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羅根 Logan

金刚狼3:殊死一战/卢根(港)/罗根(台)

8.1 / 832,481人    137分鐘 | China:123分鐘 (Mainland China Censored Version)

導演: 詹姆士曼格
編劇: 麥克葛林 史考特法蘭克 詹姆士曼格
演員: 休傑克曼 波伊德霍布魯克 Doris Morgad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逆行遊俠

2017-03-03 04:20:15

期待一年多的《金剛狼3》,成了「太監片兒」


【打分只針對本片的123分鐘內地版】

【豆瓣的機制是,不打分無法提交文章。我沒看這部電影,沒法客觀的打一個真實的分數,我的觀影標記也沒有留下該片的個人評分記錄,等到時看完足本的才會打分。但我很肯定,123分鐘內地版絕對連一星都不配。有人評論裡噴我打一星的行為,先不論他們是不是水軍五毛,就這種評論跟炮製太監片的思維方式沒什麼區別,都是一種無端地揣測,一種自以為是的對誤導大眾的恐懼。相比特供3D、機翻字幕,甚至盜版等行為,閹割電影是其中最嚴重的罪行。】

【本文作者:王寫寫,已授權轉載】

———————————————————————————————————————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心情非常不美麗。

今年漫改電影的當頭重炮,無疑是金剛狼個人傳記的完結篇《Logan》,內地翻譯成《金剛狼3:殊死一戰》。熟悉美國漫畫或漫改電影的朋友們知道,金剛狼是X戰警中最具人氣的角色,沒有之一,比萬磁王、X教授等大咖段位還要高一些。IGN曾經評選出美國排名前50的人氣漫畫角色,金剛狼排名第四。他遠不是X戰警里戰鬥力最強的變種人,但獨特的個人氣質,豐富的背景設定讓他成為最鮮明的人氣角色。

在大螢幕上,《X戰警》系列算是比較早一批的漫改電影,從2000年開始已經問世了六部正傳,再加上《金剛狼》,《死侍》等個人外傳,包括最近的熱門美劇《大群》等作品,X戰警宇宙已經有了非常廣闊的圖景。平心而論,《金剛狼》外傳系列的前兩部都相當一般,第一部許多非常不忠實漫畫的設定(比如死侍)令粉絲詬病多年,第二部更是故事全面崩塌,令人昏昏欲睡。今年上映的《金剛狼3》,英文名直截了當,用了他的本名(詹姆士·「Logan」·Howlett)《Logan》作為標題,似有一種洗盡鉛華的孤獨感。



無論《金剛狼》前兩部多麼一般,我們不可否認休·傑克曼,這位來自澳洲的演員,將這個漫畫形象推到了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巔峰。才華橫溢的傑克曼,自2000年《X戰警》開始,用了人生中最值得銘記的17年,完美詮釋了三次元里金剛狼該有的模樣。我們無法想像休·傑克曼以外的人演金剛狼會不會辣眼睛。總之,一提起狼叔,我們就會想到休叔。我並不認為金剛狼這個角色限制了休·傑克曼的戲路,在這17年間,他也有許多其他傑出的電影和戲劇面世,並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然而,休叔的金剛狼終究要告別我們了,該片是他最後一次扮演這個角色。與他一同告別X戰警宇宙的,還有這一部裡的X教授派屈克·斯圖爾特,一個來自英國的,與休叔同樣偉大的演員。

所以,《金剛狼3》首先被賦予了非常濃重的傷感情懷,這種傷感是由於演員的離去而產生的。但於我來說,光有這個還不足以吸引我買票觀看,哪怕它是兩位主演的告別之作。這種戲外因素代表不了影片質量的好壞,尤其這一部的導演仍是上一部的詹姆斯·曼高德。他的職業生涯幾乎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其創作水平令人隱隱堪憂。

