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魔鬼

2017-01-15 03:01:27

小姐,我邀請你在汽車後備箱歡度今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伴著高音薩克斯瘋狂激越的曲風,年輕無敵的馬克開著美髮店老闆的保時捷跑車,在霓虹閃爍的夜色中高速飛馳。也只有在那一瞬,他才覺得生活的煩惱與艱辛永遠也趕不上自己衝刺的步伐。
 
充滿刺激感的跑車把馬克迷得神魂顛倒,以致於從車庫裡臨走前,他仍不忘輕撫著她光潔亮麗的肌膚,以便多纏綿一小會兒。馬克對跑車的這種迷戀心態無疑是情色的,因為在外人看來,他和他的跑車更像是一對甜蜜的伴侶,只有彼此融合才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速度。
 
為了參加兩天後人生中第一次公路汽車賽,窮得叮噹響的馬克想盡了一切辦法。本想借用老闆的保時捷,但比賽日那天老闆偏偏要用車;後來,馬克幸運地碰到了往屆車賽選手保羅·弗朗,本想向他求教如何獲得人生的第一輛賽車,但後者灌輸的雞湯並無實際用處;接著,聰明的他開始忽悠一個印度人入伙,想要從汽車經銷商那裡騙取購車的貸款,可印度人的中途「叛變」搞砸了計劃;無可奈何的馬克,只好找到車賽的主辦方想要更換車型,卻遭到了拒絕。他舉著那隻孤伶伶的參賽號碼牌「9」,在門口呆呆地看著,似乎一切都難以改變,自己還是不得不遵守物質社會的遊戲規則。


回歸平靜乏味的打工生活,美髮店里有錢的中年女顧客挑逗著年輕俊朗的馬克「給我洗頭的時候你都在想些什麼哩?」,「在想我媽媽!」馬克的回答令她有些失望,但經驗豐富的女顧客總是能打開通往年輕男孩內心世界的隱秘大門。在得知馬克的腦子裡塞滿了名貴跑車,並熱切想要一輛保時捷去參賽,她便暗示性地給了他三條建議「買一輛、租一輛,或者討好有保時捷的人」。在不動聲色地寫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後,她故作優雅地開著自己的保時捷緩緩離去。
 
在得知租用一天保時捷需要15000法郎後,馬克不得不鋌而走險,騎著自己的小破摩托車,帶著給客戶送假髮時認識的可愛姑娘米歇爾,一起去車展上偷些配件,心想能賣個好價錢。閉展時無處可走的他們躲進了汽車的後備箱裡。
 
♀:然後呢?
♂:什麼然後?
♀:我們現在怎麼辦?
♂:不怎麼辦!
♀:「小姐,我邀請你在汽車後備箱歡度今宵」,要是你這麼跟我說,我還以為你是個瘋子!
♂(音量很高):小姐,我邀請你在汽車後備箱歡度今宵!你還是覺得我瘋了嗎?
……
♀:曾經有一位男士想在他的車裡跟我發生關係……
♂:因為一個擁有保時捷又想跟你上床的男人,比一個開摩托的要值得的多
♀:他很帥,摩托車上那位!
♂:我是第一個騎摩托的!我愛你!
 
此時的馬克和米歇爾已經互生好感,在炫麗展燈的照耀下,兩個來自社會底層的普通年輕人坐在邊旋轉邊解體的香車裡,彼此深情地注視著對方,如此的浪漫優雅令他們沉醉不已。


夢醒時分,他們還是不得不坐上小破摩托,回到現實中去。令人感動的是,米歇爾願意賣掉她自己的財物,去幫助馬克實現他的賽車夢。兩人帶著所有值錢的家當,一路邊玩邊走。其中,那面巨大的鏡子格外有趣,導演傑茲充分利用了蒙太奇的優勢,剪出了魔術般的夢幻效果。伴著輕快的音樂,鏡里鏡外的他們沉浸在彼此甜蜜的青春爛漫里,想必所有看到他們的路人都會艷羨不已吧~

