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雙瞳--Double Vision

双瞳/DoubleVision

6.4 / 3,008人    Argentina:112分鐘 | France:110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 Japan:113分鐘 | USA:110分鐘 (R-rated version)


演員: 梁家輝 大衛摩斯 劉若英 戴立忍 楊貴媚 導演: 陳國富
編劇: 蘇照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任丘

2017-05-02 07:31:44

金牌監製的前世今生


在網路觀影成為主流方式的當下,面對硬里堆積如山的視訊文件,或是視訊網站上爭奇鬥豔的海報,該如何選擇一部電影,既能滿足自己的喜好,又不會讓自己的生命虛度,成為一道難解之題。常規的解決方案,要嘛看題材,要嘛看明星,再或者挑導演,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偏差。然而,如果面對爛片如雲的中國電影市場,你會發現,上述選擇方式全部失效。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大導演,皆有馬失前蹄之時,題材方面更是慘不忍睹,要嘛是不能碰,要嘛就是某個題材大賣,大家蜂擁而上,直到把這個題材搞臭為止。於是乎,在一輪又一輪的爛片洗禮中,一個本來應該居於幕後的名字,逐漸浮出水面,為大眾所知,成為品質的保障,那就是金牌監製陳國富。十幾年來,他監製了二十多部作品,這裡面,既有為大導演保駕護航的《集結號》、《狄仁傑》,也有致力於扶持新人的《轉山》、《火鍋英雄》。在他的妙手調教之下,雖然無法化腐朽為神奇,將爛片變為佳作,但至少能保證影片中規中矩的質量,不會令觀眾如坐針氈。能做到這點,已是難能可貴,更何況他還曾作為導演和監製,貢獻出《風聲》這樣的國產諜戰標竿之作,金牌監製,名至實歸。

然而,大家似乎只看到了陳國富作為金牌監製的風光,卻極少有人了解他作為一名台灣電影的從業者和親歷過台灣電影新浪潮興衰的見證者,那跌宕起伏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前半生。台灣電影新浪潮,乃是華語電影圈中最重要的電影運動之一,其鑄造的輝煌,迄今仍笑傲華語影壇,無人能及,佼佼者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悲情城市》,更是長據各大權威榜單華語影史作品前列,成為傳世名作。那是一個浪漫的時代,也是一群書生的革命,以楊德昌、侯孝賢、吳念真等人為首的年輕人,向既往以宣傳和娛樂為主流的台灣電影發起了挑戰,採用自然寫實的風格,以個人經驗來回顧和反思歷史,消解意識形態的桎梏。目前公認的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乃是1982年推出的,由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共同執導的短片集《光陰的故事》。而當時的陳國富,已在影評界浸潤數年,身兼金馬獎國際影展的策展人和《影響》電影雜誌的總編輯,地位舉足輕重。和一直在力捧台灣電影、後來被稱為台灣電影教母的同僚焦雄屏比起來,陳國富和台灣電影的關係一直是若即若離,雖然和侯孝賢、楊德昌等人皆為圈中好友,但卻極少為他們撰寫文章。更多的時間,他都在不遺餘力的推薦歐美影片,力求拓寬台灣觀眾的視野。在台灣電影新浪潮的發展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過於看重影片的藝術性,執迷於自我表達,完全忽視了市場和票房,導演的目光都專注於三大電影節和政府輔導金。最終的結果便是,台灣電影市場徹底淪為好萊塢的地盤,本土影片既無資金支持,也無票房收益,只能被市場淘汰,自生自滅。台灣電影興於八十年代,盛在九十年代,衰於零零年代,短短二十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目眩神迷,但其衰落的原因,也值得我們深思。在台灣電影的全盛期時,曾湧現了一大批有想法有才華的青年導演,處女作部部驚艷,但奈何生不逢時,拍到第二三部作品,便遭遇了台灣電影的寒冬,從此再無聲息,甚為可惜。從2000年起,台灣本土出品的電影每年都不超過20部,票房比重不超過2%,台灣電影產業,可以說名存實亡。陳國富在當時便敏銳的感受到台灣電影的隱患,因此,他更希望能夠出現一些商業與藝術並重的作品和導演,那樣台灣電影才能擁有未來。可惜的是,這樣的人才,一直沒能出現。尤其在圍繞侯孝賢《童年往事》展開的關於電影商業與藝術之爭的大論戰中,擁侯派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商業片導演如朱延平之流,徹底被評論界邊緣化,台灣電影義無反顧的奔向藝術的巔峰,最後跌落在商業的荒漠之中,就此消亡。

