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保政委

2017-02-04 10:51:34

那個永遠光彩奪目的傑奎琳


六十年代,就如同電影中人物所說,是一個人們都瘋了的年代。冷戰,混亂,迷茫。全人類都在懸崖邊緣,一點風吹雨打都會讓所有人失去理智。而當JFK,美國的王子,所有女人的夢中情人死在槍口下時(萬磁王的鍋?),傑奎琳面對的是更加劇烈的風雨。

傑奎琳生於一個看似完美的家庭,父親是風流倜儻的法國貴族,四處沾花惹草,母親也是大家閨秀。傑奎琳從小就培養出了良好的衣品與氣質。一直以來她永遠是社交場上的明星。直到遇見JFK,她就知道這個男人會給他帶來一切。傑奎琳有一張舊照片,她仰望著甘迺迪家族的照片牆,這個光輝的家庭讓她嚮往。婚禮那天聚集了眾多名流,傑奎琳光彩奪目。

她改變了JFK,改變了白宮,也改變了美國。她讓白宮煥然一新,她讓甘迺迪家族成為了「美國皇室」,高貴眩目,讓國民如同今天的英國子民,對第一家庭心生嚮往與敬仰。她出席的宴會,她永遠是焦點,外事活動中她用得體的姿態,華麗的衣著打造霓虹外交,讓法國戴高樂總統公開承認自己折服於第一夫人的魅力。

後來JFK死於槍口,就是電影開始的故事。丈夫的腦漿和血液濺了傑奎琳一身,但傑奎琳緊緊抱住JFK碎掉的腦袋,並嘗試撿回碎片拼回去,美國總統,她的丈夫,不能就這樣尷尬的死去。雖然傑奎琳對這場婚姻並不是百分百的滿意,丈夫四處留情(夢露甚至直接打電話威脅要上位),而且並未盡好一個丈夫應盡的義務,可是這是第一家庭,萬眾矚目,讓傑奎琳享受了無上的榮光。

傑奎琳其實很自私,虛榮,她不允許自己變得平庸甚至卑賤(像林肯的妻子一樣貧窮落寞),她不願換下佔滿腦漿的粉色套裝,要讓大家「看看那個兇手都做了什麼」。她要求丈夫的葬禮達到林肯的規模,親自確認每個細節,要求聚集大量的名流政要,在那個提心弔膽的年代,這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可她是傑奎琳,她覺得丈夫值得這一切,更明確點是她自己值得這一切。她是第一夫人,她翻遍整個華盛頓,只為找到一塊完美的黑紗,擋住她的脆弱與憂傷。她在白宮裡換上一件件禮服,四處留戀,留戀這座帶給她無限榮譽的白房子。她讓記者別寫她抽菸,儘管她煙不離手。

不再是第一夫人後,她也仍然是報紙頭條的常客,嫁給希臘船王,出現在各種葬禮上(RFK,船王,兒子),即使全身黑,她也仍然光彩照人。她的一生即是傳奇,沒有哪一個女人可以和她相提並論。所有人心中獨一無二的傑奎琳。她永遠光彩奪目。

片子中印象最深的是在飛機上的一場戲,副總統詹森宣誓就職後,周圍人叫他總統先生,傑奎琳下意識的看了過去,卻又突然表情憂傷。因為她意識到,總統先生從現在起永遠不是偉大的JFK了,傑奎琳也不再是第一夫人,丈夫屍骨未寒,她也即將失去往日的榮光。

總體上電影不錯,在傑姬的情感性格上下了大功夫,片子集中在傑奎琳的身上,全片基本上每個鏡頭都是她,各種特寫,其他人被弱化,不過這也很好的說明了傑奎琳十分自我的特點。

娜塔莉貢獻了神級演技,雖然和傑奎琳外貌差別較大,可是一些非常主觀的方面(口音,神情,姿態)模仿的完美無缺。她演出了傑奎琳的高傲,虛榮,控制欲,也演出了傑奎琳的脆弱,悲傷,較為成功的復刻了人們心中的傑奎琳。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女主,娜塔莉是我最喜歡的女演員,祝她好運。

帕布羅拉雷恩作為一名智利導演,較為成功的將一個並不熟悉的美國公主故事講好,獲得了美國人的認可。近年的《神父俱樂部》、《追捕聶魯達》、《智利說不》質量都不錯,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PS:並不覺得傑奎琳本人很好看,難道是審美差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