不幸的是,典當得來的錢還不夠租車費用的零頭,馬克終於翻出了衣兜裡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勇敢地撥通了有錢女顧客的電話,打著送假髮的幌子去時裝展上找她。憑著自己的機靈勁兒,馬克討得了女顧客的喜歡,以致於在她的汽車裡,免費獲得了一次性服務。當時馬克激動極了,但事後仍然冷靜地拒絕了她更進一步的邀請,回到了米歇爾的身邊。
 
絕望的他帶著米歇爾,從街邊偷走了一輛保時捷,可后座藏著的一隻楚楚動人的小白狗卻令他苦惱不已。他索性丟下車,帶著米歇爾去了老闆家的車庫。眼看毫無辦法的馬克,想到了辦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留下張字條,先順走老闆的保時捷再說!

他們如同兩隻衝破了社會牢籠的小鳥,一路狂奔到賽場附近的旅店。不善吐露情感的馬克開始滔滔不絕地給米歇爾講著駕駛技巧,希望她在次日的比賽中做副駕駛員,以便更好地指揮自己減速、拐彎。這時,米歇爾用自己柔嫩的小手摀住了馬克冰冷的嘴:
 
♀:別想這些了。
♂:這很重要。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米歇爾把手放回自己的肩膀,深情地看著馬克。
 
半夜,米歇爾拿出他們僅剩的財產——投影儀,給馬克一邊放映自己過去的相片,一邊講述著她自己的故事。可講著講著,米歇爾就睡著了,馬克終於忍不住親吻了她的小手……
 
(次日清晨,比賽日)
窗外賽車的飛馳聲吵醒了熟睡的米歇爾,馬克傻傻地站在窗邊。他誤了人生的第一場車賽,相比理想的逝去,換來的是溫暖大床上一直陪伴他左右的愛情伴侶。抒情的鋼琴曲再次響起,馬克看著突然脫光衣服的米歇爾,驚訝不已,隨即他的表情像是被印在了負片上,被一圈圈地慢慢燒燬至空白。

 
本片原名《Le départ》(譯名:出發),是波蘭導演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受邀在國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榮獲第17屆(1967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中的馬克由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讓-皮埃爾·利奧德飾演,米歇爾則是由凱薩琳-伊莎貝爾·杜波特飾演。巧合的是,這兩位主演在一年前剛剛共同出演過戈達爾的影片《男性,女性》,再加上本片輕鬆愉悅、叛逆味道十足的風格,以及貫穿始終且帶有明顯敘事色彩的音樂,使得它天生就帶有新浪潮電影的明顯印記。
 
 
消費主義符號無處不在
 
影片一上來就對馬克的那輛小破摩托和老闆的保時捷跑車作了鮮明對比,結果是摩托停在原地久久發動不著,而保時捷卻帶著馬克一口氣狂奔了數十里。但買不起跑車的他也只能偶爾過把癮,還車時也不忘把里程數調回原來的數值,以防被老闆發現。
 
不論是在賣車行還是車展上,鏡頭中都有諸多對汽車漂亮外形及標牌的正面展示。更為明顯的是,在馬克要去送還騙來的保時捷一場戲中,心情沮喪的他不小心追尾撞倒了前面的摩托車。這裡傑茲選用了大全景,畫面的背景包含街道邊的汽車海報,前面是馬克和摩托車主在那裡大打出手,不時穿插海報里駕駛員的面部表情和路人圍觀及交警介入的畫面,充滿著無限趣味,和新浪潮「悍將」戈達爾在其早期電影裡「植入」的大量廣告畫面十分相像,卻與周星馳「晚期」電影裡的同樣做法在意圖上相去甚遠。



前有汽車展覽,後有女模特身著三點式的時裝秀。傑茲再次用同樣的特寫拍法,給我們傳達了香車和美女在資本主義消費觀裡的相似性,即它們都可以是商品。當時來自社會主義國家波蘭的傑茲,對西歐(本片在比利時拍攝)資本主義世界的種種風貌格外著迷。他覺得這裡的消費海報與波蘭的政治海報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只是前者賣的是商品,後者賣的是思想。