直到我看到了預告片和柏林電影節的反饋。

雖然明知許多預告片都是騙人的伎倆,用高速的剪輯組接起影片的精華段落,忽悠你去貢獻票房,但我還是完全臣服於《金剛狼3》預告的氣場之下了:蕭條的景色,老邁的狼叔和教授,一輛破舊的汽車,一個身份神秘、同樣擁有狼爪的小女孩,還有未知的危險與恐懼——預告片將孤獨蕭瑟的氛圍表現得異常生動。最打動人心的是其中的歌曲:Johnny Cash的《Hurt》,這位美國鄉村音樂界不可忽視的神級人物,在自己去世之前錄製了這首歌曲,用沙啞疲憊的嗓音,回顧了一生,表達出對垂暮和死亡的釋然。這歌用的太絕,完美貼合了片中狼叔和教授風燭殘年的光景。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曼高德曾經執導過Johnny Cash的傳記片《與歌同行》,傑昆·鳳凰城在片中飾演這位偉大的歌者。這是曼高德為數不多可以一看的作品。

隨後,《金剛狼3》選擇在柏林電影節首映,媒體觀眾反響熱烈。這讓我的期待更多了幾分。再之後,國內定檔3月3日,與北美同步。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當我看到影片時長,傻眼了:內地版123分鐘,比正常片長137分鐘足足少了14分鐘!

太可怕了!以致於我直到現在都處於極度鬱悶和憤慨的情緒里。作為一個過時的美漫愛好者,作為一個卑微的迷影者,作為一個滿心期盼該片很久的X戰警粉絲,這種驚人的刪減程度,如同尼根砸在格倫頭上那殘忍的一棒。

這段時間我發了很多的牢騷,也思考了很多。對電影的敬畏和熱愛,讓我真的無法接受這種事情。如今我已完全放棄了去電影院看的念頭,哪怕是從情懷出發,我也不想與狼叔和教授做一次殘缺的告別。我只能再等上三個月去買藍光碟,或者期待網上會不會提前出現保證一定清晰度的WEB版資源。好飯不怕晚。最後的結果,頂多是找一個夜深入靜的夜晚,用高畫質電視觀看藍光版,想必其視覺效果也不會比影院差很多吧。也許在那種環境下,這部講述孤獨的,充滿年迫日索氣息的影片,會更加令人感同身受——我只能以這樣的理由安慰自己。

有的時候想想,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當一個普通的影迷,所需的精力和耐心都要比其他地方多一些。21世紀到現在,隨著市場有限度的與國際接軌,以及網際網路的興起,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電影愛好者。但同時,追求電影的過程可能也要比其他國家的影迷更辛苦。實際上,影迷的要求很簡單,無非就是自由地看電影,看好電影,看令人愉悅的電影,很高嗎?這個要求的前提,是有充足的片源供君挑選。當看了越來越多的好片後,你自然會被這種藝術形式征服,會如饑似渴地慕名追求大量經典作品。但由於我國文化監審政策的縮緊,越來越多的障礙擺在了影迷的面前。

起初,我們沒什麼渠道買配有中文字幕的正版碟。由於音像製品審查的原因,當時正版發行的片種也非常狹窄,我們就只能去淘盜版碟。盜版商催生出了第一批影迷。再往後,網際網路興起,網路上的盜版電影資源培養起了其後幾批的影迷,直到如今。在我國,百分之百的影迷,甚至電影學者,職業影視工作者,肯定都看過盜版,無一例外。盜版確實是非常不好的事,但在沒有正版渠道的情況下,影迷只能通過遊走在這種灰色地帶,去瞻仰那些大師的作品。至少,我們還能通過盜版,看到那些沒過審的、被封殺的、沒有正版發行的國內外優秀作品。像D5和D9這樣的盜版碟里,不會有刪減一說,有的只是影片的清晰度問題。其中有些DVD還附帶導演的評論音軌,幫助影迷對電影有更深入的理解。這些東西有些甚至做的比正版還好。

隨著打擊盜版行動的展開,越來越多的音像店和盜版商都倒閉了。許多人開始轉移到網上去搜集資源。網上的搜索更加便捷,資源也更豐富,而且完全免費。對影迷來說,簡直就是阿里巴巴進了堆滿寶藏的山洞一樣。不過,這樣的好日子也沒持續多久,盜版網站也在一波波的清理行動中被打掉。不考慮其他的話,我雙手雙腳支持打擊盜版,前提是,請建立良好的正版影片渠道。當我們的正版音像製品在種類、價格、工藝都很合理很完善的話,我相信盜版會自然而然地滅絕掉。

