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811電影心理罪

2017-05-19 00:11:28

二十世紀女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們看到了五十五歲的多蘿西婭(安妮特•貝寧飾,曾經飾演過《美國心玫瑰情》中那個讓人唾棄的妻子)——這位煙不離手的母親,「抽的煙是Salems,因為更健康;穿的鞋子是Birkenstocks,因為她是現代人;她讀《兔子共和國》(順便說一句,根據這本書改編的同名動畫電影是很神奇的存在),然後自學怎麼用木雕出兔子。她從來不跟一個男的保持太長久的關係」。至少在十五歲的主角傑米(新人盧卡斯•傑德•祖曼飾)看來,她的母親是這樣的一位女性。


我們看到了十七歲的朱莉(艾麗•范寧飾,曾在爭議作品《霓虹惡魔》中出演主角)——這位自詡成熟、觀眾們見到她的第一幕就在嘴裡叼著煙的女孩,「喜歡說自己有著自我毀滅性;母親是心理諮詢師,因此被迫參加她的諮詢會;她開始跟不同的男孩調情,她開始偷偷進入我家,在我家過夜」。當然,傑米很清楚知道她晚上偷偷進來,只是希望跟他聊天而已。就算同睡一張床,他們之間也從來沒有發生過越界的行為。


我們還看到了二十四歲的艾比(格蕾塔•葛韋格飾,《弗蘭西斯•哈》中的那位讓人尷尬的失敗女生)——這位染著一頭帥氣紅髮的女生,「在所有人都開心愉快的聖塔芭芭拉長大,卻也因此讓她十分抓狂;所以她去了紐約讀藝術,喜歡上了攝影;但由於母親當年在流產後服用過藥物而導致她患上癌症;她無法在這件事後跟母親好好相處,所以搬進了我們家」。但傑米卻很喜歡跟這位充滿著藝術氣質的大姐姐玩耍,聽她介紹朋克音樂,看她推薦的女權主義書籍,甚至跟著她去夜店玩,學習著如何讓自己至少在表面上更加成熟。


而圍繞著這三位女性以及傑米之間故事的《二十世紀女人》,劇情卻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你可以說這是關於母親如何讓身邊的女性去引導孩子長大的故事,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個關於固執的人如何適應時代變化的故事,你更可以說這是一部關於所有這些角色成長的故事。


但對我來說,這卻是一個中間似乎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角色們到最後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故事。



《二十世紀女人》


當然,我們知道劇情的發展是這樣的:在大蕭條年代出生、與年輕人們格格不入的高齡母親多蘿西婭發現自己與剛上高中的兒子傑米的代溝越來越大,因而希望傑米身邊的兩位女性——與他從小就一起玩的摯友朱莉以及住在樓上的艾比——能夠幫助她教傑米如何長大成一位男人。應該說好萊塢每年製作的這種有著類似劇情的電影是數不勝數的,甚至有專門的題材類型來概括這種關注主角從青年到成年的故事的電影——coming of age(成長故事)。而雖然大多數這些成長故事的劇情都是那麼的乏善可陳,每年卻總還是會有那麼一兩部可以打動人心,比如今年的《成長邊緣》。


但我卻不希望把《二十世紀女人》劃分到成長故事這個類型上。因為與其說這是小傑米的成長故事,倒不如說這是所有五位角色的成長故事(還有一位是同一屋簷下的威廉士,一位嬉皮過後的中年男人)。而如果說成長故事的根本在於人物在劇情結束後能有所變化,讓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更好地處理同樣的情況,那《二十世紀女人》則更不應該被歸類到成長故事裡了。正如前文所說一樣,對我來說,《二十世紀女人》是一個中間似乎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的故事,而各位主角在故事的最後,也並沒有作出什麼重要的改變。


也正因如此,我們或許應該稱這是一部反成長故事片才對吧?



導演兼編劇麥克•米爾斯與試驗女主角的安妮特•貝寧


能夠大膽編寫和拍出這部反成長故事片的,是第三次掌舵長片的美國編劇型導演麥克•米爾斯。這位細膩的創作者,在自傳式的前作《初學者》中探尋完他與父親的關係之後(父親老年出櫃是他人生中的真實情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這部好電影),在《二十世紀女人》中再次以自傳式的作品去探尋他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是的,雖然電影中的眾多人物和劇情被「電影化」了(米爾斯的原話,他拒絕使用戲劇化這個詞),但它們的根基卻依然是根據米爾斯身邊的親身經歷而來的。他的母親,與多蘿西婭一樣出生於大蕭條年代;他的姐姐,與艾比一樣是朋克迷;而他的摯友,則與朱莉一樣在年少時不斷地告訴米爾斯她是怎麼跟不同的男人發生關係的。也正因為這樣,電影中的這些人物顯得格外的真實;儘管身邊的這些女性幫助他成長的這個故事被「電影化」了,作為觀眾的我們卻總是覺得劇情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而大概也正因為這些劇情和人物都是基於現實生活的,米爾斯才敢於給我們呈現出一個中間似乎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角色們似乎到最後沒有任何重要改變的故事吧?對於一般的好萊塢故事而言,讓觀眾們投入感情很重要的一點是角色們在充滿阻難的劇情推動下作出不斷的改變,最後完成蛻變。然而在《二十世紀女人》中,角色們卻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多蘿西婭與兒子傑米的關係並沒有質的改變;朱莉依然過著她瀟灑的生活,在不久的未來移居更自由寬敞的巴黎;而艾比則還是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朋克態度,即便在醫生的反對之下她還是毅然地懷上了兩個孩子,最後也成功把他們帶到世界上。對於這些角色來說,電影中所發生的事情似乎是那麼的不值一提,對他們的影響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能接受這些角色們的這種缺乏改變吧?畢竟現實生活中真的不是一兩件平常的事情就能讓我們作出改變的。


