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國者行動 Patriots Day

爱国者之日/爱国者日

7.3 / 113,201人    133分鐘

導演: 彼得柏格
編劇: 彼得柏格 Matt Cook Joshua Zetumer
演員: 馬克華柏格 Dicky Eklund Jr. Michael Marchan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談秋平

2017-03-13 03:17:15

《愛國者之日》——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愛國者日」是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的紀念日,美國麻省每年4月第三個星期一慶祝。它亦是美國獨立戰爭紀念日,波士頓在每年的這天會舉行馬拉松賽。而波士頓紅襪每年也會於當天在芬威球場舉行賽事。

2013年的愛國者日——4月15日,下午兩點五十分,在馬拉松比賽終點處發生了兩期炸彈襲擊。襲擊最後造成三人死亡,一百多人死亡。三名死者當中包括一名八歲的孩子和一位來自中國瀋陽的女留學生。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波士頓爆炸案」。

三年後,這件事被搬上了大螢幕。就像是一部紀錄片一樣,《愛國者之日》完整再現了整個過程,讓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整個事件。我們可以通過這部電影體味事件親歷者們遭遇這場災難的感傷與恐懼,也可以藉此機會一窺美國政府應對處理這場危機的全過程。

雖然這是一部紀實電影,事件的全過程包括結局我們也早已都了解。但是絲毫不影響觀影體驗。抓捕兩名兇手的過程緊張刺激,扣人心弦。以致於讓你忘了這是一部紀實片,而只把它當成犯罪動作片。當然這是一部電影,為了影片觀影效果,肯定有做電影化的處理。但難能可貴的是,它並不讓你覺得虛假,你覺得自己就是在回顧波士頓爆炸案的全過程,而不是在看一部犯罪片。

真實的事件本身就比虛構的故事更具有吸引力更震懾人心,《愛國者之日》的導演深諳這一點,所以在這部片子當中,能感覺到導演一直在刻意迴避戲劇化的渲染和煽情,只是將整件事呈現在觀眾眼前。因為觀眾需要的不是虛偽的教化和抒情,而是事件的真相。最後的昇華機智的交給了事件的真實親歷者。他們現身談及對這件事的看法更易打動人心。

我真的太愛這部電影了。拋開真實事件這個附加,單純從電影本身來看,我覺得它就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故事完整,有懸念,不拖沓,各種細節和感情都處理的很得當。觀影的整個過程讓人覺得很舒服,精神不停的被劇情的發展所牽引。而作為紀錄電影來看,它依然很優秀。就像是一個事件轉述者,導演把事件整個過程敘述的非常清楚,兇手是怎麼犯罪的,美國政府是如何應對的,受傷者的心情如何。事件的參與者們全都顧及到了。讓我們直觀直接的了解這件事。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是《南方週末》1999年的新年發刊詞的標題。這篇文章曾感動和溫暖了無數人。當我今天看完《愛國者之日》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電影最後事件的真實經歷者們出鏡表達對這個事件的態度與看法。雖然被傷害者們都因為這個事件遭遇了巨大的創傷,但他們依然懷揣熱情和愛意積極生活,並依舊熱愛波士頓這座城市;而警察和政府官員們積極應對災難,也正是基於他們有守衛波士頓這座城市的責任和義務。是所有人的愛鑄就了波士頓這座城市的靈魂。這樣熱忱的感情怎能不打動人心?
好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對感情的表達克制又自然。不誇張過度的煽情引人厭惡反感,而是讓你自然而然的就接受影片內裡要表達的精神和核心。而且所有打動人心的感情都是超越地理位置,種族皮膚和意識形態的,他是人類共通的。《愛國者之日》就是這樣一部好電影。而這就是好萊塢的厲害之處。他們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傳遞自己的價值觀與所有人。但這優秀的價值觀我願意欣然接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