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猜火車2 T2 Trainspotting

猜火车2/迷幻列车2(港)/Trainspotting2

7.2 / 133,378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Irvine Welsh John Hodge (Ⅰ)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勞勃卡萊爾 強尼李米勒 艾文布萊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agrant

2017-04-03 06:15:04

二十年後再猜一次火車


《猜火車2》,像大多數續作一樣,難以超越前作,但是因為打得一手好懷舊牌,看完依然感慨萬千。它讓我想起十幾歲,初看Renton那一段「choose life」宣言時內心的豪情萬丈。那時我心裡充滿著無因的渴望,還有無因的反抗,並且堅信自己永遠不會被這世界改變。
 
猜火車應該是一代年輕人的流行文化記號。哪怕在我家鄉,一個N線小城,也有一家叫做猜火車的咖啡館。也許像同樣講述社會青年故事的《古惑仔》對父輩那一代的影響般,猜火車則是我們的反抗聖經。同樣是反抗,一個講江湖熱血,兄弟意氣,是俠道文化在現代化語境下的體現。另一個則是玩世不恭,消極犬儒,像一只對世界高高豎起的中指。
 
第一次看《猜火車》,主要的震撼之處,除了主人公們鮮明的「反社會」性格,還在於導演極具風格的視聽表現手法:快節奏的剪輯,鋪滿英倫搖滾,極具想像力的鏡頭充分表現了吸*毒後產生的幻像。而該凌厲的地方也絕不含糊,展現起吸*毒的慘狀時,也是真槍實彈的屎尿屁加嘔吐物,畫面的震撼程度所帶來的警示效果頂過一萬句戒毒標語。一般而言,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拍攝手法都比較紀實。但是《猜火車》華麗的影像風格,將紀實和虛構完美地結合。這樣的風格也延續到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中。
 
《猜火車2》的視聽元素也同樣豐富,只不過將英倫搖滾換成了R&B。「改變」大概是這部新作的主題。人物在變老,社會也在改變。二十年前,四個社會青年,吸毒搶劫,和未成年亂搞,過著荒唐而墮落的生活,是真真正正的邊緣人。二十年後,除了當年背叛同伴捲走毒資的Renton稍微有點正型外,其餘幾個,坐牢的坐牢,拉皮條的繼續拉皮條,不靠譜的老好人面臨失業和妻離子散的人生困境差點自殺。二十年前的愛丁堡毒品橫行,隨之而來的還有性與暴力。年輕人不是沉迷於此就是耽溺於彼。二十年後這裡滿大街來自保加利亞的移民,年輕人不再反抗,反而紛紛向主流靠攏。

世界在變,我們也在變。

十年前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我,在小城封閉的寄宿高中唸書,生活的單調匱乏是可以預想的,但是我卻有太多無因的嚮往,這二者的衝突讓人絕望,然而我能做什麼呢?我既沒有膽量去吸毒,也沒有膽量揭竿而起,我只能在幻想中反抗,並且堅信我不會被世界同化。沉默而被動的抗爭,當Renton說出那一句I choose not to choose時,我終於為自己的心聲找到了代言。
 
為什麼不選擇:「一份工作,一份職業,一個家庭。一台大電視,一台洗衣機,高清唱機,低膽固醇,社會保險,按揭貸款……」這樣典型的中產生活?是不屑,抑或是不能?縱觀這幾個主角,在人性上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讚揚之處,地地道道的社會敗類。但他們表面的玩世不恭,其實來自於內心深處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對社會的憤怒。彼時蘇格蘭經濟凋敝,毒品橫行,如果不是天生慧根深厚或者家庭優渥,年輕人的出路實在是很少。他們沒有熱血嗎?二十年前當他們漫步於蘇格蘭風景優美的平原之上時,Tommy勸大家好好享受自然風光,並為蘇格蘭擁有這樣的風景而感到自豪。Renton卻怒從中來,大罵:「蘇格蘭就是一坨屎,我們比屎還屎!」這種對家鄉的憎惡,大概是所有地方青年共同的青春記憶,所以不出所料,他要逃離。當他擁有選擇生活的能力之後,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蘇格蘭,背叛了朋友。選擇了:「一份工作,一份職業,一個家庭。一台大電視,一台洗衣機,高清唱機,低膽固醇,社會保險,按揭貸款……」他臉上那一抹狡黠的笑容,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標準的小人得志。
 
然而選擇生活,不過是從一個牢籠跳入另一個牢籠,不然二十年後的Renton,不會再回來緬懷青春。
 
二十年後,這個世界被消費主義和網路文化所綁架,「choose life」的升級版本,是選擇:「名牌手袋,高跟鞋,絲綢睡衣,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真人秀,親密報復,蕩婦羞辱……」從吸毒青年到社會大流,只是將一種癮轉換成另一種癮罷了。當看似安穩的生活分崩離析之後,年少時那些荒唐不經的歲月,忽然被回憶鍍上了一層玫瑰色的光環。當Renton在阿姆斯特丹中規中矩做人二十年,最後卻被一場帶有中年危機色彩的心臟病打垮時,他忽然決定重返故鄉,彌補年少犯過的錯。是自我救贖,也是緬懷青春。所以sickboy對他說:「you』re a tourist in your own youth.」然後他們一起將青春時代的記憶再次體驗了一遍:回憶1978年世界盃,一起吸heroin,追年輕二十歲的小姑娘,經驗老道地取光一個酒館的人的信用卡,還騙到了歐盟的創業補貼。徹底地反體制,看得人熱血沸騰,彷彿再次回到二十年前,對世界高高地比出一個中指,說一句Fuck off。
 
然而流年似水,韶光已逝。雖然每個人都寶刀未老,共同的記憶也榮光猶存,但就像古代文明的廢墟,終究只是輝煌的迴光返照。Spud寫:「最開始有一個機會,但接下來就是背叛。」他們最終一起背叛了暴力又傻氣的Begbie,然後他在一個保加利亞移民姑娘的唆使下背叛了Renton。這是一次對青春的回望,也是一次對青春的祭奠。當Begbie看著他們的過去以全息影像展開時,他終於明白自己內心巨大的缺陷,是來自家庭的傷痛。於是他原諒了兒子的選擇,也原諒了自己。而當他和Renton分立於一面牆的兩側準備決一死戰的時候,Renton忽然開始回憶過去,他們兩個又變成小學生的模樣,兩張稚嫩的臉仰望著天。一切都才剛剛開始,他們的人生應該充滿希望,但為什麼大半生都付諸蹉跎?沒有愛過,沒有真心,不曾崇高,不曾憐憫,有的只是虛擲,荒廢,逃避,背叛,齟齬……承認吧,你才不會想在蘇格蘭一無所有地站台上無聊地猜火車。
 
最後的救贖,是回歸到雙親的懷抱,放起二十年前的那支歌。Lust for life的音樂響起,畫滿火車的壁紙不斷退去,時光好像忽然開始倒流,那個時候我們都還年輕,對世界充滿無因的嚮往,還有無因的反抗。最後猜火車變成了每天八點的通勤地鐵,你知道沒有人能夠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可是你內心深處,也許還有那麼一點,lust for lif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