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郵差--The Postman [1995]

邮差/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ThePostman

7.8 / 37,424人    108分鐘

導演: 麥克瑞福
原著: 馬西莫特洛依西
編劇: 麥克瑞福 馬西莫特洛依西
演員: 菲利普諾雷 馬西莫特洛依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羅夏

2017-03-23 03:48:38

《郵差》: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我的QQ電影群(群號28459624)里有一個酷愛聶魯達以及他的詩作的群友,而在聶魯達所有的詩歌裡,最被中意的是這一首《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在所有的翻譯版本里,李宗榮的這一版翻譯也是最被喜歡的。

全詩譯文如下: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你從遠處聆聽我,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
好像你的雙眼已經飛離去,
如同一個吻,封緘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從所有的事物中浮現,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像我的靈魂,一隻夢的蝴蝶。
你如同憂鬱這個詞。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好像你已遠去。
你聽起來像在悲嘆,,一隻如鴿悲鳴的蝴蝶。
你從遠處聽見我,我的聲音無法觸及你:
讓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靜無聲。
並且讓我借你的沉默與你說話,
你的沉默明亮如燈,簡單如指環,
你就像黑夜,擁有寂寞與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遙遠而明亮。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遙遠而且哀傷,彷彿你已經死了。
彼時,一個字,一個微笑,已經足夠。
而我會覺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覺得幸福。

1994年的義大利影片《郵差》,便與這位群友酷愛的詩人聶魯達有關。

沒看《郵差》之前,對於聶魯達的這首詩,能感受到的只是一首關於愛情的詩。直到我寂靜的坐在電腦前看完《郵差》,隨著Louis Bacalov純樸而優美的配樂響起,一種就像是一塊黑森林蛋糕那樣的義大利味道,開始氤氳在週遭。在這樣的氛圍里,翻出這首聶魯達的詩,這之前從沒有過的一種感受瞬間捲土而來,也許,這首詩根本無關於愛情。

不管是詩歌,抑或電影,或者其他文藝作品,在我們不同的人生階段,伴隨著個人人生經驗的累計,對同一首歌同一部電影,感受也會逐漸發生變化,這也正是馬未都先生所說的審美層次。

馬未都先生講,中國人的審美有四個層次,呈金字塔狀。第一個層次,「艷俗」:像張藝謀的《英雄》,馮小剛的《夜宴》,農村的大花布床單,它簡單明晰,具有廣大的群眾基礎。第二個層次,「含蓄」:比如唐詩宋詞,我們需要慢慢體會它的美。第三個層次,「矯情」:比如當代藝術,就是不正常的去表述正常的事物,典型如畢卡索畫作。第四個層次,「病態」:當審美走到金字塔頂端的時候,就會進入「病態」,比如古代的纏足,現代的盆栽藝術,觀賞魚裡的金魚(其實是畸形魚,是一種病態的魚)。馬未都在最後說,懂得了這四種審美,在鑑賞一件藝術品的時候,你所獲得的精神愉悅才會得到最大化。

對於電影,我想這種審美趣味同樣適用,只有能夠欣賞各種類型影片,你的觀影樂趣才會得到最大化。

說回《郵差》。

《郵差》作為電影史上極為有趣而又輝煌的一年,也就是1994年的作品,在我看來,其藝術性並不低於同一年的《黑色追緝令》《肖申克的救贖》以及《阿甘正傳》。

影片從一個缺乏淡水的義大利小島的早晨開始,漁民辛苦而又貧窮的活著。然而導演卻很溫和的處理著這個年代,並沒有過度的去展現苦難,反而整部影片都是充滿了喜劇味道的巧妙設置。觀影過程中我多次因台詞,因表演,因戲劇衝突,而失笑。

越是貧窮中的人們越是容易產生夢想,所以小鎮的人們寄希望於參加新任的競選人員,而郵遞員馬里奧則希望成為一位詩人,因為他認識了暫居在小鎮上的智利詩人聶魯達。馬里奧的唯一工作就是給聶魯達送信,因為小鎮上除了聶魯達,用郵局負責人的話說就是:那裡其他人都是文盲。

於是這個頭號粉絲與偶像的故事開始漸次展開。

《郵差》具備了一切我喜歡的電影的樣子,有苦難的生活,有詩意的禪理,有甜蜜的愛情,有明快又悲傷的配樂,有著一個大時代的縮影,甚至有著哲學的思辨。

我喜歡影片中馬里奧與聶魯達的每一段戲份,馬里奧的飾演者那種起初欲言又止的尷尬,到後來的內心滿是波瀾卻又寂靜的表面,每一個微表情的變化,都極為豐富的刻畫出了這個有著絢麗夢想卻又完全知曉自身斤兩的郵差形象。
我喜歡馬里奧初遇那個喜歡的姑娘時的凝視,換來的卻是姑娘的那一句:怎麼,從沒見過女人?

影片中這樣令人莞爾的段落還有很多,比如一次聶魯達詢問馬里奧該用怎樣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漁民手中的網時,馬里奧脫口而出:悲哀。

影片臨近結尾的時候,也就是作為戲劇的高潮段落,終於,我還是受到了感動。

影片的結尾,馬里奧留給了聶魯達一段錄音:

"第一、是海灣的海浪聲,輕輕的;
第二、海浪,大聲的;
第三、掠過懸崖的風聲;
第四,滑過灌木叢的風聲;
第五,爸爸憂傷的漁網聲;
第六,教堂的鐘聲;
第七,島上佈滿星星的天空,我從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
第八,我兒子的心跳聲。"

伴隨著海浪,詩人聶魯達走在這個義大利小島的海邊,影片定格在聶魯達的一張面部特寫以及這個小島邊的大海。

PS:影片獲得第68屆奧斯卡獎五項提名。義大利演員馬西莫·特羅西(馬里奧的飾演者)為拍攝這個自己摯愛的故事而嘔心瀝血,在電影殺青12小時後心臟病發離世。

圖文版請掃瞄圖中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文影雕光」查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