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路順風--Godspeed

一路顺风/Godspeed

6.9 / 466人    111分鐘

導演: 鍾孟宏
演員: 許冠文 納豆 戴立忍 梁赫群 庹宗華 吳中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泓之君

2017-03-26 20:25:06

另一種意義上的喜劇——評 鍾孟宏《一路順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試圖歸類這部電影的類型。裡面主要講述了一個運毒的故事。一個毒梟指使一個運貨工運輸毒品到台北。這個毒梟選擇了計程車來完成這次長途的運輸。裡面也有關於犯罪的殘忍鏡頭,但我卻不樂意將其歸類到犯罪片。

如果是犯罪片,連個警察都沒有。怎麼可能營造得齣戲劇衝突呢?典型的犯罪片,除了邪惡的一方,必然有正義的一方。雙方構成戲劇的張力。而在這部電影裡面,正義的一方是缺位的,電影的立意,並不是表現犯罪。

那麼這部電影算不算劇情片(故事片)呢?就我觀影的偏好,我覺得不算。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沒有什麼像樣的劇情。無非是這麼幾個場景。第一個場景就是毒梟找同夥聊天,討論拆不拆掉塑封的沙發。第二個場景就是運貨工和計程車司機一起去台北。劇情單調的很。

我非常樂意舉出一部我覺得比較好的劇情片《心迷宮》,裡面的劇情非常繁複懸疑,整個故事的走向,反轉多次。觀影的時候非常過癮。《心迷宮》的劇情也非常緊湊。而《一路順風》的劇情是散漫的。《心迷宮》劇情中挖的坑都會填下來。

小說家契訶夫在談論劇本創作的時候,提到過一種觀念。即:如果在第一幕裡邊出現一把槍的話,那麼在第三幕槍一定要響。而《一路順風》的劇情是沒有遵守這一基本假設的。在我看來,這種基本假設是在滿足人的一種偏好。沒有人願意看一個沒頭沒尾的故事,所有的細節和劇情都必須得到解釋。

而《一路順風》,或者現在更多的電影。已經不再遵守這一基本假定。即使冒著可能冒犯觀眾的風險,導演也樂意表現出真實世界的設定。就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解釋的,很多細節是得不到理由的。

但是這種額外的細節卻並不同於早期香港電影中的橋段。早期的香港電影中,會有一些與劇情不搭配的橋段(細節),這種橋段是為了融合優秀的電影細節。兩者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在我看來,額外的細節和橋段雖然很相似,都不能很好的揉入到電影中去。這兩者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橋段是為了迎合觀眾。當經典已經深刻地留在了觀眾的腦海里,再現經典可以討好觀眾。而這種額外的細節則是為了更好的表現人物真實。

劇情中的細節也可以表現人物,但有一個缺陷,受限於劇情。傳統的創作觀念,強調在劇情中表現人物。但是始終會受限。因為劇情往往是非常態的,這樣很難挖掘常態中的人物特點。

我們看美國的英雄大片,我們看不到生活的真實。劇情始終是非常態的,主角在非常態的劇情中,表現出來的特徵都是非常英雄主義的。即使上演遭遇失敗的劇情,也只是為了營造衝突。就我個人而言,看這種遭遇失敗的劇情,已經提不起任何興趣,因為我總是認為,這種試圖模仿常態下的人,有著明顯偽造的痕跡。這種傳統的創作觀念的電影,你始終明白他是電影。而不是真實。

而擺脫了服務於情節目的的額外細節,有著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它可以是一種借用。我認為額外的細節既然擺脫了情節,對它的追求可以完全出自於美學和導演的個人趣味。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細節直覺上就是美的。它是難以分析的,它激起了人類的一種共同的情感,但是卻難以分析。

在《一路順風》裡面,最有趣的額外細節,有兩個。一個是兩個毒梟討論生活美學。一個是運貨工和計程車司機在葬禮上試圖蹭飯吃。第一個額外的細節是兩個毒梟拌嘴,討論沙發的事情。一個毒梟認為新沙發就應該被使用,要把沙發塑封拆掉,另外一個對其批評自己的生活美學很不滿,最後兩人一起拆掉了塑封。

另一個額外的細節,就是運貨工和計程車司機試圖在葬禮上蹭飯吃。這個細節在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上也使用過。他們當時也是蹭了黑幫一個家族的葬禮。關於《非誠勿擾》這部喜劇,後續還會討論。這個細節是非常有美學價值的。

我可以嘗試解釋解釋,為什麼會有美學價值。一般的理論認為,偉大的美學作品往往引發的是情感的共鳴。比如全球華人都會背的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引發的就是人類都有的思鄉之情。

而這個細節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被很多電影使用,給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們也有共鳴。人總是會參加許多葬禮,但是去弔喪的人試圖表達悲傷,但實際卻難以悲傷起來。這種尷尬的情境是很多人都有的。而這裡的細節,試圖去葬禮上蹭飯吃,更是強化了這種尷尬。

