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潘朵拉--Pandora

潘多拉/潘朵拉(港/台)/Pandora

6.6 / 7,929人    136分鐘

導演: 朴正宇
編劇: 朴正宇
演員: 金南佶 金珠賢 鄭進永 金姈愛 文貞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開膛手貝塔

2017-02-14 06:46:40

電影也能改變這個社會


你得慶幸,人類歷史上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次7級的核泄漏,一個是86年的車諾比,一個是6年前的福島核電站。

一旦核物質洩漏,你要跟無形的敵人做對抗,那感覺,就是在跟惡魔鬥爭。而且,憑藉人類的小小身軀,你根本無法戰勝它。

《潘多拉》的故事,無疑是以日本福島核洩漏為藍本的,同樣因為地震造成了機組的爆炸,同樣因為先期存在妄念,意圖修復反應爐,錯過了用海水降溫冷卻的最佳時間,同樣,有那麼多的死士為了自己的職責,冒死進入輻射量爆棚的現場,最終從一個活生生的棒小伙,成了牆上掛著的扁塌塌黑相框。

實話說,《潘多拉》是個及格的災難片,將一個災難故事講得足夠圓融流暢,但真正能夠昇華影片主題的,不是男主的真情告白,不是催人淚下的生離死別,而是在片尾出現的那幾行字。

那幾行字寫道。

韓國是全世界核電站密集度第一的國家。

2016年,在目前的四個核電站中共啟動了24座核反應爐,

在整個核電站園區的半徑30千米以內,

有9個廣域市自治政府和28個基礎自治政府毗鄰。

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許多國家都決定反核。

但韓國目前依然增設了6座核電站,並擬定了建設4座的計劃。

現在全世界的核電站已經遍佈各處,在沒有產生事故的時候,核電的高效率、清潔、綠色等屬性自然讓其相當受寵,但大家都知道,一旦發生了事故,核洩漏造成的打擊卻是致命的。

車諾比,幾十萬人直接或間接死去,福島事件,其波及程度依然在不斷擴大,在空間與時間上,均在蔓延。

居安思危,映照現實,敲一記警示鐘,是《潘多拉》最為重要的意義。

曾經跟別人討論過,電影的作用是什麼,然後有個跑步群的兄弟非常不屑地說。

那就是個娛樂。

哈哈哈,對於中國的很多所謂大片來說,確實如此。而且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更多的大片更是變成了純古裝電影,如此一來,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但《潘多拉》這種電影,則在告訴你,電影與一切關注社會的作品一樣,也是吶喊發生表達意願的載體。而且由於它自帶的娛樂屬性,只要把勁力用到地方,電影能夠讓這些觀點,擴展傳播到足夠遠。

事實上,一切把不關照現實歸結於審查制度的說法都是耍流氓。那人馮小剛怎麼能拍呢?姜文怎麼就敢用《一步之遙》來隱喻呢,最近的《健忘村》,諷刺如此明顯,怎麼又能過審呢?

追求不同,出來的東西就不同。電影在一些人手裡是活兒,在另外一些人手裡是錢,在另另外一些人手裡,則是筆,也是刀。

用刀劃開那上面的膿包,告訴你,你看,這塊肉已經爛了。

再說回核洩漏。

跟農藥殘留、跟污水排放、跟霧霾肆虐一樣,這是一個很多人忽視,但發作起來就不得了的事情。

以他們鼓吹的安全性,這萬無一失。

但一招不慎,就是一失萬無。

要保證安全,需要完備的緊急預案,需要長久的警惕,不能鬆懈。

即便如此,短短30年時間,還是發生了兩次最大級別的核洩漏災難。

前一次,蘇聯官方刻意隱瞞,封鎖資訊,對於前來處理核泄漏的礦工們也不說實情。

後一次,真相依然撲朔迷離,更多的後續影響仍未可知。

韓國人拍出這部電影,是因為,他們想告訴人們,對此保持警惕,韓國,是世界上核電站密度第一的國家。

中國拍出那些電影,則讓人們時時刻刻對電影保持警惕——額,不會是騙錢的又來了吧。

如果《潘多拉》這部電影在中國拍是什麼樣呢?

你們可以看一下《最強颱風》《緊急迫降》之類的所謂災難片。

最後就是在領導的英明決斷下,各部門的流暢配合中,災難化解於無形。

媒體圈有一句話——媒體越是乾淨,這個社會越髒;媒體越髒,但社會是越乾淨的。

這句話放在電影上也相當合適。

然後,推薦大家看看這部《潘多拉》。

看完之後,如果你開始查找資料,告訴自己不要做那些無謂的安檢、胸透、x光,甚至為自己做核輻射之後的預案。你就知道,電影,真的不是娛樂。看電影,也是可以改變這個社會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