 
我們可憐的馬克整日在美髮店里那張巨幅女性海報前晃悠,想必也見怪不怪了。他們已經習慣了身邊的這些符號,並把它們視作自己社會地位高低的標誌,比如出入美髮店的有錢女顧客和買得起跑車的有錢老闆。

 
有趣的是,在導演傑茲的早期從影生涯中,汽車也曾成為他個人身份的重要標誌。首先是拍攝《沉默的怒吼》期間的那輛紅旗轎車;接著用本片《出發》的版稅購買了更為豪華的福特野馬,後來賣給了戰後波蘭偉大的流行歌星Czesław Niemen. 波蘭著名導演Marek Koterski也曾回憶道:「傑茲回訪羅茲電影學院時穿的時髦服裝和開的名貴汽車,讓我們艷羨不已!與他的財富、自信和國際事業相比,我們更像是一群鄉巴佬!」如今,傑茲的座駕已換成一輛老式奔馳,這更能凸顯出他本人年齡的滄桑和風度的優雅。

 
男主人公的「童年期」
 
幼稚是傑茲電影裡男主人公身上經常會出現的特點,他們往往做著和自己真實年齡不相符的事情,有時又無力承擔責任。馬克會在電話裡大吼大叫,對著米歇爾高聲講話,在賣車行戴著假髮、朝銷售人員揮舞著拳頭,車展上吹著紙炮玩等等。即便當自己丟下偷來的保時捷,也不敢去承認錯誤,只好由米歇爾給加油站打電話去圓場,說是「自己不懂事的小弟弟給您開了個無關痛癢的玩笑」。可以說,馬克的「童年期」還未結束,他正處在未成熟與成熟的臨界,還或許是因為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才讓他作出了具有保護意義的「心理退化」。


香車還是美女?
 
馬克身上攜帶著年輕人普遍具有的反叛性格,厭惡被老闆呼來喚去的低賤工作,厭惡貧窮而又平淡的生活,但還是不得不對現實屈服,在條條框框裡苦命掙扎,想盡辦法去實現自己的賽車夢。即便最後也不知是真的睡過了,還是本就不想放棄比理想更珍貴的愛情,那主動卸下理想包袱的一瞬,使得自己又輕盈地飛回了現實。片中只有兩處可以明顯體現出馬克對米歇爾的感情,一是兩人在後備箱裡過夜時馬克隨口吐出的「我愛你!」,正是這一句無心之語,卻一下子把兩人拉到了那輛夢幻豪車裡一圈圈轉啊轉;二是片尾馬克趁米歇爾講故事睡著之際,偷吻了她的小手,同樣羞澀的舉動更顯出馬克內心深處對米歇爾愛戀的真摯。



這與戈達爾在《筋疲力盡》裡的人物米歇爾(他怎麼可以也叫這個名字!難不成是傑茲想致敬?)有所不同。馬克雖叛逆,但關鍵時刻還是會朝現實低頭,而米歇爾自始至終都未曾想過要妥協。不過,這樣的結局處理,似乎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預示了兩位導演(傑茲與戈達爾)的電影風格走向。雖說他們早年都曾學過人種學,拍過年輕人反叛社會的片子,但戈達爾卻如自己片子裡的米歇爾一樣,以其一貫的驚人作風延續至今(據說2018年「疙瘩」又要出新片了),而傑茲後來作了轉變,其後期作品也少了幾分年輕時的個性,但其格外強調的藝術風格卻始終貫穿在他的影像里。
 
 
伴隨著米歇爾和馬克的人像在負片上先後被燒燬,在賽車夢破滅的終點上迎來的將是新生活的起點,他們仍要繼續面臨「出發」的問題,而螢幕外的我們卻也要在不懈追求理想和愛情的道路上艱難地走下去......


——生命本就孤獨,電影陪伴終生!

作者:小魔鬼
公號:二十世紀電影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