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怪物來敲門 A Monster Calls

恶魔呼唤/怪物召唤/Unmonstruovieneaverme

7.4 / 93,909人    108分鐘

導演: J.A.巴亞納
編劇: 派翠克奈斯
演員: 路易斯麥克杜格爾 連恩尼遜 費莉絲蒂瓊斯 雪歌妮薇佛 托比凱貝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樓塵

2017-05-16 04:34:39

《當怪物來敲門》:一個典型的兒童PTSD癥狀影片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

部落格上一直關注了一位叫燕子的攝影師,她喜歡拍散發著陽光氣味、明媚肆意的少女人像照片,擁有很多忠實的擁躉。幾年前,她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網路上也看不到她的新作品和動態,很多人都在詢問,她去哪了。

後來她發表了一篇文章,人們才知道,原來那一陣,她剛剛出生幾個月的女兒小橘子夭折了。記得從她懷孕到小橘子出生,燕子都和每一個平凡的母親一樣,用相機記錄寶寶一點一滴的變化。奶白色的小衣服套在小孩子身上格外熨帖,彷彿她就是降臨到人世間的天使。可是造化弄人,命運就這樣絕情逼迫她忍受這樣的別離。她在文中寫自己曾一度抑鬱,精神恍惚,甚至與死神擦肩,丈夫無奈到跪下來求她活下去。

你看,面對死亡如此沉重的話題,無論你曾多麼積極樂觀,多麼受人喜愛,仍是會被它擊潰到一敗塗地。《當怪物來敲門》裡的小男孩康納,也面臨著相似的情境。自從媽媽進行化療開始,小男孩就一直在做著同樣的噩夢。夢中總是漆黑陰暗的天氣,狂風大作,尖叫聲和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緊握的雙手讓他倍受折磨。他能清醒地感受到媽媽在一步一步衰朽下去,目睹母親死亡的威脅,讓他的日子晦暗無比。

直到有一天家裡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擁有古老氣息的樹精怪物對男孩說,它是由他召喚而來,它要以三個故事交換一個康納自己真實的故事。康納並不害怕怪物,因為此刻媽媽的疾病顯然是比怪物更可怕的事情。三個故事由動畫來呈現,如同暗黑小童話,故事總有著顛覆的轉折和結尾。水彩氤氳的故事裡,每個故事都能讓人解讀出複雜況味——犧牲戀人的王子會不會兀自哭泣、放棄信仰的牧師會不會憎恨上帝、被人忽視的隱形人又會不會輕輕嘆息。

燕子後來在文章里講述了她是如何走出喪子抑鬱的,她的母親告訴她,自己曾經用了兩年時間,才適應在路上看到和她姥姥一樣背影的老太太時,心裡不會再難過。我們總要走出舊日的陰霾,重新開始自己新的生活,時間是一味良藥。對成年人來說,走出傷痛本身已經非常難,何況對一個孩子。於是有了這樣一個故事,這樣一個樹精怪物。

影片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派崔克·奈斯的兒童奇幻小說《惡魔呼喚》。導演是來自西班牙的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他的前兩部作品,《孤堡驚魂》同樣是一部兒童懸疑題材,《海嘯奇蹟》則是聚焦了04年印度洋海嘯後,一家人的災後心理重建。可以說,《當怪物來敲門》也是秉持了之前他擅長的兒童和災難兩大元素,用奇幻包裹一個溫情的故事,呈現了一個典型的兒童PSTD案例。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討論的話題是「生活中的暴擊值得感激嗎」。張泉靈在反駁對方觀點的時候,直言一句,「PTSD不能用感激來治療。」

所謂PTSD指的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兒童的創傷性再體驗癥狀可表現為夢魘、過度的驚跳反應、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礙、易激惹或暴怒、難以入睡等等。

電影裡男孩康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兒童PTSD患者。而這種創傷在生活中並不罕見。張泉靈提到自己曾經親赴汶川地震採訪,面對人間地獄,那種對心靈的痛擊如同一個糜爛的傷口,越撕扯越痛。於是醫生教給她一個簡單易行的心理治療方式——在你心中想像出一個盒子來,把你心中最難受的一個場景,慢慢地固化成一張照片,放到盒子裡,鎖上它。而康納的方式,則是幻化出那個樹精怪物,它準時在零點零七分出現,給他講三個故事,來換取男孩的噩夢。通過這樣的方式,無非是讓男孩更有勇氣直面自己的恐懼。

張泉靈在節目的最後,教給大家該如何對抗生活的暴擊。「第一步,接受它,要知道生活總有暴擊;第二步,如果我們能戰鬥,不管我們是弱者還是強者,都要戰鬥;但是第三步最重要,放手,再開始。」所以康納伴隨著怪物的誘導,發洩式地砸爛外婆客廳的傢俱、狠狠擊倒一直欺負自己的同學,都是在進行著一場創傷應激治療。而最後的方式,則是眼睜睜看著即將跌進深淵裡的母親,選擇放手。只有這樣,才是放自己一條生路,開始新的生活。

電影中最讓人惻隱、讓人心疼的一個場景,是男孩終於可以面對困擾自己的恐懼。而後,緩緩地說出「我應該受到懲罰,最重的懲罰」。這分明不是他的錯,但是他卻將這痛苦源頭加諸到自己頭上,他曾本能地拒絕面對媽媽即將離開的事實。男孩既害怕承擔失去母親的孤獨,又希望結束這種痛苦,於是讓他產生深深的負罪感。

其實我們都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方面想逃離傷痛,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逃避愧對傷痛本身。樹精則告訴他,結束痛苦其實並不可恥,我們都不必背負沉重的情感枷鎖,因為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心願。

選擇放手,不是膽小,不是懦弱,更不是罪惡。放手是一種救贖。

王子怎麼會既是殺人犯又受人愛戴呢,藥醫師怎麼會既有壞脾氣又有正確的判斷力呢,隱形人被大眾看見為什麼還會愈發孤獨呢?我相信,被浪漫幻想出來的樹精,並不是男孩臆想出來的,很有可能是來自那位在片中話語寥寥的母親。母親製作了一本繪本畫冊,也把這些畫冊上的故事講給了男孩。

母親通過這些故事對孩子進行最後的心理治療,並教給男孩,在長成少年之前,人生的第一課是學會分辨善惡、不要輕易定義好壞,以及,懂得放手。

《海邊的曼徹斯特》裡永遠走不出舊日陰影的男主角李,他任由所有人都朝春天去,唯獨把自己留在無盡的憂傷泥淖里,固執地走不出來。《當怪物來敲門》則給了孩子,也包括所有大人另一種面對創傷的可能——勇敢地直面你的痛苦,像燕子一樣靠時間來治癒、像張泉靈一樣封鎖住痛苦,或者像康納一樣翻出母親的繪本,然後緩緩抬起頭,如《鳥人》的結尾一樣。最終,與往事告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