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賊大亨--Fueled: The Man They Called Pirate

被称作海贼的男人/海贼大亨(港)/Fueled:TheManTheyCalledPirate

6.2 / 308人    145分鐘

導演: 山崎貴
編劇: 山崎貴
原著: 百田尚樹
演員: 岡田准一 吉岡秀隆 染谷將太 國村隼 綾瀨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r.Moonlight

2017-03-30 01:24:39

可惜了這腔好雞血


打雞血也要對症下藥。

作為成功企業家的傳記片,《海賊大亨》本應是一管打給老闆的創業雞血。影片中那位擁有海賊般冒險精神的瀟灑企業家,卻懷抱著太多空洞的家國情操和誇張的反殖民主義衝動,又過份著墨於一群近乎無腦奉獻的忠誠員工,讓這管雞血的成色稍顯不足。

老闆再英明,員工也不能甘當傻子

雞血本分兩種,一類是打給老闆的企業級雞血;另一類是打給員工的事業型雞血。要嘛衝破生活的苦難,奮鬥打拼終成大業,要嘛常懷理想矢志不渝,獲得職業領域的成功,兩種雞血各司其職,只應注入合適的血管之中。

假如本該打給老闆的雞血中,還在時時規勸員工當牛做馬,則原本令觀眾無比受用的良藥,怕是會失了療效還反致副作用。老闆看了,哀嘆時運不濟,沒有碰到任勞任怨的好員工;員工看了,怒斥老闆心術不正,憑什麼只許奉獻不講回報。

於是,雞血進了雙方肚腸,變成牢騷灑了一地,只落得兩邊不討好的下場。

誠然,雖同處東亞,華人與日本人之間的文化差異仍是不小的。

一邊是相信「樹挪死,人挪活」的華人世界,年輕人頻頻跳槽,靠換工作贏取晉陞與加薪;另一邊是仍然堅守終身雇用制的日本,一輩子不跳槽的忠誠職人比比皆是。

即便如此,文化背景的差異也不應抹滅最基本的人性傾向。

導演在影片中頻頻展示國岡商店員工毫無保留的忠誠和奉獻,然而只展示了忠誠的結果,卻沒有合乎邏輯地解釋原因,令原本可貴的忠誠之舉,變得像無由來的愚忠。

幾名核心員工從戰場兵敗回國,其中一位看了一眼被美軍炸成廢墟的家,卻只扔下一句「等有空回去看看」;看到完好無損的公司總部,眾人則立即歡呼雀躍飛奔而去。

原先供職於GHQ(盟軍總司令部)的翻譯,因為「希望處於未來日本重新崛起的中心」,就帶著能立即拯救公司的機密文件與人脈慕名來投。

在最重要的一段情節中,國岡鐵造決定派油輪去遭英軍封鎖的伊朗運輸原油,欲陷船員於險境,卻在出發前不通知他們此行的目的地。而一眾船員在得知真相後,卻一秒鐘自飲雞血,甩出一句自嘲「難怪都選了我們這些戰爭的死剩種」,便立即慷慨激昂了。

在如此缺乏鋪墊與說理的背景下,影片卻依然渲染出一片視死如歸的戰爭氣氛,難免讓觀眾油然而生一股荒謬感。

「偉光正」可貴,也不能違逆人性

員工展現出的「無由來的忠誠」,只是全片邏輯欠奉的一重體現。

不僅員工擅長自我說服,片中國岡商店的客戶也頗為精於此道。國岡商店轉型做起收音機修理生意時,亟需銀行貸款購買零件。兩位員工申請貸款受挫,遂決定向銀行展示過硬的收音機修理技術。他倆自信滿滿,聲稱能「15分鐘修好一台收音機」,令銀行方覺得不可思議。隨後,導演在片中展示了修理一台收音機的全過程:拆下壞掉的真空管,拿出一個新的,裝回原處,總用時大概15秒。銀行方的反應居然不是「Are you kidding me?」,而是深表滿意,貸款順利獲批。

除此之外,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能在公司利益、民族大義,甚至反殖民的國際主義之間一秒切換。
國岡鐵造為日本復興而重建石油產業,為振興民族工業而抵抗外資油企,而派遣油輪前往伊朗,則充滿了與帝國主義的對抗和對反殖民事業的同情,儼然一個民族主義視野中「愛國企業家」。

反觀影片初期成功建立的瀟灑「海賊」形象,秉承實用主義原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功利中帶著狡黠和兇狠。前後對照,國岡鐵造形成了兩重並不兼容的人格。

筆者認為,過份渲染大而無當的高尚情懷,是影片的最大敗筆。若將「海賊」的冒險精神貫穿始終,即可使人物顯得圓滿而不突兀。

史實中,出光佐三冒險自伊朗買回的石油,較市場價便宜三成,後又在冷戰環境中與蘇聯貿易,再度買到廉價四成的原油,並因此相繼得罪英美。這其中展現的,是冒險家的利益考量,是「海賊」般的不按常理出牌。而影片過多突出反殖民情懷,令一次偉大的冒險看上去卻像不冷靜的衝動。

許多經濟體崛起時,都出現過類似的大膽冒險家。韓戰時期,霍英東突破英國禁運封鎖,向中共政權輸送大量軍需物資,被大陸稱為「紅頂愛國商人」,卻自承沒有那麼崇高的目標,主要還是為了賺錢。大航海時代真正的「海賊」,如德雷克,也是「先海盜後爵士」,為搶奪金銀而戰,「順便」解決了國家的敵人。

出光佐三、霍英東和德雷克,促使這些關鍵人物做出決斷的最重要原因,到底是愛國情操還是冒險精神?恐怕後者才更接近歷史的真相,也更能令人信服。類似問題也是日本傳記電影的通病,急於塑造偉大、光榮、正確的人物,卻忽略了人性本來的邏輯。

首發於橙新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