾滿街都是,也不會有人來清理;老年中心會停運、你家也很快就沒有自來水了。問題是,你們能理性地接受這些後果嗎?這些後果正是源於市議會拒絕執行法院的判決。      恐懼的政治      莫把選票錯當成愛。   (You can』t confuse votes with love.)    ——Vinni Restiano      Simon在幾次訪談里都提到了一個問題:當今的政治是由恐懼所驅動的。不同的團體基於不同類型的恐懼而提出各自的agenda,他們不想要讓這個世界更好,而只是想要排斥那些他們所恐懼的人與事物。為什麼揚克斯的一些居民要激烈反對公屋計劃?因為他們覺得那些傳統高層公屋乃是藏污納垢之地,犯罪率高企,充斥著強姦謀殺、盜竊搶劫、毒品交易,一旦把這些居住於此的黑人/拉丁裔居民引入白人所居住的地區,就會把這些糟糕的東西都帶過來。用反公屋計劃的民間領袖之一瑪莉 Dorman的說法:「這些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想要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第二集)。      這種恐懼的理由是否合理,隨後再談。這種恐懼會達到什麼程度?劇中已經充分的展示了:每次市議會開會討論公屋議案時議會內外的那些高喊口號、破口大罵的群眾,瘋狂圍攻尼克與妻子汽車的暴徒、郵寄子彈人身威脅。恐懼的威力如此巨大,以致於一旦可以被控制、利用,某些人就可以獲得巨大利益:反公屋的議員Spallone用聳人聽聞的話語、精心挑選的圖片,營造、強化群眾對公屋計劃的恐懼與厭惡,火上澆油的同時,也把這些怒火變成自己的政治資本。甚至是尼克自己,當初也正是利用了普通群眾對公屋計劃的恐懼、把自己塑造成反公屋鬥士,才當選市長。      群眾被恐懼驅使,政客也是如此。第二、三兩集,市議會內外圍繞著是否批准公屋議案的鬥爭達到最激烈階段,Chema和Longo兩個議員搖擺不定,雖然他們明知抵抗中央命令毫無前途,但他們同樣害怕自己會被選下台、被選民指著鼻子痛罵。諷刺的是,要讓他們克服自己的恐懼、做出正確選擇,也需要依靠恐懼:在第一集,時任市長馬丁elli企圖要求各個議員與他聯署議案批准公屋計劃,有人害怕被選民指責,不敢聯署;Vinni Restiano(尼克早期的政治盟友)便施加恐嚇:如果你不聯署,到時我們就給你的選區多安置幾間公屋。      如果說民眾的恐懼多少還建立一些抽象的意識形態、種族理論基礎之上,那政客的恐懼,純粹是基於現實的名與利。尼克初登市長寶座時,盟友Vinni卻第一次品嚐了落選的滋味。離開政壇的Vinni只能在照相館打工,更讓她失落的是,再也沒有人打電話求她辦事、再也沒有記者找她採訪;她的生命彷彿缺少了一大塊。在政壇呼風喚雨的感覺「讓人上癮」。Vinni在野時向尼克袒露的這些心聲,卻在數年後預示了尼克自己的悲劇。      說到基於恐懼的政治運動,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為成功的,其實就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和美國的新保守主義。幾年前紀錄片導演Adam Curtis拍攝的《噩夢的力量》對此作了一段經典闡述:「在過,政治家向我們保證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們的道路各不相同,但都建立在對未來的樂觀態度之上。這些夢想一一失敗,今日的人們已經對意識形態失了信念。政治家漸漸變成了僅僅是公共生活的管理者。但現在他們發現了恢復昔日權力與權威的新角色。政治家不再提供夢想,他們現在向我們保證:讓我們遠離噩夢。」——從本劇中,我們依稀能看到包裹在「遠離噩夢」之下的一個個政治野心。      住房規劃:技術與政治      我們準備要建這些房子了。法官和議會投票的結果都印證了這點。但我想問,你們真的希望這個公屋項目成功嗎?    ——Oscar Newman      聯邦法院強推的這個公屋項目,由一位叫Oscar Newman的住房規劃專家設計。這位專家有著宏偉的目標,接手這個項目時,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理論,而這個理論將會對公屋建設思想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1996年,聯邦政府的住房與城市發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也就是劇中經常提及的HUD)出版了一本小冊子「Creating Defensible Space」(http://www.huduser.org/publications/pdf/def.pdf),作者就是Oscar Newman。在看完本劇後我也稍微瀏覽了一下這本小冊子,發現冊子中所包含的部份內容,正是劇中Newman理論的闡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