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聯合王國--A United Kingdom

联合王国/ 爱无惧色(港)

6.9 / 16,523人    111分鐘

導演: Amma Asante
編劇: Guy Hibbert
演員: 大衛歐洛沃 羅莎蒙派克 Jack Davenport 湯姆費頓 Laura Carmichae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防守三秒判點球

2017-03-24 04:44:02

個人奮鬥有餘,歷史進程不足


1、我並不諱言看這部電影最大的動力就是春花(估計在這裡關注這部電影的人十有八九也是如此),不過正好我也看過Amma Asante的上一部作品《佳人蓓爾》,再加上劇本所依據的歷史事件,如果處理得好的話,那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在這裡,最不需要談論的恰恰就是春花(以及David Oyelowo)

無論從本片在TIFF展映後的媒體口碑、本片迅速地脫離頒獎季競爭、乃至今日最終看到成片,我覺得本片沒能在頒獎季有所斬獲是合理的——當然我並不是說學院和影評人們的口味就是墜吼的,學院那格式化的傳記片口味本身也飽受詬病;但問題是,《聯合王國》的敘事可能比學院評委們還要格式化

Amma Asante至今只拍過三部電影,口碑最好的當屬《佳人蓓爾》。《佳人蓓兒》與《聯合王國》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卻也是《聯合王國》不太成功的原因。這兩部電影Amma Asante都不是編劇,但兩片的相似讓我以為這不僅僅是編劇Guy Hibbert的黑鍋:

《佳人蓓爾》和《聯合王國》都是「period film」,都是跨種族的愛情故事,都涉及到個體化的種族歧視現象以及整個社會系統性的種族問題,都描述了兩個相愛的個體如何衝破社會施加於跨種族愛情的藩籬,當然最重要的——這些個體是如何因為他們的愛情而影響、甚至改變當時的政治局勢與法律政策。(以及Tom Felton都扮演了奸角)

然而《佳人蓓爾》是一部喜劇,它可以容納許多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情節(譬如Belle對養父的影響從而影響了Zong案的判決);甚至可以說,《佳人蓓爾》就是根據片尾那部油畫描述的情景發散想像出來的故事。可《聯合王國》並非喜劇,Ruth和Seretse的愛情及其坎坷遭遇是歷史事實,Seretse被欺騙流放海外是歷史事實,Seretse和叔父的權力鬥爭是歷史事實,英國人對貝專納保護領實際上的殖民控制以及對南非政府鼠首兩端的態度是歷史事實……本片對一些歷史細節的描述也表明創作者有意在一個嚴肅的歷史框架下展開這個故事。但是,決定這個故事是「戲說」還是嚴肅歷史陳述的,不是史料的堆積,而是創作者如何闡釋這些史料

2、直截了當的說:本片創作者(不管是Asante還是Hibbert)把這個故事處理成了一個真人版的迪士尼公主片(王子和公主當然就是Seretse和Ruth)——善良真誠的Ruth與寬厚聰明的Seretse衝破重重阻礙喜結連理,並且以自己的實力,機智勇敢地帶領部落入民反抗英國殖民者(以及南非)的殖民企圖,實現了民族獨立。這種處理方式把波札那的建國獨立與50、60年代全球性的反殖民鬥爭、傳統殖民帝國崩潰的歷史事實有意無意地隔離開了。英國人放Seretse回去、最終允許貝專納保護領獨立,並不是英國人良心發現了;同樣,也不能把英國人之所作所為歸因於Harragin報告的洩漏(該報告承認Seretse對所作部落的王位繼承具有正當性,也承認Ruth作為部落王后的正當性)——那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良心發現」罷了

