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形:聖約 Alien: Covenant

异形:契约/普罗米修斯2/异形:失乐园

6.4 / 304,319人    122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約翰洛根 但丁哈柏 傑克‧帕格倫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凱薩琳華特斯頓 詹姆斯法蘭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蘑菇精精

2017-05-13 12:41:06

相比《普羅米修斯》思考難度是大大減低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情節:

五年後,年近80歲的Ridley Scott 為我們帶來了《異形:契約》。這是繼2012年《普羅米修斯》後,異形前傳(共4部)中的第二部。

這一次的飛行船「契約號「是一艘殖民飛船, 上面載有2000名殖民者及1000個胚胎。在2104年12月5日飛船遇到能量帶衝擊後受到了損壞,在搶修過程中,船員發現了某一未知星球發出人類的信號(John Denver 的名曲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於是新船長(比利 Crudup)(老船長不幸在事故中遇難)決定放棄原來的飛行任務(Origae-6)而前往未知星球探索。這個未知星球正是當初普羅米修斯號上最後的倖存者 Elizabeth Shaw (Noomi Rapace) 讓機器人David(Michael Fassbender)前往的星球。也就是「Engineer」的家鄉。當契約號的船員們踏上這片幽冥空寂的土地後,噩夢也就開始了。觀眾們瞬間從2001: 太空漫遊轉入了詹姆士 Cameron 那種《異形2》大逃殺模式。不出所料,新版Ripley女主角Daniels (Katherine Waterston)成為了最後的倖存的船員之一,而機器人David 則成了異形的Engineer.

觀後感:

我並不是1979年《異形》的影迷,之後的異形2,3,4更是一部比一部爛。但五年前的那部《普羅米修斯》一直讓我難忘,洋洋灑灑寫了一堆問題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461874/)。相比那些痴迷於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R Giger 打造的異形生物的影迷,我更好奇Scott 在《普羅米修斯》中打造的」Engineer」 以及」 我們從哪裡來「 這樣的思考。

看完《異形:契約》後,個人覺得影片還是找到了一個折衷點。《異形》及異形系列的影迷不但可以享受簡單粗暴的驚悚,更可以一飽眼福各種進化過程中的Xenomorph (異形及衍生物)。而帶著許多問題來的《普羅米修斯》的影迷也會在影片中找到一部份答案。

人類基本上對於完全變態的動物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比如蝴蝶,這類昆蟲的從幼蟲到成蟲要經過一個蛹期,而異形的蛹期是在人體內完成的。當它從人體內蹦出來時,人也就同時炸裂了。相比於《普羅米修斯》最後幾秒鐘的驚悚,《契約》可算是費盡心機地讓影迷體驗視覺衝擊了。還記得《異形4:復甦》中Jean-Pierre Jeunet 讓Sigourney Weaver 與異形產生母子情嗎?那真是讓人產生強烈的食物中毒感。而本片為了滿足新一代Sci-fi 影迷的口味,劇本裡的「愛情「也是包羅萬象:人與人的,人與機器人的,機器人與機器人的,甚至機器人與異形的。按照新營銷模式,這些自然會成為網友們吐槽的焦點從而為電影掙得票房,我猜Fassbender 自吻的那一段一定會成為截圖黨的最愛。對於這些」瑣碎的愛情元素」 我認為是影片的敗筆,就像《普羅米修斯》中那些落入俗套的情節一樣讓整個故事變得鬆散並且譁眾取寵。老是讓男機器人愛上女主角是俗氣的要命。

再看《普羅米修斯》中的疑問,當初Weyland,Shaw, David 與Engineer有一段充滿哲學氣質的對話(這段對話在當年的影片裡被刪了,但是在發行的DVD里能找到):

Peter Weyland:Speak to him, David, tell him we came just like he asked
David: These people have come from Earth, they believe that you invited them
Engineer: What do you want, why do you came from?
Shaw: I need to know why! What did we do wrong, why do you hate us?
Peter Weyland:If she opens her mouth again, shoot her, David continue, tell him why I came
David: This man does not want to die, he believes that you』ll give him eternal life
Engineer: Why does he want more life, what makes this man so great to ask such a thing?
Peter Weyland:What did he say?
David: I told him you wanted to live forever, he asked why?
Peter Weyland:Do you see this man? My company built him from nothing, I made him and I made him in my own image so that he would be perfect that he would never fail. I deserve this.
Because you and I, we are superior, we are creators, we are gods and gods never die.
Engineer: &*&*&#&…… (殺了David 及 Peter)

