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正宗哥吉拉 Shin Godzilla

新哥斯拉/ 真・哥斯拉(港) / 正宗哥吉拉(台) / 哥斯拉:复活 / 新哥吉拉 / Godzilla Resurgence / Shin Godzilla

6.8 / 21,744人    120分鐘

導演: 庵野秀明
編劇: 庵野秀明
演員: 石原里美 長谷川博己 竹野內豐 Nicolas Reillabahc Jean Laurent Oibu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圓首的秘書

2017-03-08 20:24:00

怪獸+政治=日奧最佳影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幾天之前,日本電影學院獎(也就是日本的奧斯卡,簡稱「日奧」)舉行了頒獎典禮。與美奧不同,日奧沒有用鬧烏龍這種自掉身價的辦法賺取收視率,因為最佳影片本身就已經極具話題性了——它就是《新哥斯拉》,一部怪獸片,一部怪獸片的完全體。事實上,上一部拿到日奧的怪獸片,已經是……其實,還從來沒有過。要知道,在日本電影學院獎歷史上,連動畫片都已經拿過兩次最佳影片(毫無爭議的影史經典《幽靈公主》和《千與千尋》),此次該片能夠登頂,無疑為沉寂已久的怪獸片掙足了臉面,也給日本電影工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事實證明,《新哥斯拉》不僅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而且在哥斯拉系列甚至整個怪獸片的發展歷史上都足以佔據一席之地,堪稱「哥斯拉的頂配」。

總結起來,《新哥斯拉》最大的特點就是史無前例的全方位焦慮和不信任,這其中既包括哥斯拉系列一直以來傳承下來的「核焦慮」,也包括全新的政治性指涉,而後者甚至比前者的表現更加強烈,成為了這一部哥斯拉討論的主要話題。比如從影片一開始,日本政府就被描述得效率極其低下,面對突發事件,幾十號人坐在一起完全沒有解決辦法的頭緒,所能做的只是從一個房間躥到另一個房間(諷刺日本政府在面臨災難時的無能)。接下來,日本自衛隊開始對哥斯拉進行攻擊,但沒想到打了半天不能傷其分毫,最終只能求助美國進行支援(對日本國防的憂慮)。

好不容易等到美國鑽地彈開始發揮效力,日本政府卻開始發現事情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簡單:因為美國只關心哥斯拉死沒死,根本不會顧及日本民眾的性命安危,於是雙方又展開了新的博弈,美國也一直扮演著亦敵亦友的角色,給人感覺隨時有可能把日本退下火坑(對美日盟友關係的焦慮)。在此之中,一眾政府最高層官員還被哥斯拉射出的光束掃了個死無全屍。更慘的是,沒有常任理事國地位的日本被聯合國一致裁定,要對哥斯拉進行絞殺,臨時政府毫無辦法,只能坐以待斃,英法美中蠢蠢欲動,大戰一觸即發(國際關係困境)。好在最後關頭,出自民間的高手們用凝血劑凍住了哥斯拉,在無人機的幫助之下,災難終於宣告結束。

可以看出,在整個過程中,唯一受到信任的就是日本本國的民間機構和生化技術,而從現實角度來看,這兩種事物也確實是日本在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的競爭力。為了增強對本國現狀的指涉,導演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還特意採用了一些紀實性手法來凸顯現場感和真實感,影片危機意識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儘管《新哥斯拉》的焦慮指數確實史無前例,但哥斯拉系列並不是從2016年才開始焦慮的。從1954年本多豬四郎的第一部《哥斯拉》開始,核焦慮就已經是哥斯拉系列的一大母題——因為哥斯拉就是隨意丟棄核廢料造成的後果(與奉俊昊的「漢江怪物」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在超過六十年的時間裡,哥斯拉系列的娛樂化和低齡化屬性日益加深,焦慮逐漸被淡化,以致「神魔對戰」日益成為了哥斯拉系列的固化模式。《哥斯拉之怪獸大戰爭》、《哥斯拉之機械哥斯拉的反擊》、《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哥斯拉之魔龍復仇》……這些從題目上看完全沒什麼區別的電影,實際上鋪滿了日本整個二十世紀下半葉電影史。事實上,日本各大製片公司在五六十年代紛紛使出看家本領,推出了各具特色超長電影系列,比如東寶的怪獸-哥斯拉系列、大映的劍戟-座頭市系列、松竹的家庭-寅次郎系列等等。這些系列中的每部影片雖然不一定都是一個導演、一撥人馬拍攝的,但情節往往數十年一個套路不變,而且還能叫好又叫座, 堪稱一大值得探討的奇觀。

及至1998年,哥斯拉首次登陸好萊塢,終究被納入了西方電影製作體系,直到2014年,哥斯拉不僅掙起了美元、歐元,還賺起了人民幣。登陸好萊塢之後的哥斯拉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變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回歸了1954年版《哥斯拉》,比如人類線索再次凸顯,核反思意識重新出現;比如哥斯拉的「守護神」作用淡化,「破壞者」形象增強,變成了人類要消滅的對象。在這種趨勢下,2014版《哥斯拉》就變得十分有趣了:一方面,哥斯拉以保護者身份出現,趕跑了「宿敵」(也不知道是哥斯拉的還是人類的)穆托;另一方面,人類當然也不希望哥斯拉在陸地上折騰(雖說狂奔的民眾一直是哥斯拉系列最好的配角),於是想盡辦法要把哥斯拉趕走。一來一去,哥斯拉不僅被還原成英雄,更成了「悲劇英雄」,走上了好萊塢電影一貫的「英雄之路」。

相比起來,這回東寶出品、作為正統的《新哥斯拉》出乎意料地作了一次「刪繁就簡」和「領異標新」,除掉了保護-破壞的內在矛盾,去掉了「神魔對戰」的戲碼,更專注於哥斯拉與人類的關係。導演庵野秀明在一些訪談中還提到自己對東寶製片人「各種要求」的不滿,最終在多次博弈之後,完全刪去了初稿中的「人間戲劇」部份——也就是「明快的戀愛還有家庭戲友情戲」(聽著都覺得可怕)。結果表明,庵野秀明的選擇是明智的,他不僅讓《新哥斯拉》整個故事更加緊湊有力,找回了到哥斯拉系列的初衷,更將這一系列拉回了現實語境,借福島核泄漏事件的「東風」把哥斯拉所代表的內涵進行擴充和完善,避免迎合東寶想像中觀眾的低級趣味,使之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從視覺上講,《新哥斯拉》最大的創新之處是在同一部影片裡描繪了哥斯拉的四種形態。雖說哥斯拉初次登場時的模樣確實不怎麼霸氣——大魚眼略顯違和,四隻腳著地爬行,動起來也蠢得像提線木偶一樣,但這些無疑都是對哥斯拉設定的進一步細化,而且,這種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也對人類進化史進行了隱喻,表明了人與哥斯拉、生物與自然之間的普遍聯繫。

至於哥斯拉為什麼要上岸擾亂民生,《新哥斯拉》這部影片並沒有給出解釋。不過仔細想想,這樣留白的設定也並非沒有道理:作為一種半人造的力量,哥斯拉本就有其未知和不可控的一面,而在今後的幾百上千年里,人類需要對抗的,無非就是人類自己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創造出來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正如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所昭示的那樣——抑或可說,就是人類本身。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