好在,電影下載網站是永遠也關不乾淨的。現在,只要肯花多一點力氣,還是能找到大量電影資源的。這些網站幾乎是內地影迷能看到今年奧斯卡各個候選影片最直接便捷的渠道。去他娘的政治正確吧,我在這裡一定要感謝這些盜版商和資源網站,以及無私奉獻的字幕組們。沒有他們,國內絕不可能出現現在這麼旺盛的迷影文化。

影迷真的很單純,只要能無拘無束地看到好電影,他們就會得到完全的滿足,可以幸福很久很久。看片多了,自然會對期盼的電影小心翼翼地珍愛,投入地欣賞,也必會對電影這門藝術油然而生某種敬畏感。盜版商和網站非不非法不說,至少他們對電影還存有良心和尊重。看盜版,下資源,至少不會遇到閹割、刪減這樣噁心人的事兒。以前我們看一些國外的文藝片,或限制級佳作很困難,但也不是完全絕望,花時間找總能找到。發發牢騷,忍一忍,只要電影到手,一切煩惱也都煙消雲散了。結果現在引進電影越來越多,卻每年都充斥著不少斷手斷腳的殘疾片,太監片。一些限制級電影是更容易看到了,但就因為審查尺度擺在那裡,當它們進到內地,連足本放映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真的能心安理得的讓人接受嗎?

試想,當你看了兩分鐘的《被解救的姜戈》,剛剛入戲的時候,突然影廳燈光大亮,畫面掐掉,工作人員往外轟你,你會作何感想?當你沉浸在《雲圖》波譎雲詭的世界觀中,卻意識到這部作品的真身比你正欣賞的版本多出40分鐘時,你會是什麼表情?當你觀賞完好萊塢老牌巨星羅伯特·雷德福的《無處可逃》後,因為其內地版足足少了23分鐘,本應清晰淺白的故事脈絡和結局,反而讓人一頭霧水,會不會造成對影片印象的嚴重下降?當你準備去電影院領略奧斯卡提名大作《美國騙局》的精彩時,卻看到內地版少了35分鐘的戲份,而網上已有足本的藍光資源,你還會真心選擇「大螢幕效果更好」的影院版嗎?當你充值了會員,想好好體驗一下《夜行動物》的殘酷氣質時,你卻發現,海外媒體大肆讚賞的開頭裸女跳舞,和片中融合美麗與殘忍為一體的屍體段落統統不見蹤影時,你會不會無奈地想關掉電腦?



這些讓影迷無奈、憤怒、悲傷、迷惑的神奇事件,都真切地在我們身邊發生過,並且還會繼續下去。

在我看來,以審查機製為由,利用剪刀手把影片拆解得支離破碎的行為,比盜版更加惡劣。它是對電影創作者心血的極大蔑視,是對藝術的嚴重褻瀆,是在謀殺電影。許多導演喜歡把自己的作品稱為「孩子」。從這種描述中,我們能看出他們對自己勞動結晶的珍惜。確實,一名合格的創作者,應該將傾注大量精力的作品如親生孩子一般看待。若如此,那麼以政策為名義的閹割刪減,無異於強姦了這些孩子。如果藝術有自己的律法,我相信,把一部正常電影閹割成太監片的行為,會被處以極刑。

(我在這裡無意討論製片廠與導演爭奪剪輯權的話題,那又是另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了,一兩句話很難說清。)

比過審更可惡的是,如《雲圖》這樣刪減38分鐘長度,達國內閹割之最的行為,完全不是出於審查的需要,而僅僅是覺得片子過於冗長,刪減戲份以便保證充足排片。這種動機更加令人髮指!既然嫌片子長,乾脆給它裁成一個小時算了。而像《被解救的姜戈》這樣放映2分鐘就全面掐斷叫停的事件,簡直是中國電影放映史的恥辱。昆汀當年為了讓中國觀眾看到該片,花了大力氣,結果還是出了掐斷事件,你們可以去查查當年他得知情況後的反應,真是太諷刺太痛心了。

