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玩命直播 Nerve

监控者/玩命直播/真心话vs大冒险

6.5 / 140,671人    96分鐘

導演: 亨利喬斯特 艾瑞爾舒曼
編劇: Jeanne Ryan Jessica Sharzer
演員: 戴夫法蘭科 艾瑪羅伯茲 Samira Wil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北島淳子

2017-01-12 18:53:06

24小時多人同時在線的Online Game。


2016年7月在美國上映的《玩命直播》於今年1月6日正式登陸國內院線。該片的兩位導演亨利·朱斯特和阿里爾·舒曼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他們曾先後共同執導過《鲶魚》(2010年)、《靈動:鬼影實錄3》(2011年)、《靈動:鬼影實錄4》(2012年)以及《病毒》(2016年)在內的5部影片。《病毒》與《玩命直播》同樣都是去年7月在美國上映。

《玩命直播》的編劇之一傑西卡·沙澤爾也是一位導演,比較著名的作品是2005年一部由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主演的劇情片《不再沉默》,傑西卡·沙澤爾同時擔任該片編劇。

電影女主角為美國著名影星茱莉婭·羅伯茨的侄女艾瑪·羅伯茨。好萊塢四小花旦之一的艾瑪生於1991年,在《玩命直播》之前她就已經參演電影電視劇數餘部。拍攝首部電影作品《美國毒梟》時年僅8歲。男主角戴夫·弗蘭科也曾在兩部《驚天魔盜團》中出演Jack這一角色。

影片主要敘述的是一個風靡紐約的直播遊戲——「玩命直播(Nerve)」,它的玩法是進入遊戲後可選擇兩種身份:玩家或觀眾。玩家接受觀眾發出的挑戰,完成即可獲得相應獎金,最終觀眾數量最多的兩位玩家進入決賽,最終勝利者獲得全部獎金。

當然,是遊戲就有規則,「玩命直播」的規則就是玩家必須全程用手機直播,淘汰方式只有「淘汰」或「退出」以及不可向任何人告密。

艾瑪·羅伯茨飾演的Vee和戴夫·弗蘭科飾演的Ian就是這場遊戲最重要的兩個玩家。

電影受關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題材迎合當下熱點,以「網路」和「直播」兩個話題作為故事的切入口。有關網際網路或在電影中出現社交網路介面的電影不在少數,除了《社交網路》以外,我最先想到的是2014年一部由喬恩·費儒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片《落魄大廚》,在此片中主角頻繁使用的社交網路是Twitter。

兩部片子相似的地方是,片中角色都是以「使用者」的身份進入故事中,藉以社交網路的某種形態去構建劇情並產生群體效應。

而「手機直播」這一當下極為熱門的話題到目前為止幾乎還未在電影作品中出現過,所以「新穎」是電影帶給觀眾的第一感覺。

電影的主要角色是高中生,「玩命直播」的出現讓他們為之狂熱。即便是一個虛擬的遊戲,它的設定也與現今的直播形態有相似點,諸如直播互動、觀眾付費、主播獲得收益等。

通過「直播」這一素材的引入,電影的受眾群體就被定位在了年輕人身上。在不探討片中各種細節或技巧以前,至少它是年輕人願意看的東西。

為配合片長,電影開場3分鐘就切入正題,由Vee的好友Sydney發送給Vee的一個連結開始。再到第12分鐘,向來被動低調、只活在別人影子裡的Vee決定以「玩家」的身份參與「玩命直播」,並迅速接受了挑戰。

在第一個 「親吻陌生人」的挑戰中,Vee選擇了坐在餐廳手裡拿著她最喜歡的《到燈塔去》這本書的男生Ian。Ian同樣正在「玩命直播」的遊戲中,接下來的劇情就是從他們之間展開。

從一起進城、換上綠裙子、離開商店再到紋身、幪眼騎摩托車在2分鐘內行駛60碼、參加派對……兩個人接到的一系列挑戰讓劇情看上去充滿刺激,場景佈置也非常接近於類似電子遊戲的跳躍畫面感。

但是「玩命直播」中的所謂「民主」其實不過就是讓觀眾來操控玩家,玩家是這個遊戲中被動的一方,掌握主動權的觀眾雖然不是只有一個人,但也是通過投票來決定玩家將要完成的挑戰任務。

電影的主線是這場「玩命直播」的各個環節各種挑戰,分支則體現在角色之間的關係上。最明確的是Vee與同為玩家的Ian擦出了火花,但他們又不得不完成觀眾發出的挑戰。還有Vee與閨蜜好友Sydney之間,在原本就不算融洽的關係上,又套上了「競爭對手」這一身份。