這裡是選擇了本片中我喜歡的兩個細節,略微作了分析。而電影就是電影,還是要親自去看,才能感受到這些細節的趣味。

說到這裡,我想談談本文的主題,那就是為什麼這是另一種意義的喜劇呢?一般意義上的喜劇又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典型的喜劇分成兩種,一種是嘲笑,一種是自嘲。嘲笑的喜劇我們看了很多,比如趙本山的喜劇。或者是郭德綱的相聲。這些喜劇都是典型的嘲笑。所謂的嘲笑,是嘲笑他人。觀眾在閱讀這種嘲笑的時候,是感受他人的笨拙或者反差的。這種嘲笑本質上是圖一樂,即流行的一句話,「你有什麼不開心的,說出來大家開心一下。」

另一種喜劇是自嘲。觀眾在閱讀這種自嘲的時候,是在感受自己。這種喜劇一般很少見。我最近看過的這種喜劇是《路易不容易》。這種自嘲往往拿自己尋開心。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幫助調整對自己的認識。緩和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之後的尷尬。

而《一路順風》卻不再是這種典型意義上的喜劇。觀看的時候,我不能判斷這是嘲笑,還是自嘲。如果是嘲笑,這種嘲笑卻帶有反思性。他會讓你反思自己。但又算不上自嘲。因為尷尬並沒有消失。尷尬處於了一種沉默狀態,他並沒有消解。

本片中有一個典型的情節。計程車司機和運貨工被關在了後備箱。他們兩個就聊天。因為第二天就是計程車司機的生日了。他回憶起了自己去年的生日。他說起自己的生活,說到他帶著全家人去吃小籠包,為了慶祝生日。他把老婆孩子丈母娘先放了下來。然後去找一個免費的停車位,為了省錢。找到之後他就回去,發現老婆孩子丈母娘還在等,以為還沒有排到隊。他就說,再等等就輪到我們了。可是老婆等三人回答他說,她們早吃完了,在這裡等你。「哦」,他說:「那我回去把車開來吧。」老婆等三人回答他說:「不用了我們去坐計程車。」最後留下來他一個人在這裡。

這種喜劇效果不再是以自嘲或者嘲笑來劃分了,它討論的範圍是人珍視的情感。魯迅曾經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這裡發生了一種混合。有無價值有無美好不是絕對的了,是相對的了。它既可能是有價值有美好的,也可能是無價值無美好的。而毀滅給人看還是撕破給人看。也不再是相對的了,它既可能是作為悲劇毀滅給人看,也可能是作為喜劇撕破給人看。而且引發的效果也不再是絕對的了,有的人認為是喜劇有的人認為是悲劇。這種種都變得不再確定了,它既可能是,又可能不是。

喜劇與悲劇的界限都變得難以明確,觀影的人,可能既想哭,也想笑。這裡可以把《非誠勿擾》和《一路順風》對比一下,《一路順風》的融合作的非常好,而《非誠勿擾》的融合卻沒有那麼好。但是《非誠勿擾》的觀影體驗上卻融合的非常好,而《一路順風》在觀影體驗上會停滯。在我看來,這兩部電影非常類似。略微的區別在於《一路順風》情感上融合的比較好,《非誠勿擾》在觀影體驗上比較順暢。而且基調上也有不同,《非誠勿擾》有世俗的玩世不恭的意味,《一路順風》有著文青的矯情和嚴肅。寫到這裡,我已經討論完了我感興趣的地方,下面我再提一提,一些值得一提的地方。

第一是電影藝術本身,在我看來這個電影有些地方不符合電影本身的藝術規律。有些地方會放一些靜止的景像。比如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地方是計程車司機開到了一個沒有路的地方,然後走下來憂鬱的遠眺。

在我看來,這種場景是不符合電影藝術的。這種場景只適合攝影。攝影才是靜止的藝術,而電影是流動的藝術。伴隨時間軸的推進,觀眾必須感受到電影的流動節奏。而不是停下來感受靜止,這一點在我看來非常難以忍受。電影流動的節奏可以慢,但不能停。

第二、這裡面也表現了一種對生活的認識。無論是兩個毒梟這組,還是計程車司機和運貨工這一種。都體現了這種認識。兩個毒梟本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戴立忍扮演的毒梟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而庹宗華則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

兩者都是那種試圖掌握命運的人,但是對待事情的認真程度不同。所以庹宗華被殺了,但是戴立忍卻僅僅是受傷。庹宗華被殺是因為小弟的出賣,而戴立忍受傷是因為小弟患病撞車。

他們兩個的對比,展現了對奮鬥的認識。自己的態度很重要。但其他的人靠不靠譜也很重要。拿戴立忍來講,如果他不是販毒,不是和這些素質一般的人合作。可能他會做的更好。當然不管是誰,他總是要和素質不行的人合作,很多時候事情的失敗也在這裡,而不是領頭的人不行。不管奮鬥者態度如何,對事情本身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人類理性的一個籌劃,失敗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

而計程車司機和運貨工則是隨波逐流的人,他們往往被生活推著走,跟著生命流。他們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背負著受過傷害的感情生活著。這兩組人都是非常真實的反應了我們時代的人生活的處境的,反映了我們生活的真實狀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