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曼加

2017-03-27 01:22:04

被玩壞的「女權主義」,你到底對它存在多少誤解?


發現這部電影,也是無意之中的事,或多或少和它「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有關吧。再者,它有一個很有趣的名字——二十世紀女人 20th Century Women。

注意,這裡提到的是women,而非woman。因此,這部電影講訴的並非是關於一個女人的傳記故事,或者像有些人提到的一個關於母親的故事。它探討的是更為深層次的關於整個時代的女性精神,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女權主義」。

也許有人會說,能不能別動不動就把一件事物的定義拔的這麼高,「女權主義」好像是一個特別偏激的行為?針對這點,我想說既然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本質本來就是一個追求真理的過程,它應該被站在這樣的高度上去審視和觀察。

然後我們再來聊一聊,到底什麼是「女權主義」?它真的有這麼可怕或者是離我們特別遙遠嗎?影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分別是怎樣去表現女權主義這一主題的?它對成長中的女性來說,有什麼幫助或者意義?



1、所謂的「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人們對它有什麼誤解?

百度百科上,對於「女權主義」的界定,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女權」,不是「女尊」,更不是「女強」,它呼籲的只是自由選擇的權力,它是人性中最基礎最根本的權力。

它想消除的是,社會輿論中「男人應該怎麼怎麼樣」「女人應該怎麼怎麼樣」這種愚昧想法。我們可以追求相同的東西,我們也承認我們的不同。相同是,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我們可以去培養任何形式的興趣愛好,可以選擇保持單身或是同性戀,可以享受「囿於廚房與愛」還是追求事業上的成功等;不同是,人與人之間確實存在差異,關於能力、性格、經歷、出身、運氣等,而這種差異不應該來自於性別本身。

社會上為什麼會有很大部份人,甚至是女性自己,都會覺得女權主義很可怕很激進?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很容易對它造成以下4點上的誤解:➀女權主義認為女性權力高於男性;➁女權主義只呼籲權力,不承擔責任;➂女權主義提倡「廢除生育」;➃女權主義要求男主內女主外。

經典電影《發條橙》的原著小說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解釋他的觀點時曾說:「徹底的善與徹底的惡一樣沒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人們對於女權主義的誤解,無非就是認為它是「徹底的女權主義」,這是一種極端的錯誤的觀點。

實際上,女權主義追求的只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這和支持同性戀論者的觀點如出一轍。「我們」不想被歧視,也不需要理解和同情,只希望它能夠稀鬆平常,就像去選擇喜歡蘋果還是梨一樣簡單。


2、應該怎樣去理解影片中的三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女主人公?

在對女權主義有了一定的概念之後,我們開始正式聊一聊電影本身。即使作為影評來說,一般的寫法可能都是先從電影本身開始,然後自然延伸到影片之外的意義。但是遵循「第一性原理」,個人覺得先解釋女權主義,這樣對影片中很多情節和角色定位才有更為清晰和透徹的理解。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敘述了五位角色的內心獨白和故事,影片涉及到的角度也相當的多,比如成長教育、愛情擇偶觀、美國特殊背景等,這裡因為主要選擇了女權主義這一主線,先暫時拋開另外兩位男性角色。

➀朱莉 17歲 女權主義關鍵詞:性愛

影片背景是在1979年的美國,而朱莉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片段,卻是活生生地反映了中國現在還存在的青春期女性的成長問題。月經初次來潮前的一無所知,發生性行為的年齡過早,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避孕......這些都從側面說明了社會的性意識還處在不夠開放的狀態,而這對於女性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甚至是具有傷害屬性的。

朱莉很享受和別人發生肉體上的關係,卻忽視了精神上的安慰,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成長中對於性的畸形心理和反抗所造成的。但是隱約在這種青春性意識的覺醒和迷失中,你又可以看出她對於性的迷戀,對於性的坦誠,她只想證明一點:性不是羞恥的產物,它應該是美好的。









朱莉的「理想生活」:艾比會帶我去計生所,我會繼續吃藥,我會去紐約大學唸書,和傑米還有多蘿西亞失去聯繫,我會不再和媽媽講話,我會和尼古拉斯相愛,我們會搬去巴黎,並且選擇不要小孩。

➁艾比 24歲 女權主義關鍵詞:自由

這是三個女性角色設定中,我最愛的一個。在朋克音樂中盡情狂舞,用相機記錄每一件身邊的事物,一頭紅色的頭髮和率性的裝扮等等,好像這一切都是為了告訴你,女人還可以有這樣的活法。它既張揚,又細膩,來得恰到好處,從不會稍顯一絲多餘。

