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千里走單騎--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

千里走单骑/RidingAloneforThousandsofMiles

7.4 / 4,556人    107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張藝謀
演員: 高倉健 中井貴一 寺島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擱淺

2017-03-22 04:04:50

千里走單騎還會再唱下去,文化還會延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影片播放到19分44秒的時候,高田得知了要拍李家明的戲就要進監獄去排,要進監獄,就要先去外事辦,再去管理局……尋人之路百轉千回,在什麼地方就要遵守當地的制度,當來到管理局辦公室等候主任的時候高田首先看到的是牆上滿滿的錦旗,這在他之前的認知里是沒有的,邱林告訴他用錦旗來表達感激是中國人的習慣,這處也體現了文化的差異性。主任一開始是委婉拒絕的,所以高田迫不得已只能用錄像和自己做的錦旗來向幹部們說明他此行的目的和難處,在影片29分的時候高田舉著繡著「助」和「謝」的錦旗掩面而哭著實令人動容,打動了幹部們,也打動了觀眾。高田這一行為之所以有用,一方面他是真情實感,另一方面他做到了入鄉隨俗,同樣是用錦旗來表示感謝,日本友人送的本就意義重大,再加上此時此事未辦便送錦旗,讓幹部們在感動的同時,有了辦成此事的無形的約束力。也許影片中的高田只是有一個良好的文化適應能力,但是在我看來如果將此行為放到中國的文化中來看就有些「道德綁架」的意味,因為他送錦旗是在事前而不是在事後,略帶一些強迫性。電視、新聞、報紙和部落格、空間、朋友圈都是不同的文化傳播媒介,但是電視、新聞、報紙等相較於網路傳播屬於傳統傳播媒介。關於「道德綁架」的這個問題主要傳播途徑還是傳統媒介,說直白一點,老人和孩子都捐了,你能不捐嗎?這就讓愛心和關心變了質,慈善本就是有能力者自願的行為,即便大力提倡的出發點是好的。 為了完成李家明的心願,崗一不辭辛苦來到了石頭村尋找李家明的兒子,他的眼中看著雲南偏遠地區的秀麗風光,我的眼中看著他擠在少數民族打扮的人中的落寞心酸。一批在石頭村的情節拍攝的不多,但是卻很重要。在影片49分07 秒的時候高田眼中是村民為了他能否帶走楊楊而爭論。「他們大聲討論著,我成了局外人,置身在陌生的語言環境中,你會感到孤獨,此時我似乎明白健一為何常來這裡……」其實,崗一到底明白了什麼我們誰都不知道,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在我看來,健一常來這裡,是因為這裡誰也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任何人,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孤單的同時,卻也不會有心事,當地特殊的文化足以讓健一感到充實和滿足,也許這就是文化帶來的價值。相較於崗一剛來時的落寞孤寂,走的時候領略到的卻是鄉民們對這位外來客人的熱情歡送。「這麼多村民,為了我準備了一眼望不到頭的宴席,我看到的熱情,令人難以忘懷。」這一幕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也是與日本文化的不同之處。在石頭村的時候崗一尋找楊楊,兩人迷路,這時崗一讓楊楊吹哨子,自己用相機的閃光燈求救,此處,哨聲和閃光燈是他們兩求救的符號。

文化也是一種符號,求救的哨子,在那個夜晚是用來求救的,但是在崗一離開石頭村的時候,楊楊再次吹起了哨子,不通國語的崗一也大聲喊著楊楊,哨聲中的是送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