後半段的敘述中,遊戲的設定概念逐漸淡化,角色間的關係更為突出,玩家的個人意志也有了顯現。主要表現在Vee身上,她開始對這個遊戲產生困惑,對真實與虛擬產生懷疑,並試圖向警察告密。

從Ian把Vee帶到派對上只是為了達成任務,再到Vee與Sydney的姐妹互撕其實也有觀眾促使的因素,還有後來觀眾要求Vee完成Sydney沒有做到的高空任務。這不僅讓Vee感覺到了遊戲的危險性,而且再次點明了玩家是這場遊戲裡被控制的那一方。

Ian告訴她:「我們都成了這個遊戲裡的囚犯,這是遊戲裡的第三種身份。」——這句話突出了「玩命直播」中的人物處境,再次強調「被動」的狀態,並且也讓一直潛藏著的暗線浮出水面。

「誰先開槍」的終極對決,是將重心由「直播遊戲」逆轉為「人性揭露」的具體表現。「你是從犯」的簡訊讓那些從頭到尾都跟著起鬨的觀眾感覺到了不安並紛紛退出了「玩命直播」。

「玩命直播」的危險是基於它依附著網路。原本平凡普通的高中生因為玩了這場遊戲而陷入了困境,她的一切都曝光在手機鏡頭下,被放大被圍觀,觀眾數量的飆升也讓遊戲變得越來越危險。身在遊戲中的玩家不得不以違背自身意願的方式來繼續遊戲,不受控的狀態使之變成一個處在懸崖邊緣的牢籠,而玩家就是隨時都會墜落的囚犯,密不透風的網是所有圍觀者共同織起來的。

被控者在遊戲中的結果必然是由操控者造成的,這一明確的旨意也可代入到真實生活中存在的這個網路世界。電影則是想要說明:每一個處於網路之中的人,即便是披上「匿名」的外衣,仍然需要面對事件產生後由社會做出的對人性的批判。參與即是從犯,沉默也不代表抗議。聯想到各種在網路上發生的事件,被曝光的人,無論公眾人物還是素人,都像全身赤裸地站在網友面前,被迫活在非議和輿論的陰影之下。

從網路連接人性,虛擬揭示真實的取材雖然在不少電影中也出現過,但是以這種能被大眾接受的新型形態探討一個常見的現狀,揭示出陰暗面並引發思考的設定還是值得成為電影素材的,至少電影所體現的價值觀是正確的。

當然這個大框架底下的各個小細節還是存在不少漏洞,對於「玩命直播」中決賽的設置顯然過於簡單草率。時限只有24小時的遊戲,前面一部份環節緊張之餘,決賽的場面勢必也會給看電影的觀眾留下期待,但是電影中的結局的處理方式實在稱不上用心。Vee、Ian和Ty三人合演的一場戲讓故事歸於一種美好的結尾,也讓電影保證在一種不過度的合理範圍之內。但如果不設計成「駭客才是正義」的指向也許會更貼題一些,譬如讓「誰先開槍」真正發生或許會讓結局變成另一種呈現。

Vee與Sydney對撕,撕完又和好的情節似乎標誌了電影不可抹去的爛俗青春片的影子。構思有創意而揭示不夠深刻也是電影存在的問題。還有一點編排的問題,例如Sydney與Ty兩人在派對上有過一次對話,但卻沒了下文。

《玩命直播》的攝影和美術設計可能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配樂也同樣是點睛之筆。紐約城市中的霓虹燈光、直播介面的彩色字體、人物服裝的色彩搭配,衝擊視覺的螢光色配合各種曲風的BGM,與「玩命直播」中的遊戲關卡相互融合,營造出了繽紛絢麗、明快動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

整部電影出現了幾十首配樂,Wu-Tang Clan原唱的《C.R.E.A.M.》是唯一一首說唱歌曲,也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首,片中小Vee的跟唱非常好聽。

螢光燈產生一種科幻感,變幻的畫幅與特殊的色彩搭建出一個獨立的遊戲世界,每接到一個任務就似完成一場進階。摩托在大橋上穿梭而過,摩天大樓林立的水泥森林中佈滿的彩色IP訊號讓整座城市陷入一場緊張感十足的新奇遊戲。無知者圍觀,迷失者依賴,最終玩家晉陞成囚犯,被圍困在這個繽紛絢爛,光怪陸離,瘋狂又詭異的魔幻世界裡。參與者不可逃脫,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將遊戲攻破。

文章首發於【www.dumovie.com / Dumovie APP / 公眾號:Du電影 2017.1.11推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