艾比在影片中,是最「先驅」的女權主義者。在一次朋友聚會中,她肆無忌憚地說出了「月經」這個詞,並且竭盡全力地告訴大家,這真的沒什麼大不了。她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她追求的是生命的自由,和一切解放自我的事物。

然而,命運卻告訴她,她不能夠擁有一個孩子。這種打擊是致命的,像是剝奪了原本她身體裡的東西。但是,我最親愛的自由主義者啊,這怎麼阻止她對於生命的熱愛呢,換一種方式,繼續活在屬於自己的率性裡面。





艾比的「理想生活」:我會留在聖巴巴拉,兩年之後我會嫁給戴夫,我結婚後的一個月,卡洛塔會死去,一個星期後,馬克思也會死去,我會從車庫裡工作,然後在當地藝廊里展出,我會不顧醫生的建議去懷孕,到我34歲的時候,我會有兩個兒子。

➂多蘿西亞 55歲 女權主義關鍵詞:獨身

獨身的意思,是指不打算結婚成家的獨身主義。其實這裡用單身更為準確,但是卻失去了某些味道。多蘿西亞40歲的時候才生育,生下孩子之後不久變離婚了,之後長達十幾年單身母親的生活里,堅強並孤獨著。

首先,多蘿西亞40歲的時候才生孩子,她只是遵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我喜歡的時候我準備好了的時候,我自然會去做我認為自己該做的事。這些事情不需要別人去指手畫腳,也不會去理會週遭的閒言碎語。

再者,離異之後的孤獨生活,甚至有人都為她貼上了同性戀的標籤。但是,在她心底,她只是一個想要給兒子更多愛的母親,對愛情有過渴望又望而卻步。傑米反覆提到多蘿西亞成長於美國的大蕭條時期,年輕的時候上過空軍學校,加之多蘿西亞是美國最早抽菸的一代女性,她的獨立和堅強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多蘿西亞的「理想生活」:1999年3月,我會開始感到勞累和糊塗,當我終於去看醫生的時候,他會告訴我,我肺部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我的胸部和大腦,我會試著教傑米如何處理我的股票,但我的筆記會讓人幾乎看不明白。


3、「女權主義」對於成長中的女性來說,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電影中提到了兩本書,《Our bodies Our selves》(身體與自我)和《Sisterhood is powerful》(進擊女性之聲)。解釋了關於家中分娩和女性高潮的概念,這不論是對於當時的美國社會,還是當今的中國社會,都是非常先進和開放的。

我並不是鼓勵說,我們就要去看這兩本書或是相關的女性書籍,而是我們應該具備基本的女性保護或者被保護意識。它對於女性在成長中的作用,不亞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因為它是我們健康人格和情感完善很重要的一部份。

前段時間,不是出了關於新版小學性教育課本被禁止發行,而引發社會爭議的事情。關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被騷擾或是被侵犯的新聞,也不絕於耳。除了憤懣地指責,這世間怎麼這麼多變態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更深入的思考,造成這些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社會大環境女權主義還沒有甦醒,甚至是在某些女性自身心中,她們就壓根沒有這個意識。

從正確地去認識女性的身體開始,愛惜我們的子宮和乳房,對性有一個全面和正面的了解。在追求愛情和事業的路上,把自己當做宇宙里獨立的個體,不隨意依附於外力。我們理應大膽地去追求愛,只是在愛的面前,或者在被愛之前,我們應該已經成長為完整的自己。我們理應大膽追求事業追求金錢,只是我們內心要懂得,這一切不過是為了最終的時間自由和內心歸屬而要獲得的工具。

請記住,不論是在感情,還是工作、生活之中,堅強、獨立、自由,這些神聖的權利和偉大的品質,都應該被深深印刻在每一個女性的骨子裡。


附:女權主義相關電影

《末路狂花》、《亂世佳人》、《鋼琴課》、《朱諾》、《讓娜·迪爾曼》、《成為簡·奧斯汀》、《卡羅爾》、《午後的迷惘》、《蒙娜麗莎的微笑》、《更好的世界》、《時時刻刻》、《安東尼婭家族》、《簡愛》、《阿黛爾的生活》、《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BJ單身日記》、《西西裡的美麗傳說》、《穿普拉達的女王》、《兩生花》、《天使愛美麗》、《少女日記》、《異形》、《奧蘭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