我最近一次印象深刻的太監片,是2015年國內上映的《金牌特務》,一個極好的英國特工喜劇。當時是提前看片,得到的資訊很少,並不知有刪減。結果全片最精華教堂無雙戲,4分鐘整個被刪了。在看的時候,隨著危機的建置和節奏的遞進,我的情緒已經充分被調動起來,正當要準備享受下一場高潮戲的動作設計和視覺奇觀時,鏡頭直接跳到了從教堂走出的傷痕纍纍的費斯叔。據說科林·費斯為這場戲練了足足六個月,還據說韓國等一些國家因為宗教原因也把這場戲刪了。當然,我國不是基督教大國,刪這段純是因為血腥。總之,我當時的觀感就像吃大餐時,突然發現嘴裡有條蛆蟲一樣噁心。想必韓國觀眾也是如此吧。

有人認為,刪減影片中的血腥段落並不會對影片觀感造成大影響。聽到這種言論,我只想說句媽賣批。先不討論藝術電影,就拿類型片來說,如果故事是類型片的枝幹,那麼類型風格就是其花朵和果實。這兩方面都是組成敘事整體的重要部份,缺一不可。有些犯罪片就是需要通過展現殘忍的犯罪過程,去昇華影片情緒,營造故事氛圍;有些動作片就是需要血腥激烈的暴力橋段,去加速節奏,提高觀影快感。當你看到刪減7分鐘的《惡靈古堡:最終章》時,你會發現主角團隊怎麼走著走著少了一個人,會疑惑愛麗絲怎麼一拿起鍵盤喪屍就倒斃了。這些難道還不影響敘事的連貫性?

一些閹割不多的太監片,對觀影體驗的下降也尤為明顯。去年的《血戰鋼鋸嶺》有幾十秒的刪減,對於電影來說,五秒的資訊量已經足夠豐富了。我本來不打算去看刪減版的,但最終還是被人拉著參加了看片會。影片後半段的戰爭戲份,在刪減版中看的非常不流暢。我能看出那些生硬的剪輯點,還有跳幀的畫面,這都讓我覺得此片戰爭戲拍的索然無味。直到後來重新看足本的藍光版,才感受到該片戰爭戲高超的運鏡,華麗的剪輯和場面調度。

順帶說一句,現在的審查刪減技術,居然還比以前進步了些!以前就是生硬的剪完完了,畫面音樂全都割裂掉拉倒。現在不一樣了,有的用畫面放大,把原版鏡頭裡不在畫面主體的部份切掉,或者用特效抹去血腥畫面,這樣至少不影響原片剪輯的連貫性,比如《荒野獵人》。還有的剪完之後重新調整音樂音效,讓聲音前後大致能銜接得上,比如《夜行動物》。還有的短時間的暴力鏡頭,可以部份保留,其餘進行跳幀處理,如此一來,雖然這個段落還在,但跳幀跳的就是讓你看不清細節。《血戰鋼鋸嶺》里一名士兵被亂槍射死的鏡頭就是這麼處理的,看的非常膈應人。

我都沒聽說過哪個國家會無聊到研究如何更好地閹割電影!所以我國的閹割術應該已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值得自豪吧?這次的《金剛狼3》,北美分級R級,妥妥的限制級作品,閹割時長高達14分鐘,我覺得什麼先進的刪減技術也救不回來了。這種讓影片一秒變成PG-13的做法,根本無法讓觀眾體會到導演拍R級的創作意圖,那我還看個什麼勁呢?我寧可它像《死侍》那樣不要引進,也不想看到一部類型風格已經傷筋動骨的電影。我無意去詢問這次的刪減版是製片方自己剪的,還是像往常一樣,由中國第三方剪的。至少,讓導演自己去剪一個中國特供版,可能是最折衷的辦法了。即使真這樣做了,仍會很讓人無奈,不是嗎?為什麼中國的觀眾買票進場,看到的電影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版本?我們就沒有權利從正規渠道看到足本放映嗎?

