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鬼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终结者/终结者审判日/终结者末日审判

8.6 / 1,179,300人    137分鐘 | USA:153分鐘 (Laserdisk 1993 Special Edition: Extended Version) | 156分鐘 (Blu-ray 2009 Skynet E

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編劇: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阿諾史瓦辛格 艾德華福隆 勞勃派區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七幾良

2017-03-09 08:57:48

人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作為一部火爆的動作片,在此基礎上最終傳達如此深刻的主題,無怪乎這部影片可穿越時間,歷久彌新,時隔20多年依然被人們所喜愛,除了施瓦辛格經典的螢幕形象,我認為影片所探討的這個主題也是非常重要,否則為何獨獨這部《終結者2》依然備受影迷們推崇?

      影片探討的核心問題依舊是那個年代的科幻片的一個重要議題: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人類與電腦,與人工智慧將會如何相處?當年影片上映,IBM的Deep Blue擊敗了人類棋手,而今天,IBM的Watson隱約已經成為能力最強悍的AI之一,如今面對這個問題,人類依舊沒有回答,而這種問題的解答終是需要時間來見證。
       大約是為了迎合90年代主流思維狀態,或者導演的認知就是如此,影片中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粗暴而簡單——拒絕、抵制、摧毀,女主角是這一態度最直接的宣揚者,而AI科學家的代表竟然也直接信任之,甚至作為AI的男主也是自動「伏誅」,堅決服從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雖然,我個人完全不能苟同,但是鑒於影片出生於1991年,也實在是沒有立場去批評它,事實上,它做的已經夠好了。

      另外我注意到兩點,很有意思:
     (1)關於電影這一藝術形式中意識形態的思考
      黑人妻子的話竟然說服了黑人直接關掉了電腦,放棄了對如此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為了陪伴孩子,為了實現對孩子的承諾。
     這不能說不對,但是我依然知道這是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直到今天,這個意識形態依然經久不衰,和男女平權,同性戀權利平等,孩子是無辜的、可以原諒的,黑人兄弟也有權利等等觀念成為美國電影裡不得不去宣揚的正確意識形態。這些本質上和我們的建國後不能成精,我黨總是高風亮節等等等等「黑點」是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如今已經具有的某些轉變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希望這片土地的精神風貌會變得更好,這裡是我的故土。

      (2)對於「命運」這一話題的探討
       由於除了人工智慧,電影還引入了時間旅行的元素,於是命運這一話題也在電影中被反覆提及,No fate but what we make成為導演試圖宣揚的價值觀。事在人為,大概也是美國那片新大陸曾經的信條之一。女主偏執地相信自己的兒子無比重要,是未來的反抗領袖,一方面成為精神支柱保證她的動力,一方面卻成為導演態度曖昧的對象。相信你所相信的,而允許別人相信別人所相信的,相比影片女主的態度,或者是個更加不錯的選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