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剛:骷髏島 Kong: Skull Island

金刚:骷髅岛/SkullIsland

6.7 / 350,763人    118分鐘 | USA:120分鐘

導演: 喬丹沃格特羅伯茲
編劇: 丹吉洛伊 邁斯鮑倫斯坦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布麗拉爾森 托比凱貝爾 湯姆希德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7-03-28 03:00:31

沒事就別老探索了,誰死還不一定呢


關於金剛系列電影的大專題策劃,請各位小夥伴移步這裡→ 「怪獸之王」螢幕變形演義:身材飄忽、挺直腰板、版權亂戰

當所有人在討論這部電影中金剛的深藏功與名、特效有多麼猛、景甜多麼美、美女與野獸多麼折騰的時候,我偏不,來了解一些這部電影所提供的故事思路。

開篇先說題外話,看完《金剛:骷髏島》,突然想到俺非常喜歡的《變形金剛》,二者可是沒有關係哈,只是突然聯想到的。

因為這幾天在重溫IDW《變形金剛》漫畫,看到了個人最愛的《回收救援隊:決一死戰》段落。大家都知道,變形金剛兩派爭戰,汽車人作為正義的一方,給人的感覺就是寬厚仁慈,正義博愛,非常善良正派的正面角色。不過汽車人之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團隊,就是回收救援隊(也有翻譯成雷霆救援隊的,但英文名Wreckers,就是失事現場清理人、回收垃圾人的意思,我更喜歡這個譯名,突出這個團隊隱匿的屬性),隊長彈簧、前隊長撞針,成員有旋刃、路霸、上旋、雙鑽、杯子、感知器、烈焰等等。

回收救援隊的特殊性在於,這是一幫孔武有力的好戰分子,嗜血狂、心狠手辣的狠角色、各個都是不要命的主兒。作為正義的一方,存在這樣的火爆隊伍這就有意思了,作為汽車人戰鬥力最強的組織,回收救援隊經常被派去執行一些見不得光的絕密任務。

《決一死戰》就是描述回收救援隊在執行一項格拉斯九號救援任務的故事,非常慘烈,隊伍里死得都差不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兩位隊長,前隊長撞針講究「先開槍再問話」為了自己的戰友,槍殺俘虜,一度被開除出隊伍。而現任隊長彈簧則比較理性,久經沙場的戰士。兩位不同的隊長,不同的帶隊風格,在故事中大戰霸天虎最強的暴君——霸王,引出IDW《變形金剛》漫畫中最慘烈最血腥的戰鬥。

看到這裡,各位能明白,為什麼會在開篇插這麼一段,《金剛:骷髏島》會讓人想起這個故事,電影的故事跟這個很像,人類一方的兩類派別,難說誰對誰錯,但面對最原始強大自然之力,都是白給。

《金剛:骷髏島》最大的看點自然是動作場面,這類大怪獸電影,並不像14年《哥斯拉》那樣藏頭露尾,用句俗話來形容,本片就是「給的多」。關於場面俺這裡偏偏不提,因為去看吧,視覺效果絕對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看不到。這裡要說的,則是本片這個故事,我很喜歡這類在面對未知勢力的時候,直接拉了一票軍隊開乾的片子。

不能超越,不如更猛一些

雖然本片讓我想起來《回收救援隊》,但我認為編導在拍攝《金剛:骷髏島》的時候,故事一定參考了卡神的《異形2》。

作為《帝國》雜誌評出上世紀「最偉大的50部續集」中,《異形2》能夠打敗《教父2》獲得第一名,不是沒有道理,正因為這個故事體系太棒了。電影改改變第一集中營造了黑暗幽閉與極致的恐慌感,如潮水一般的蜂擁而上的異形軍團則是提供了那種緊張、壓抑的衝擊,也為電影營造激烈槍戰、血腥場面而提供了平台。這是對一部作品本質上的變化,《金剛:骷髏島》其實有點類似。

如果無法做到2005版《金剛》那樣荒蠻奇觀的驚心動魄和對自然之力的膜拜,後者在電影的主題營造上已經達到了極致,如果再度延續這個主題恐怕有些拾人牙慧的感覺,因為金剛已經不再神秘。那麼「那麼就讓它更猛更大更加奇觀」。