當然,我也沒權利阻止任何人去影院看內地版的《金剛狼3》,只是我無法理解,凡是對電影抱有熱忱之愛的影迷,真的能忍受看一部少了14分鐘精彩的太監片嗎?如果是為了第一時間與全球同步觀賞到電影,那麼好像我們除了去忍受太監版,也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了。只是在看完之後,我們仍然無法酣暢地與人討論電影中本該有的那些激動人心的暴力戲碼。如果是為了體驗大螢幕效果,都刪減成這樣了,談螢幕效果還有意義嗎?正如同穿著棉襖做愛,毫無快感可言。除此之外,我們該不該擔心,如果《金剛狼3》的票房大爆,全力拉動了看似萎靡的中國市場,會不會讓審查部門認為觀眾壓根不關心影片的完整性,進而在以後更加肆無忌憚地刪減他們認為不必要的內容?20分鐘,30分鐘,100分鐘,是不是想怎麼刪就怎麼刪了?我承認自己有些杞人憂天,畢竟7分鐘閹割版的《惡靈古堡》已經快8個億了。

所以,我真的懷念當年的《拯救大兵瑞恩》,這部1998年11月上映的R級電影,充斥著大量開腸破肚的爆炸橋段,殘肢斷臂的戰場實況。然而,通過夢工廠和史匹柏的不懈努力,這部電影奇蹟般地一刀未剪。某種程度上講,正是這部可以足本放映的戰爭巨製,啟蒙了當年懵懂無知的我,對戰爭開始進行深切地思考,並感受到了電影藝術直接強大的震撼力。我當年去紅樓電影院看完三遍之後,一個月內腦海里都充斥著二戰的炮火聲,感覺看待週遭事物的方式都不一樣了,並激發了我對二戰史濃厚的興趣。我想,這就是一部完整的好電影,對我們最有意義的貢獻。我不得不在這裡加上「完整」這個詞。



美國的電影審查,經歷了「粉紅色許可」,《一個國家的誕生》推動的審查方案改良,《海斯法典》的建立,直到現在的分級制。法國電影產業從二戰時期的管控,到新浪潮與現代電影運動,再到「五月運動」和68年政策的確立,逐步完善起來。德國電影從黑暗的第三帝國時期,到新電影時期,審查制度和分級制逐漸建立。義大利以影片《沉淪》為轉折點,推動了新的電影法,直到今天健全的分級制。韓國則從軍權時期的嚴苛管制,演化到民主時代審查製取消,再到今天由電影振興委員會推動建立的分級制。是的,每一個國家都曾有,或仍然擁有審查制度,區別在於其是否健康有效。

中國與相對落後的非洲國家,伊斯蘭教義的中東地區,和閉關鎖國的朝鮮不同,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全球的資本和生產方向都在向中國這邊傾斜。從市場產業角度來看,我們的審查制度與這些保守落後的國家沒有可比性,它們封鎖限制不代表我們也可以封鎖限制,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審查機制仍然如此落後於時代?這個問題你我心知肚明,就不點出來了。要我說,每個人對感官尺度的容納標準,對意識形態相互碰撞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審查機構看見尺度大的,立馬一刀切,絕對是粗暴無理的做法,絲毫不考慮人群之間的差異性。都說觀眾並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麼樣的電影去看,有大量家長帶孩子去看血腥暴力的作品,那也完全不是電影的錯啊!你明明可以通過手段引導觀眾,培養他們的鑑別能力,甚至規範製片發行方的宣傳規則,有針對性地標明影片適用人群。觀眾的問題你不從觀眾下手,反而卻從影片下手,成何邏輯?說了半天,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分級制度。但是,在「推行建立中國電影分級制」這個話題上,我早已無話可說。

《金剛狼3》作為第一個《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後的進口片,呈現給我們的面貌就是一部缺少14分鐘精華段落的太監片,真令人啼笑皆非。這到底是促進還是原地踏步,甚或者是倒退?影片的中文副標題居然還是《殊死一戰》,結果觀眾肯定在影院裡看不到一丁點稱得上殊死一戰的段落,實乃莫大的諷刺。