首先,政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並不是什麼罕見之舉,信守承諾恰恰是「非常態」,如果僅僅是為了信守政府承諾的聲譽,邱吉爾也不會上台後把選舉前宣稱撤銷Seretse5年流放令180°反轉成終生流放令。其次,正如艾德禮在國會走廊上跟Tony Benn、Brockway爭吵所說的,英國政府逼迫Seretse流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不願意得罪南非政府,他們需要南非的鈾礦、需要南非的黃金維持英鎊的黃金儲備;如果連厭惡D.F.Malan隔離政策的工黨政府都不得不這麼做,有什麼理由認為保守黨人會「良心發現」?最後,本片結尾Seretse與Canning講數時,機智地以把Harragin報告透露給媒體相威脅、Canning於是屈服同意讓Seretse回國並啟動波札那獨立進程。按照這樣的闡述,彷彿Harragin報告就足以決定了波札那的獨立命運,那就可能導致一個看起來有些搞笑的結論:波札那獨立的最大功臣,乃是大左派Tony Benn——畢竟是Tony Benn把報告提供給Seretse的;這反而削弱了Ruth和Seretse個人奮鬥的意義

歷史上Seretse和Ruth是在1956年結束流亡返回波札那的(正好也是最初的流放令結束之時)。就在這一年,發生了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和法國在這次戰爭的失敗標誌著英法再也無力維持其傳統殖民帝國。我並不是說這兩件事有直接的關聯,但是,英國人允許貝專納保護領最終獨立為波札那,衰落的殖民帝國無力承擔日益膨脹殖民治理成本的解釋要強於Khama夫婦感天動地讓英國人「良心發現了」的解釋。不是不願,實是無能為力

3、這並不是否定Seretse(和Ruth)的個人努力在波札那建國中的重大意義。其之所以重大,乃是因為他們的行動契合了時代潮流

可能有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注意到Seretse的身份乃是Bamangwato這個部落的酋長繼承人——並不是貝專納保護領的「王子」。貝專納(Bechuanaland)這個名字意味著「茨瓦納人(Tswana)的土地」,廣義上的茨瓦納人分佈於波札那和南非——南非的茨瓦納人甚至比波札那的人口還要多2~3倍。貝專納包括了8個主要的茨瓦納人部落,包括Seretse所在的Bamangwato部落

貝專納的概念與其說是一個天然的民族國家概念,倒不如說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殖民地治理而創造的行政區劃概念。如果不是因為19世紀末幾個茨瓦納人部落擔心南非布爾人的擴張而向英國人尋求「保護」,甚至不一定會有貝專納這個地區,有的只會是幾個獨立、有著鬆散聯繫的茨瓦納人部落地盤(或者最終被南非吞併)

本尼迪克安德森在《想像的共同體》里描述了18世紀以來的三波民族主義浪潮。波札那建國就是第三波民族主義的一個案例。安德森發現,第三波民族主義浪潮有一個特徵:這些民族主義運動的主要領導者,都是那些接受過西方教育、甚至在殖民宗主國生活過的知識分子或本地權貴子女;他通過一個「朝聖之路」模型來解釋這些西方化的殖民地菁英為什麼沒有對殖民帝國產生認同、卻認同殖民帝國人為建構的行政區域為自己的祖國。我就不展開解釋這個理論,但無疑Seretse就是一個西方化的殖民地菁英,而按照該理論,他所認同、效忠的「祖國」概念不是英帝國,但也不僅僅是自己的Bamangwato部落,而是整個貝專納地區

(我們可以回想下,在電影中,Seretse談到自己的身份時,自然會強調自己是Bamangwato的王子、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但在談到像鑽石礦等政治問題時,他所強調的卻不僅是Bamangwato的利益,而是貝專納的利益)

