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婚姻勿語 [1991]--This Thing Called Love

婚姻勿语/ThisThingCalledLove

7.3 / 22人    Canada:101分鐘

導演: 李志毅
編劇: 李志毅
演員: 葉童 梁家輝 關芝琳 爾冬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智障名偵探

2017-02-11 08:05:01

反套路的愛情物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初忍受渣畫質看這個電影的動力純粹是為了年輕時候的大樑生。就我本人而言,不算是個特別吸引人的片子,但是故事很有趣。所以三星給故事,一星給大樑。寫了這麼長,也是為了大樑(迷妹臉

算是一部反映90年代香港中產階級婚姻與愛情生活的文藝片(?)怎麼說呢,私以為李志毅對於男女關係題材的把控與切入點向來是很獨特的。儘管這部二十多年前的電影在某些情節方面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是在總的立意方面還是很超前的。哪怕從當今來看,大多數以婚姻問題為題材的文藝作品都依舊愛有意無意進入一個相對固定的套路:一方出現問題—一方解決問題—最後兩方要嘛冰釋前嫌破鏡重圓,要嘛相視一笑相忘於江湖。不得不說這種固定模式自有它討喜的地方在:前者是喜聞樂見的大團圓,後者儘管令人唏噓倒也算是瀟灑自在。要是中間再能加入小三痛哭悔過渣男洗心革面女主從此進入開掛的人生等類似情節,那就更是積極向上勵志健康的佳作,令人看完心情舒暢。

然而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部故意讓人「不舒服」的反套路電影。丈夫兆仁出軌了,出軌對像是其鋼琴老師兼大提琴演奏家李寶娜。可這位傳說中的李寶娜小姐除了一個名字和偶爾穿插出現在電影中的一把聲音以外,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若不是後面出現了因為爭執兆仁被潑水的鏡頭,我可能會覺得這從頭到尾都是兆仁因為受不了強勢又帶點神經質的妻子而索性跟自己的幻想女友談起了戀愛。總之,在鼓起勇氣跟妻子可兒坦白之後,在意料之中的大吵大鬧之後,在可兒絕望消沉、反覆試探又重新振作之後,在電影將近二分之一處,這一對怨偶終於可以好好坐下來進行和平分手。按理說,被長期拉鋸戰折騰得疲憊不堪的兩人應該在這重生的一刻來臨之時互道一聲珍重,然後迫不及待地各自奔向新的曙光。可是這時的他們偏偏表現得像戀戀不捨卻又心口不一的情人:她打趣他幫新女朋友拿大提琴好浪漫,他急忙解釋這一切都是好事的朋友亂八卦;他問她最近是不是拍拖了,她說是,卻又補充道依她的性格也不知道這算不算一件好事。在兩人流轉卻又躲閃的眼神中,平淡無奇的對話每一句都是那麼的小心翼翼和欲言又止。這讓俗套的我一度以為下一秒他們就會抑制不住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而熱烈復合,抑或是可兒娓娓道來自己對前夫的寬恕後大方地宣佈自己早已忘記過去擁抱新生。但是然並卵,預期中的套路哪一個都沒有發生。他們還是糾結地分手了。婚姻關係的終結彷彿在某種程度上將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調回了「出廠設置」:他們終於可以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心平氣和的談話,欣賞彼此的優點—然而卻又顯得不那麼坦然,那尷尬卻曖昧的氣氛不知道是來源於未能說出口的歉意還是一息尚存的溫存。

