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刺客教條 Assassin's Creed

刺客信条/刺客教条(台)Assassins Creed

5.6 / 209,205人    115分鐘

導演: 賈斯丁柯賽爾
編劇: 比爾克爾吉 亞當庫柏 麥可雷斯理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瑪莉詠柯蒂亞 阿麗安拉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杺雲

2017-02-25 19:37:47

刺客,信條即生命


刺客信條:「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許多年前,尼采寫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時,一定想不到在很久很久很久的未來,他對世界的詮釋會因為一款遊戲、一部電影,從而普世大眾、廣為人知「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When other men blindly follow the truth, remember. Nothing is true. When other men are limited, by morality or law, remember. Everything is permitted.」(電影原文) 尼采和他的哲學,以及他根據自己的視角揭示的世界給了電影人諸多啟發。一如貝拉·塔爾導演的《都靈之馬》,追尋了當年尼采在都靈看到的一匹被馬車伕用鞭子抽打的老馬的故事,或許也是尼采的故事;再如賈斯汀·庫澤爾導演的這部《刺客信條》,用一句話構建了整部影片宏大開闊的世界觀和以回溯歷史未來的精巧格局,講述了刺客的信條意志。 《刺客信條》的開場簡單明了、乾淨俐落,又不乏神秘、莊重,且華麗的視效果呈現。安達盧西亞,西班牙,1492。阿圭拉斷指加入刺客兄弟會,宣誓守護金蘋果,為榮譽而戰,抵禦並反抗聖殿騎士的暴政,為自由而戰。故事以阿拉圭斷指入會作為開場,指定了兩方敵對陣營:聖殿騎士團VS刺客信條兄弟會;明確了爭奪目標:金蘋果;闡明了主題:萬物皆否,萬事皆允。 《刺客信條》中,阿拉圭斷指入會,儀式感極強。一如《入殮師》中,大悟進行入殮工作時的一舉一動的莊重;再如《東周列傳·春秋》中,要離自斷一臂的決絕。「我拜兄弟了」小學那會兒,班上總有一兩個男生會高舉著割破的手指向女生驕傲的炫耀。當時覺得這舉動十分幼稚,日漸長大才明白,割手指,拜把子,他們需要的僅是一種強烈的儀式感。自斷一臂,直切一指,莊嚴而虔誠。 生命誠可貴,信條價更高,或者說,信條就是生命。「大王您把我的妻兒殺掉,在集市上公開焚燒他們的屍體,飛揚其灰,再重金購捕我。這樣我去投奔慶忌,就一定能夠獲得他的信任」,對比《東周列傳·春秋》中的刺客要離為了刺殺成功,不惜把自己的妻兒都犧牲掉,《刺客信條》更顯悲壯,卡爾兒時看見了被父親殺死的母親,之後通過虛擬現實機器Animus體現先祖記憶,並親眼經歷女性同伴在他受到威脅時,踐行了她直接的誓言「我願意為了信條,犧牲我的血肉」,主動撞向袖箭自殺。卡爾見證了生命中兩個最愛的女人,一個是自己的生母,一個是先祖「我」愛的女人,「為了信條」。

如果說《太空漫遊》中狒狒一指碰觸,是文明智慧的傳遞,那《刺客信條》金蘋果的託付,則是男人和男人之間,或者說,刺客和盟友之間的信仰傳遞。

另外,電影中有一場面,靜態的沉思,超越了所有動態的打鬥。卡爾父親手中拿著一把袖箭,每一個刺客都在沉思,彷彿一場莊嚴的禱告。「我們在暗處尋找光明,我們是刺客」「我們在黑暗中拯救光明,我們就是刺客」。

最早的遊戲改編電影是1993年的《超級馬里奧兄弟》,而在當下,遊戲改編電影已成為一種形式,電影更需要均衡的是在遊戲和電影之間的聯繫,以及未參與過遊戲的電影觀眾與遊戲死忠粉情懷兩者之間的均衡。而《刺客信條》至少做到了將遊戲的精髓在電影中得到了延續,既讓觀眾看得酣暢淋漓,又讓遊戲分情懷激盪:刺客精神,信條即是生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