4、在Seretse帶著Ruth返回部落並在「村民大會」上擊敗叔父之後,叔父帶著追隨自己的那部份部落民眾搬遷到別的地方。Seretse的解釋是:這樣可以避免兩方人士發生衝突。套用赫希曼的術語,Seretse的叔父之做法就是一種「退出」,就像消費者不滿意某種品牌的產品而不再購買。在赫希曼的「退出-呼籲」模型里,當組織成員對組織領導層的政策感到不滿,是選擇退出還是呼籲,取決於這些成員對組織的需求替代彈性大小:如果其他組織、甚至自己另立山頭都能提供原來的組織相似的產品服務,那麼成員對於組織便缺乏忠誠,稍微令他們不滿意就選擇退出。類似的政治實踐表明了包括Bamangwato在內的貝專納地區,擁有的只是鬆散的政治聯合:設想一下,如果川普獲勝後,民主黨的支持者們宣佈「脫離」美國建立新國是什麼樣

如今的波札那依然有「酋長院」(Ntlo ya Dikgosi)這樣類似於政協的組織,國內的行政區域,基本也是按照當年幾大部落的地盤來劃分。這樣看,波札那頗有些像馬來聯邦或阿聯這樣通過前現代的部落組織聯合起來形成的現代國家(很巧,馬來西亞和阿聯也都曾經是英國人的殖民地)。但是,Seretse的個人奮鬥之獨特意義,在於他選擇了以大眾民主這一形式實現基層民眾的動員。Seretse最終返回波札那的條件是放棄了自己的部落王位繼承權,不過作為前酋長之子、前部落王位繼承人,他的各種人際網路、資金、號召力依然伴隨著其家族身份而存在。同時,大眾民主又是將前現代部落聯盟或者「帝國」轉化成民族國家的一種極為有力的策略,近代民族主義的建構幾乎總是伴隨著民主化的浪潮:原來統治的合法性對像是「皇帝」、「國王」、「酋長」;而民主化之後,統治合法性的對象就變成了「人民」、「民族」

5、Seretse是如何在返回國內、放棄了原有的部落王族身份後,以其擁有的各種資源動員起貝專納地區(而不僅僅是Bamangwato部落)的普羅大眾的?又是如何將其他諸部落的本土菁英團結在「波札那」這個政治共同體之中的?這是一個非常豐富而深刻的題材,然而電影選擇在1956年Seretse與Ruth回國後便戛然而止,以幾張歷史照片簡單帶過了Seretse帶領人民獨立、當了總統、Ruth的人道主義關懷、他們的兒子當了現在的波札那總統,等等。留給觀眾的印象就只是Seretse如何「機智勇敢」地與殖民者周旋、帶領波札那人民獨立,Ruth則成了「堅強、忠誠守候夫君歸來的家庭主婦」

(我得承認要把這個故事更深的內容挖掘出來有些強人所難,畢竟這部電影的劇本僅僅是依據一部名為《Colour Bar》的紀實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然而不這麼強人所難,似乎又有些「對不起」這本來可以大書特書的歷史故事)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聯合王國》充分展現了主要角色的個人奮鬥,卻沒有將他們的奮鬥與歷史進程相結合起來敘述。「聯合王國」可以從多個層面理解:在個人層面上Ruth與Seretse的跨國愛情結合;在種族層面上一個跨越種族差異的聯合(Seretse在影片開始時談論的未來國家設想;作為白人的Ruth如何被「子民」所接納認可);以及在國家建構層面上,貝專納保護領的諸部落是如何在Seretse的領導下實現政治聯合成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前兩個層面的敘事是一個比較單純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恰好與政治有關聯)。而第三個層面的敘事將使愛情與政治緊密聯繫起來——為了與Ruth的愛情,Seretse放棄了部落王位,也就放棄了傳統部落政治秩序、選擇大眾民主這一策略實現國家建構;Ruth之受到愛戴也不是因為她有什麼高貴血統,而是因為她親近人民(這又反映了傳統政治與現代民主政治的一大差異)。《聯合王國》選擇了前兩個層面的敘事,放棄(或者說無力)進行第三個層面的敘事,那麼《聯合王國》就變成了又一部跨種族愛情片,如今並不缺少該類型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