我們只能確定這樣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國內的審查制度,很大程度影響了電影產業和電影市場的良性循環發展。它的界限曖昧不清,整體尺度嚴格,卻又對個別作品放寬標準。觀眾想看到什麼,應該看到什麼,需要看到什麼,全部以有關部門的意志為轉移。他們認為不好的,我們就別想看到,他們不能理解的,我們也沒機會去理解。我們的審美品味和接受尺度,完全由他們說了算。所以,情色裸體、血腥暴力、敏感的政治話題和靈異鬼怪至今難以出現在我們的螢幕中。拋開引進片這點,光是許多優秀的國產電影創作,就被這些荒唐的理由扼殺埋沒了。

當以「最大的恐懼即是對未知的恐懼」,「好奇害死貓」,「超自然神秘主義」為中心主旨的克蘇魯神話風靡全球,引領了恐怖文化一百多年的風潮後,21世紀的中國電影,仍然不能在恐怖片裡出現科學無法解釋的鬼怪。當科幻文化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科幻電影已成為大型製片的熱門項目多年後,我們仍然拍不出來像樣的科幻片。我們在螢幕上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就這樣被扼殺了。就拿科幻電影來說,這種類型的一大主題就是對未來的想像,對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反思和批判。然而在這方面,有關部門對此極為謹慎,他們不願意讓我們在螢幕里看到中國社會結構的改變,或執政體系的動搖。上面害怕我們看完之後,有非分之想。我如果要你拍一個100年後無政府主義狀態的中國,你可能連想都不敢想。這就是遏制思想生產的後果。

因此,也就不難揣測,在審查機構眼裡,我們觀眾是一種什麼樣的預設形象:愚昧無知;膨脹的個人主義;毫無判斷力;崇洋媚外;審美低下;思想脆弱而極端;易被煽動;易反動;對鮮血和肉體接受無能;不值得信任。

我曾經看過焦雄屏女士對第四代第五代導演的大量採訪,其中包括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吳天明等赫赫有名的一批電影工作者,他們普遍的一點認知是「國內創作環境很差」。像吳天明、吳子牛、黃建新這樣當時傑出的導演,受89年的事件影響頗大,許多本應成為經典,被後世極力頌揚的作品,在那個當口都下馬了。在這些採訪里,涉及最多的話題就是審查問題。這些導演的每一部重要作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審查障礙。那怎麼辦?克服唄。比如,第五代導演中,有大師潛質的吳子牛,職業生涯極為坎坷。吳子牛的作品雄性荷爾蒙味道極強,受前蘇聯電影影響頗深,大多為戰爭題材。結果,那部當年評價頗高,描繪中越戰爭的《鴿子樹》,因所謂的「違背國家利益」被禁演了。後來他的《最後一個冬日》和《晚鐘》,經過多次修改,最終也耗盡了的精力。田壯壯也被封殺多年,就不多說了。在當時,有許多激動人心的電影作品,創作出來後,就因為領導人的一句話,就因為政策導向的改變,永遠被雪藏了起來。

所以,才有了那句調侃的話:好看的中國電影,往往都是禁片。

曾經,今天,以致未來,仍然會有許許多多的電影創作者,為了通過捉摸不定的審查,三番五次修改自己的劇本,並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掉所有的創造力,最終一聲嘆息。這真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悲哀。

良性的體制就像一條寬闊的馬路,起著引導和指示的作用,即便四週真的佈滿荊棘和泥沼,人們也會自覺地沿路前行,不會錯過沿途或好或壞的風景。而惡性的體制猶如一間沒有窗戶的黑屋,逼仄,壓抑,窒息得讓你連大聲喊話的勇氣都沒有。你只能透過牆壁破敗的縫隙,隱約看到外面的天空,卻無法想,也不敢想其他地方是什麼風景。我不知道,封閉的黑屋何時會倒塌?道路又何時會被人們走出來?

———————————————————————————————————————

微信號:論戲書影(PictureWriter),一個敬畏藝術,熱情寫作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