作為重啟之作,《金剛:骷髏島》的變化,雖然不像《異形2》之於《異形1》的180度大轉彎,但最起碼在故事主題上發生了改變。前往骷髏島的不再是以探險和獵奇為名義的探險隊,而是以征服為主的軍隊,這也是電影將背景設定在越戰時期的原因。

科學家懷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帶領軍隊開赴骷髏島,抖森作為嚮導,並在島上發現了生還的賴利,這不是《異形2》嗎?抖森與布麗拉爾森就是當年西格尼女武神的設定,約翰古德曼等人是當年維蘭德公司代表,為了拿迴異形卵和實驗數據讓一幫人去送死,而局長傑克遜等人則是當年殖民地陸戰隊的復刻。這樣,本片對於荒蠻生物的展示,從最初的新奇感轉化為人類與自然直接衝突的大規模性的奇觀。

而且比起即將要合體的2014版《哥斯拉》,同樣是有著軍隊,但比起後者,本片的目的性更強,《哥斯拉》別看主人公小哥是軍隊,但把這個設定去了一點也不影響劇情。

但《金剛:骷髏島》就不一樣了。雖然故事模式參考了《異形2》,但核心方面,卻有著自己的生存法則,軍隊、第三方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糾葛,兩種不同的態度,才是本片故事的核心。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開篇提到《回收救援隊》的原因。

人與自然的對立與和諧

塞繆爾·傑克遜飾演的軍官,估計很多觀眾不喜歡他,因為他在片中要殺憨憨的金剛,但這個角色卻是全片塑造最成功的。

一個被戰爭培養出來的軍人,為了自己的部下不惜與自然之力發生直接的對抗,一個血性的首領。他代表的人類軍隊,算是「先開槍,再問話」的代表,也是直接與自然發生正面衝突的一方。拋去我們對大金剛的主觀色彩,我認為這才是《金剛:骷髏島》的故事所要表達的重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未知。

傑克遜就是《回收救援隊》的撞針,後者為了自己的部下,不惜違抗命令槍殺俘虜,最終被剝奪隊長並下獄,當然最後在於霸王的一戰中,也就是這個戰鬥狂最後幾乎一錘定音。

而抖森與布麗,以及島上生還的賴利,則代表著另一種勢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是比較理想化的。因為作為一部娛樂電影,一方面本片並不像現實那樣殘酷,另一方面我們還有著站大金剛的主觀情緒,他們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部娛樂片中是成立的,最終甚至成立金剛的支援勢力,但要論現實中,那就不一定了。

就像《回收救援隊》的彈簧,樂觀主義的理想化英雄,迷人、強壯、勇敢,在戰鬥中身先士卒,有著極強的領導才華。但他不像撞針那樣敢於違抗命令,帶著自己的團隊執行了一項幾乎自殺的任務,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犧牲」(如果換了撞針領隊的話,這樣任務老子根本不去)。或許這才是現實。

但是,這部電影有個我最不喜歡的地方,那即是抖森、布麗和賴利這方勢力,跟金剛的聯繫太少。回想一下《異形2》,西格尼韋弗的嚮導設定,是與異形有著緊密的聯繫的,作為第三方勢力,最終與陸戰隊可以糅合成一個整體,從支援力量變成了主要力量。

再看抖森他們,也是作為支援力量和嚮導出現的,但他們跟金剛沒什麼聯繫,最終於軍隊形成的對立實在不算令人信服。只能依靠我們對金剛的主觀情緒,讓觀眾與這幾位角色自然而然的產生情緒互動。這在一部電影中其實是不可取的。

因此,電影終歸是娛樂的載體。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一旦被發現,能生存下來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

在面對未知的情況下,《金剛:骷髏島》給我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開槍或者不開槍。拋開主觀色彩,兩種方式沒有對錯,只是方式不同,結局未知。

因為在任何條件下,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沒事就別老探索了,最後誰活下來還不一定的。

彩蛋

謝伊·惠格姆飾演的那個大兵的結局很有意思,選擇了自願犧牲,我覺得是惡搞了《鐵血戰士》,後者比爾·海靈頓飾演的角色自己充當了誘餌,讓鐵血戰士獵殺,給主角爭取了時間。結果到了本片中,大兵也想壯烈一次,結果被骷髏巨蜥一尾巴甩飛,浪費感情。

火燒金剛那段情節,不由得讓人穿越到太上老君八卦爐煉孫悟空那段,烈火鍛造之後,金剛升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