既然做不了伯樂,乾脆自己來當千里馬,陳國富選擇了投身電影行業,從此影評人陳國富成為歷史。然而他的從影經歷並不順利,1986年,他為楊德昌改寫《恐怖份子》的劇本,但最後連一個編劇的署名都沒混上。和楊德昌、侯孝賢、詹宏志成立「合作社電影公司」,籌備了好幾部電影,卻一部都未能問世。直到1990年,陳國富才以導演的身份交出了自己的處女作《國中女生》,之後便是1993年的《只要為你活一天》和1995年的《我的美麗與哀愁》。在這三部作品中,其實已經可以看出陳國富創作的一些端倪,比如青春、驚悚、黑幫等類型片的元素,但陳國富自己卻不甚滿意,認為它們遠遠達不到自己希望的樣子,只能被稱作「習作電影」,難登大雅之堂。1998年的《徵婚啟事》,巧妙的借用相親這種模式,以小見大,道盡台灣社會百態,也是陳國富自己眼中的導演定型之作。有趣的是,《徵婚啟事》成片之後,卻找不到電影公司願意給它發行,只因當時台灣電影票房毒藥之名遠播,叫好不叫座已成常態,頹勢盡顯。陳國富另闢蹊徑,採用超低點映外加會員制的方式,以兩百萬的成本,收穫一千萬的票房,可謂台灣電影中的異數。二十多年過去了,《徵婚啟事》已被湮沒在茫茫片海之中,無人知曉,反倒是馮小剛根據《徵婚啟事》翻拍的《非誠勿擾》卻火得一塌糊塗。其實,《非誠勿擾》只保留了《徵婚啟事》的殼,卻丟了《徵婚啟事》的魂,無魂之作也能賺的盆滿缽滿,或許這就是時勢造化吧。

一部《徵婚啟事》的成功,挽救不了台灣電影的衰落。有心無力的陳國富,在2000年正式加盟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擔任亞洲區製作部總監,負責華語片的開發和製作,正式轉向幕後。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調配大量資源和投資的機會,也看到了《臥虎藏龍》在全世界的成功,從而萌生了一個新的念頭,那就是拍攝一部台灣電影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商業和藝術兼備的大製作影片,徹底改變觀眾對台灣電影的既有印象。因此,當編劇蘇照彬拿著雙瞳的故事梗概找到陳國富的時候,兩人一拍即合。在經過漫長的劇本修改和陳國富的四處奔走之後,台灣電影歷史上最大投資的影片,就此誕生。《雙瞳》總投資額超過一億新台幣,演員陣容中既有來自好萊塢的大牌大衛·摩斯,還有香港的老戲骨梁家輝,再加上台灣本土的戴立忍、劉若英,可謂是星光熠熠。製作班底更是豪華,編劇蘇照彬、攝影黃岳泰、美術葉錦添,都是獨擋一面的大腕,就連策劃這麼微不足道的職位,都由楊德昌的弟子、後來憑藉《賽德克巴萊》為人熟知的魏德聖擔任。故事方面則借鑑自類似《火線追緝令》的連環殺人案設定,是一部標準的犯罪驚悚片,又成功的將其本土化,融入道教文化的神秘元素,打造出一部構思精巧、製作精良、空前絕後的商業大片。

《雙瞳》在敘事上採用了復調的方式,明線是寫落魄警官黃火土和FBI警官萊特聯合偵破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暗線是小女孩謝亞理按照出土碑文的指引,在黃火土無意識的幫助下,消滅人魈並修煉成仙的過程。兩條線索互為表里,既有科學縝密的推理解密,又有道教虛無縹緲的神秘方術,營造出一個陰森恐怖卻又溫情脈脈的矛盾而複雜的世界。片中最令人稱道的橋段,當屬在現代化的摩天大廈中,搭造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道觀,僅是這個詭異的畫面設計,就足以令人倒吸一口冷氣。一群身著道袍的信男善女,手持上古兵刃,和前來辦案的警察展開激戰。一時間,槍聲四起,血肉橫飛,其慘烈情形猶如阿鼻地獄,絕對令人毛骨悚然,過目難忘。

《雙瞳》作為一部驚悚恐怖的類型片,無論是故事的深邃、敘事的功力,還是特效的精良、表演的精湛,即便放到華語電影這個大譜系裡,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悲哀的是,《雙瞳》面世之後,台灣的評論界不約而同的採用不置可否的漠視態度,彷彿這部電影壓根就沒存在過。票房雖達到刷新紀錄的八千多萬,仍入不敷出,可以說是一敗塗地。至此,想以一己之力拯救台灣電影的陳國富終於心灰意冷,從此放棄導筒,打點行李來到內地淘金,開啟了最終成為金牌監製的另一段人生。

註:本文首發於《中國企業家》雜誌,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