一眾演員們出色的演出同樣是這些角色令人信服的一個重要原因。四次提名奧斯卡影后的安妮特•貝寧再次給出了完美的演出(可惜未被奧斯卡提名),把多蘿西婭那性格中剛強又慈愛的一面,以及她對時代改變的無法接受表現得淋漓盡致;年僅18歲的艾麗•范寧再次展現了她那技壓同齡演員的演技,把一個努力希望讓自己顯得成熟的女孩表現得惟妙惟肖;而格蕾塔•葛韋格,繼《弗蘭西斯•哈》之後再次給觀眾們帶來隨性舞動,讓我們感受到她憂鬱中嚮往自由的一面;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新人盧卡斯•傑德•祖曼稍顯稚嫩卻不失潛質的演出,即便與這些女性老戲骨對戲也並沒有太落下風。



電影關注的只是這些平凡人生命中的一瞬間罷了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二十世紀女人》這種看似無關緊要的劇情設置,或許有的人會稱這是一部文藝做作的電影。但對我來說,這種關注角色的構造,關注角色之間交流的電影,這種不刻意去給角色們營造困難去克服,不刻意追求角色們成長的電影,總是能非常得我心。因為這些電影總有著基於現實甚至基於編劇自身經歷的劇本,也正因為這些劇本的存在,我們總能在某些意外的時刻感受到我們與角色之間的微妙聯繫,不需要太多劇情去推動我們的同情。對於《二十世紀女人》來說,它所關注的不是什麼宏大的事件,而僅僅是這些角色漫長一生中僅有的一刻而已。電影中的鏡頭語言也同樣是是那麼的不做作卻精妙,缺少誇張鏡頭動作的同時卻給予了大量極慢節奏的推進與拉回,彷彿不斷地提醒觀眾們旁觀者的身份。而這些鏡頭給我們展現的,僅僅是這些角色們在1979年為什麼而爭吵,聽的是什麼音樂,在乎的是什麼罷了。


而除了這些,我們還能怎樣去理解複雜的人類呢?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正如電影中的人物一般。「我以為這僅僅是與她展開一段新關係的伊始,一段她將真正告訴我她心裡所想的新關係的伊始。但可能後來我們再也沒有這麼親近過了。」傑米在電影的結尾這麼感嘆道。

這大概才是《二十世紀女人》想要傳遞的資訊中最重要的一點吧。



覺得導演就是適合拍這種有點小清新但絕不浮誇的片子。以一個男孩兒的成長經歷來表現890年代的女權運動和社會變遷,這種很強烈符號感,朋克,拍立得,卡特和雷根總統。很喜歡有幾幕以快進的方式拍攝的人物跟場景的運動,給人一種時間的錯覺,加上彩虹的錯光,更有一種嬉皮年代的感覺。Annette阿姨在這裡給人一種沉穩,平易近人的母親角色,但同時又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困惑和內在衝突,是這幾個角色最牛又是最難的,為了讓她的兒子能成為「男人」,阿姨讓他周圍的女性朋友幫他,但同時又間接的使他接觸到了女性啟蒙,Greta姐跟Elle范寧分別代表了當時兩種不同的女權 approach 但都是自我的探尋,並沒有對他人強加想法很 judgmental的意思。 從此片以後我覺得應該沒人再會把Elle稱為小范寧了,Elle在這裡的演技應該說是相當的驚艷! 本片用了一個在聖芭芭拉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展現了世紀交替下美國社會的變化,有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味道。


《二十世紀女人》是Mike Mills第4部電影(如果不算此前他所拍攝的短片的話),也是自2010年《初學者》後他6年來第一部作品。按他的說法,本片和《初學者》類似,某種程度上是他個人的傳記:如果說《初學者》映射著導演父親的影子,那麼《二十世紀女人》中的Dorothea無疑映射著導演母親的形象


我純粹只是因為貝寧的緣故而從15年底就關注著這部電影。和許多隻看過預告片、甚至只看過劇情梗概的人類似,我一開始以為這僅僅是又一部「親情—青春成長」主題的半傳記電影。但在觀看後,我認為這樣的標籤如果不是錯的,至少也沒有抓住這部電影的重點


儘管這部電影描述的只是70年代末南加州某個小社區、某段時期中居民生活的微觀細節、點點滴滴,但在細微之中,卻透露出本片的「真正主角」(同時也寫作本片的標題之上):二十世紀


主體間性

這部電影的故事有一個敘述主體嗎?我認為沒有。無論是看似「主角」的母親Dorothea,還是兒子Jamie,亦或是圍繞著Jamie生命中另外兩個重要女性:Julie和Abbie,甚至是嬉皮士老司機威廉,都獲得了相當多的個人獨白。這五個主要人物都獲得了空間(儘管未必充足)去描繪他們各自的成長背景、生命歷程、個性


如果這僅僅是一部關於「少年成長」的電影,那麼本片不但不應該叫《二十世紀女人》(而應該叫《70年代末的朋克少年》),而且對於Jamie以外的其他角色,就不應該賦予如此多的敘述與內在心理描繪。我們可以拿《少年時代》作為對比:《少年時代》無疑是標準的青春成長電影,因為它完全站在了小Mason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甚至可以說,《少年時代》的其他角色,只是小Mason的「認知背景」——無論是母親Liv還是父親老Mason,他們的劇情,基本都存在於小Mason也同時在場的情況。電影中所展現的,是小Mason眼中的世界;電影中幾乎一切衝突,都是小Mason所目睹的衝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