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空心二胡

2017-03-12 01:21:55

也許西方的邏輯真的與東方不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這篇也不算是影評,甚至連觀影心得都不是,我單純就是針對這部電影(或者應該說是舞台劇)所傳達的意識形態做個吐槽。

暫且先不談這部片要講的是「成長」。我覺得很納悶的是,既然校園領袖人物(或者應該說是「流氓」)找上妳並希望妳成為她們的朋友,難道這不是讓自己在校園裡更安全的機會嗎?我是不知道片中流氓的設定是怎樣?但是這幾個流氓給我的感覺雖然名說「流氓」,但事實上可能也未必是「流氓」,妳做人圓融一點也許可以不用出糗,搞不好又交了一群「姐妹兄弟」可以罩妳,這對求學生涯的人際關係來說是個好機會,妳明著跟這些流氓對著幹根本就是自討苦吃吧?

而且這部片對於「成長」的定義也有點有趣。從片中來看,感覺上女主角的母親似乎認為自己女兒必需要發生「什麼」才能意味她長大了。我是不知道西方人是怎麼看待這種設定?但是這部電影對「成長」的定義實在太單一了。如果要發生「什麼」叫做「長大」,那小學那些早戀的呢?還不忘有些落後地方有「hard candy」之類的東西。

如果要說這部電影給人覺得可圈可點的地方在哪?它的符號性很強,可以讓電影系的小大一在「賞析電影」這堂課中很顯然的看見一部電影如何放置暗示性的符碼在這部電影上。

比方說為什麼這部片的色彩很超現實主義?表示它的議題其實是在講一個很內心的東西,它講的其實是青少女對成長的煩惱,所以這部片的色彩才會讓人覺得很不真實。甚至影片後半段在討論女主角內心的糾結時,還有一種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飄忽狀態,而這些展演就是表示這部戲在傳達內心自我意識的表現。

其他像中國菜的設定,如果有看過很多洋片,你就會知道所謂的「中國菜」代表的是一種「團圓」,所以當女主角的媽媽提到要做中國菜時,表示她們家願意接納男主角,並且希望他成為女主角的家人。

至於其他更明顯的符號暗示就不用說了,因為幾乎整部片都是符號,你要找到不是符號的意向是很難的事情。

其實導演說故事的功力不差,但是這部片對於「成長」的定義有點讓人不能接受。如果所謂的「成長」是「談戀愛」或者是做「更進一步」的事,這也難怪為什么女主角會特別抗拒「成長」這件事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