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山水煙花

2017-02-28 02:21:46

孤獨而冷漠,是我保留痛苦的權利


一系列日常的生活鏡頭拉開了故事的序幕,伴隨著初春的涼意,有些真實的不自然。打一開始,旁觀者的姿態就已經註定,所有的歡喜悲辛皆隔在螢屏之外,但兩個小時難過的情緒在結束之後依然瀰漫不散,幻化成海邊的淺白霧氣,透出一股清冽無望。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克制的電影了。

在奧斯卡的爭奪戰中,《海邊的曼徹斯特》似乎顯得過於「平庸」。平和的基調貫穿於電影始終,哪怕男主經歷了千迴百轉的波折;庸常的人生總是按部就班的匆匆而過,哪怕你確然知道,內心的苦痛已經遍體鱗傷。但Lee總是以一副無謂的形體存在著,面無表情,臉色蒼白,偶然會有些暴躁,大多數時候更像是一具行屍走肉——甚至,連一句嘆息都不會有,只等待著無望的日子如水逝去,一眼啊,望不到未來,盼不到盡頭。

這大抵是最深刻的悲哀,沒有期待,便是毫無價值的存在。在觀影的前半段過程中,你時常會流離於外,然轉折來自於哥哥的離去,叔侄的相遇。你心裡想著,故事約莫要開始從這裡展開了,Lee的過往身世逐漸揭開,曾經擁有著嬌妻兒女的豪爽青年,原來一直被自責和愧疚陷入無望的困境。遇見最疼愛的侄子,回首最開心的回憶,是不是終於該走上一條自我和解之路。

但有些痛苦,除非親自經歷,哪有什麼感同身受?

Lee一直是「喪」的,即便他的前妻早已開始了新生活,擁有了新的丈夫和新的孩子,並且再無怪罪,他仍然無法面對當年一手造成悲劇的自己。大多數時候他以冷漠的樣子隔絕全部的情感和與社會的聯結,小部份時候則夜不成眠日日夢魘。偶然小憩,還會聽到最寵愛的女兒在耳邊喃喃自語,「你沒發現我們燒起來了嗎?」。痛苦是曠日持久的,無人傾聽也無法排解,更可悲的是,已然融入生命成為了無法更改的習慣。

Lee勇敢但卻不夠勇敢。相比一些在自我欺騙中構築心理平衡點而「假愈」的人,他選擇坦誠的面對並承擔後半生無邊無際的苦難,但他盡力之後,仍然無法跳脫和超然。隱忍不發是繼續生活下去的必然表象,但內心的千瘡百孔一直壓抑,也許在某天寂靜的夜裡突然爆發瞬間崩潰,也許就靜靜的等待最終消亡在埋塵的歲月之中。

《海邊的曼徹斯特》優秀則優秀在,將波濤洶湧的情感處理在暗潮之下,唯有微瀾。無論是細節上的鋪設亦或是卡西的演技毫無疑問是出彩的,但更為觸動我的,則是穿插敘述的方式,彷彿重新走過了一次人生解構。導演引導著身為旁觀者的觀眾將一切細碎的情節拼湊起來,逐漸聚合成一個頹喪男人的人生,卻發現,有種無力是來自於每一處肌理,每一滴骨血,每一根神經,縱使無法感同身受,依然能夠理解他為何努力的,逃避著。

Lee與侄子的衝突和磨合是影片中所設置的,關於角色身份的轉變帶來的沉鬱而有力的撫慰。監護人的身份不僅拉扯著Lee不得不回到故鄉,更讓他再度回歸到家庭長輩這一社會範疇之中,打破的是他不管從空間還是心理上所自我封存的小天地,迫使著他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不過真實的生活並不能同所預設的一般皆大歡喜,即便再不捨得侄子,過不去仍然是過不去,而這大概從Lee想要拿槍自盡的那一刻,就已經不可更改,性格使然。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海邊的曼徹斯特》縈繞在心頭的雖然沉重,但是有代入感的。並不是嘶聲力竭的陳述,亦非筋疲力盡的呼號,扣打在人心之上的,是哭也哭不出的空茫,難過到極致,方應是如此。這才是打動人的所在。

最後的最後,鏡頭下的海邊,人跡罕有,寂靜無聲,唯有海鷗成群飛過。彷彿一切從未發生,彷彿時間總是如此,自顧自的一日日度過,散落了滿地的春夏秋冬。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