此後的一切經過時間的療愈似乎都慢慢步入了正軌。各自有了男女朋友的他們再見面倒也沒有了之前的那份侷促與尷尬,反而通過大方談論自己情感生活的方式來表明大家仍然可以成為普通朋友。兆仁甚至因為前夫的身份成為了可兒的愛情診療師,專門通過自己與她的婚姻經驗來治療她與新男友間的各種疑難雜症。也許是因為距離產生美,當跳出了婚姻的兩人以朋友的身份重新介入彼此的生活,他們反而比做夫妻時更能互相傾聽,互相體貼,互相為對方著想。另一方面,這份特殊的友情卻又在某些微妙的環境中悄悄地越界:兆仁得知可兒與男友吵架疑似遭受暴力,怒氣沖沖地跑去對質,脫口而出的竟然是:「我老婆」。可兒在兆仁生日時送上親自挑選的毛衣,在聽到兆仁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要和女友同居後,一邊黯然地說道自己今後不會再去打擾他,一邊習慣性的用手為他整理衣領。作為一對離異的夫婦,這般種種百轉千回的細節不免使看到這的人覺得這兩人對彼此應該仍是舊情難忘。而李志毅也在這個劇情點上巧妙的順著觀眾的心意走了下去:可兒最終因性格原因與男友分手;而兆仁為了照顧失戀自殺的前妻錯過了女友李寶娜的演奏會,李小姐受不了他與可兒之間過從甚密的來往,也離開了他。正當觀眾滿心歡喜的以為影片的最後十幾分鐘應該是兜兜轉轉的兩個人最後終於找回彼此再度牽手的大結局套路,誰知下一個鏡頭卻又跳到幾年之後的聖誕節,兆仁獨自從歐洲遊歷歸來,可兒早已同爾冬陞扮演的耀宗在一起,他們二人坐在咖啡廳裡彷彿一對什麼都沒發生過的老友一般互相寒暄問候。新年夜,耀宗和可兒為兆仁熱絡的安排了一場blind date,兆仁雖然對這個安排不甚滿意,倒也同女伴交談甚歡。

他們終究都沒有回頭。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兆仁看著燈下相擁親吻的可兒與耀宗,臉上滿含笑意,眼中卻浸滿了酸楚。可兒回頭看了他半晌,輕輕吻上了他的面頰,低聲地問了一句:「OK?」

無論是有情的安撫,還是無情的告別,在這一刻,也都不重要了。愛或許可以排除萬難,但是萬難之後,又有萬難。也許當初相愛的兩個人走入婚姻,都覺得身邊的這個人能夠陪自己走過人生的驚濤駭浪。卻未曾想到早在風浪未至之前,日復一日的平靜時光就足以將甜蜜的相守一點一滴的轉化為心如死灰的桎梏。而好不容易從這桎梏中掙扎出來的兩個人,即使心中對彼此仍有愛意,可能也沒有勇氣再去攜手重蹈覆轍。就像片中爾冬陞說的一樣:「相互中意的兩個人,有時候並不適合在一起」。

回到前面說過的,我對這種感情糾結的文藝片或者類文藝片向來不感冒。可是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用一種感性的方式拋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婚姻究竟在愛情中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社會學概念告訴我們,婚姻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行為,是男女之間擇偶的制度性的安排。婚姻是一個多動機的產物,感情只是眾多決定因素中的一個。其他的,包括經濟狀況,生育意願等等都是決定一個人是否選擇婚姻的重要因素。這一點也反映在了影片前半段,在還是夫妻時可兒與兆仁的爭吵總是針鋒相對地圍繞著買樓,生仔。而離婚之後卻反倒能像兩個情趣相投的成年人一樣坐在一起談興趣,談人生,談感情觀。可見婚姻這根紐帶在提供保障維繫名分的同時,也在無意中為情感的表達與感知設下了限制。那麼婚姻之於愛情究竟是神壇還是墳墓?我想這部電影給出的答案是—兩者都不是。如若婚姻是昇華愛情的神壇,那麼兆仁與可兒之間的愛情就不會因為生活的瑣事而枯萎;它若是吞噬愛情的墳墓,那麼跳出墳墓的兆仁也不會因可兒與耀宗的結合而落寞。事實上,也許從婚姻成立的那一天它和愛情就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愛情的開始無法預測未來婚姻的結局,而婚姻的結果也無法否定曾經愛情的發生。

最後說下人。我個人認為91年到95年那段時間算大樑顏值+身材的巔峰。演起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的角色(然鵝很少QAQ)簡直是自帶聖光。一直覺得他是個很奇妙的人,雖然臉長的和哪一路帥哥都挨不上邊,但是一旦正經演起高富帥萬人迷之類的角色就會自帶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和蘇感。關之琳只要離開傾世美女之類的人設演技就會上線。葉童挺讓我吃驚的,我對她的印像一直停留在新白裡的許仙。沒想到年輕的時候現代裝也是一個很有風情的女演員,完全沒有被關之琳壓下去。而且能把女主那種既多疑又神經質的性格演得完全不招人煩,還平添一種楚楚可憐的韻致。這演技我服。總之,算是領略大樑年輕時的風采+補全遺失的童年回憶吧,這兩個小時花得挺值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