這段話揭示了Peter Weyland對於不朽的追求,並導致了他的當場斃命的悲劇,但這段話中Shaw問的」Why」 問題恐怕是影迷最關心的,並且最後她讓David 把飛船開往Engineer 的星球更是肯定了在下一集中觀眾可能找到這個WHY的答案。為什麼我們的創造者要殺我們。為什麼?

《異形:契約》給了我們這樣的解釋:當David 向千萬萬朝拜的Engineer同胞們投下大規模生化武器時(就是Prometheus 開篇那哥喝下的那種)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們的創造者卻最終要被我們的創造物毀滅。Engineer 也許是感覺到了然後打算把人類毀滅。如果說《普羅米修斯》證明了古代基督教神學家奧勒留·奧古斯丁留下的那句「What made Adam capable of obeying God’s commands also made him able to sin」 (在道德上沒有完美的人),那麼在本片中Scott又讓我們有了這樣的思考 」What made David capable of obeying mankind’s commands also made him able to sin」 (即使是設計完美的機器人也可能有惡的一面)果然是一堂盪氣迴腸的哲學課。

只可惜,只可惜,這個答案一了百了地殺死了我們的創造者,大大減低了本片的思考難度。所有的謎底都即將揭曉。一個萬惡的機器人毀滅了一切。但我是創造者(Engineer)的影迷卻不是毀滅者(Xenomorph)的影迷。我也不是機器人的粉絲。更何況Fassbender演繹的機器人哪裡還有一點點機器人的特質。會哭愛美小心眼,並且還是一臉褶子。這完全背叛了我對機器人們的好感。總之,這是一個無可挑剔的答案,但是不是我想要的。

下一集線索:

不難想像Ridley Scott 是華格納的聽眾。根據眾多北歐及日耳曼神話改編的《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為本片增添哲學色彩的最佳選擇。

影片最後一幕響起了指環前夕《萊茵的黃金》 (Das Rheingold)中的《眾神進入瓦爾哈拉》(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David 神情凝重地看著鏡頭,他一時就成了那創造了萬物的神(Wōtan)進入了自己打造的神殿「瓦爾哈拉」。

復習一下《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情節,你就會發現,這包含著下兩部的劇透。那個眾神的神殿「瓦爾哈拉」在歌劇的第四幕《諸神的黃昏》 (Götterdämmerung)變成了在烈火中燃燒的地獄。而新版的Ripley (Katherine Waterston)則像是是《指環》中的蓋世英雄齊格弗里德(Siegfried),她將會用神劍殺死了由巨人法夫納(Fáfnir)變成的巨龍(David 創造的異形媽媽)。

如此顯而易見的線索可見Ridley Scott是想讓異形前傳的後兩部向詹姆士 Cameron 1986年的《異形2》靠攏:地獄中的廝殺與逃亡,直截了當的視覺饕餮。對於那些只求驚鴻一瞥的《普羅米修斯》影迷來說,那會將是索然無味。

最後還有一個小的遺憾,電影居然忘記紀念第一個被抱臉(The facehugger)的John Hurt ,老人家今年1月過世了, 還比Scott 小兩歲多。

註:英文人名太難翻譯,一律英文代替
參考資訊: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461874/ (關於普普羅米修斯中留下的問題)
                  http://aliens.wikia.com/wiki/Xenomorph (關於異形系列的百科知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r_Ring_des_Nibelungen (關於尼伯龍根指環 )
                  http://www.imdb.com/title/tt2316204/locations (關於本片的拍攝地點)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7/may/07/ridley-scott-i-really-wanted-to-scare-alien- covenant-interview-blade-runner-2049 (關於本片導演 Ridley Scott 採訪)

燃燒中的瓦爾哈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