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成為高林凡

2017-02-21 01:37:12

未能走出寒夜的人,離開是他最堅強的選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揭曉前,想聊聊沖奧熱門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原創劇本6項提名。我不知道它能不能拿獎,但我希望卡西能拿影帝。 故事其實很簡單,看點在於情緒。一部靠情緒打動人的電影,適合靜下來看。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一波三折的轉變,但隨著情緒一點點推進,你發現自己已經被打動了。等到結束時,你竟茫然四顧。 卡西飾演的Lee,是波士頓的一名水電工,過著頹廢消沉的生活。得知哥哥病危的消息後,他回到了海邊的曼徹斯特小鎮。這裡是他的家鄉,也是他的絕望之地,因為酒後大意,他讓自己的三個孩子被大火燒死,從此這裡變成了一個夢魘般的地方。如今被迫回來,他再次面臨選擇——失去父親的侄子Patrick需要照顧,他的學校和朋友都在這裡,Patrick不願意離開;另一方面,留下來就意味著舔舐傷口,他能走出心裡那大雪紛飛的寒夜嗎? 如果故事朝著絕對正面發展,我想這部電影的魅力會大減,頂多是另一個《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幸虧Kenneth Lonergan作為本片的編劇和導演,對人性和悲劇的力度有超強的把控。不能原諒自己的Lee,終究沒能走出那人生的寒夜,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再次「逃避」。當侄子Patrick問Lee:你為什麼就是不能留下來呢?Lee的回答,點燃了觀眾一直壓抑的情緒:I can't beat it, I can't beat it. I'm sorry.Patrick知道自己不能再強求他留下來了。 細心的觀眾留意到,影片93分鐘,Lee回到波士頓的小屋收拾東西,他小心翼翼地將三個孩子的相框包裹起來,帶回小鎮,擺在了臥室裡。也許這是一個轉機,Lee也試圖去嘗試,自己能留下來嗎?他緩緩走到窗口,望著窗外熟悉的海景。突然,他伸出拳頭砸碎了玻璃。窗戶破碎,血流不止,心裡那頭困獸在掙扎。這一拳,你是否熟悉?有時候回想起某件讓你懊惱的事情,你會突然心頭一緊,狠狠捶下桌子,或者長嘆一口氣。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我是有的。Lee那一刻,一定是回想起了那段慘痛的回憶。 好多人藉著Lee,藉著這部電影,彷彿找到了與過去不和解的理由。我看到有評論說:每個人都有權利與過去不和解;也有更加詩意的評論:我和我不想要的後半生,我和我不願意和解的自己。你們都朝春天去,就留我在破碎里又喪又美麗。 怎麼說呢?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總感覺哪裡不對。至少在這部電影裡,我認為Lee不是這樣想的。這絕不是一個主動選擇。「我走不出來」,不是「我不想走出來」。這個故事一點都不美麗,它只是刺痛般的真實。 我想講一個身邊的故事。在我家那邊,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裡由老人照顧。有這樣一家人,年邁的爺爺看護孫子時,由於疏忽導致孫子掉到塘里淹死了。事過沒多久,悔恨不已的爺爺,便吞農藥自盡了。這樣的悲劇不多,但也不止一個。我想,應該是悲痛太濃重,他們無法走出來,便選擇了更為極端的方式。至於他們有多痛,我想任何外人都是感受不全的。正如電影裡律師對Lee所說: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的遭遇。 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的遭遇,所以,也沒有人知道你為了振作起來,做了怎樣的嘗試。悲劇剛發生時,Lee也想過自殺,他曾在警局奪槍自殺未遂。這座海邊小鎮,他已經待不下去了,要想繼續活下去,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離開這座小鎮,獨自一人在波士頓生活。這何嘗不是他的振作?我想,對於未能走出寒夜的人,離開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堅強的選擇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