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齊瓦哥醫生[2002]--Doctor Zhivago[2002]

日瓦戈医生/齐瓦哥医生/DoctorZhivago(TV)

7.3 / 5,292人    226分鐘 (3 parts)

導演: Giacomo Campiotti
編劇: 安德魯戴維斯 Boris Pasternak
演員: 漢斯.麥森 綺拉奈特莉 比爾帕特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孫果果

2017-05-11 03:22:11

功過兩見的年代感情大戲哈哈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沙俄末期到社會主義前期這一巨變背景下個體的情愛、選擇、命運讓人動容。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革命與個人生活的二難選擇:在socialist革命的旗幟下,所有的個體情感、幸福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個人生活在革命需要時都應當被捨棄。片中男主角Yuri的妻子Tonya從莫斯科乘坐火車回到鄉下,一路上遇到了被迫參加「志願隊伍「的年輕男子、因白軍曾駐紮在當地而遭到紅軍清洗的城鎮、為了爬上火車而冒充嬰兒母親的中年女子……經歷了所有這些堪稱典型的人類奇觀之後,Tonya終於到了老家,在下車的那一瞬間看到了正洋溢著春色的小站。心情之舒暢和愉悅溢於言表,也讓螢幕外的我感受到了:個體情感與生活的壓抑,是socialist革命的又一罪狀。

    Pasha: The private life is dead - for a man with any manhood.

    Zhivago: I saw some of your 'manhood' on the way at a place called Minsk.

    Pasha: They were selling horses to the Whites.

    Zhivago: It seems you've burnt the wrong village.

    Pasha: They always say that, and what does it matter? A village betrays us, a village is burned. The point's made.

    Zhivago: Your point - their village.

而這種以人民、以組織等大共同體的利益犧牲個體利益的極權主義,在今天仍然時時可見,值得警惕。

然而然而政治立場如此明確的電影也讓人心生懷疑,畢竟原著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且改編電影也獲得了奧斯卡獎。果然在簡單的檢索之後,我的猜想得到了證實:《日瓦戈醫生》原著的流行與影響力與CIA的運作息息相關。冷戰時期,CIA插手大量出版項目,吸納各界菁英知識分子,建立了龐大而密集的文化冷戰網路。而其背後的深意,正如一篇評論所言: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持不同政見的可能性遭到了難以彌補的損害,也不在於知識分子的言論受到了壓制和腐蝕;而是理性思考的過程本身收到了外力的干擾。「各種(自由)思想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對一切占統治地位的正統觀點提出懷疑。而事實卻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知識分子的這筆交易不可能有益於藝術和文學的發展,任何形式的嚴肅思考、乃至人類自身的進步,最終都是(知識分子)在為國家意志服務」。

這一現象讓人不禁想起國內最近大熱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文藝作品審查如此嚴格乃至苛刻的大環境中,任何作品的大熱都不是偶然的——任何時候都應當對時代潮流(包括股市大漲)保持清醒。

既然潮流不可逆,個體更應該珍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代的弄潮兒最終還是被當權者所利用;雖說個體或許可以得到成就,然而其背後的manipulation卻讓人對個體的agency到失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