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香港明日/缘来说再见(港)/It'sAlreadyTomorrowinHongKong
導演: Emily Ting2017-01-11 08:15:1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已是香港明日」,乍看這樣一個中文片名,不知有幾分可能又被認為是書寫港人撕扯心態的電影,尤其是在這幾年陸港關係並非融洽和諧的背景之下。
其實,這是一部輕鬆浪漫的愛情小品,無關政論時局。香港璀璨瑰麗的夜色中,身份都是美國人的男女主角一年間兩次邂逅,walk & talk,邊走邊聊,飲美酒吃美食,輕鬆愜意間途經無數香港地標美景,兩人微妙曖昧的感情,就在這走走停停間隱秘不宣。
電影英文名是 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純英文對白,2015年出品2016年公映。上畫之後,評論口碑不俗。港譯片名「緣來說再見」,倒是頗有幾分劇透之嫌。
導演是出生台北後移居美國的丁怡瑱(Emily Ting),編劇也出自她手,改編自她曾經旅居香港5年期間的真實經歷。
電影的形式像極了理察•林克萊特老師的經典之作「愛的三部曲」。從男女主同框開始,即開啟了walk & talk模式,兩人一路行一路聊,情節完全靠對話推動,卻並不沉悶。時長不到80分鐘的電影,95%都是兩人對話的場景,都市男女面對突如其來的感情,心中的渴望、試探、緊張、討好、喜悅、糾結、掙扎、克制……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被恰到好處的一一呈現。
戀愛還是得叨逼叨
熱戀中的人常會用這個詞兒來形容他們的美好狀態,無話不談。觀察那些日子過得滋潤的兩口子,順暢有效的溝通,是必備的要件。真正要了親命的,不是話多話密,不是吵架拌嘴,是無話可談,是不想理你。
兩個人從開始接觸,到互有好感,你說的我願意聽,我聽完了願意回應,還恨不得多回應。語言的一來一回中,建立了解和信任,增進好感和迷戀。放在哪個年代和時空,這都是戀愛該有的樣子。
丁怡瑱老師為男女主設置了特殊有趣又形成對照的身份。男主是工作生活在香港十多年的紐約帥哥,金融業人士,理想卻是寫小說,能講粵語,愛香港大排檔;女主是美籍港人,父母移民美國洛杉磯,她不懂粵語,拒吃「鳳爪」,全盤西化。
男主初次偶遇迷路的女主,自告奮勇帶路,兩人從簡單的天氣工作愛好聊起,漸至家庭和生活背景。行至目的地,女主突發奇想去酒吧,酒未喝完,因男主聊天中的一點兒「小隱瞞」不歡而散。
一年之後,男主告別金融才俊身份,追逐文學,正裝變身休閒裝,天星小輪上再度偶遇女主。兩人繼續walk & talk,逛街,喝酒,吃飯,逛街……氣氛輕鬆親切,話題更是廣泛深入,身世和成長,職場與夢想,愛情與婚姻,東方和西方,身份差異和文化認同。丁怡瑱老師把對話寫得拍得真實可感,充滿生活趣味,兩位主演在鏡頭前鬆弛自信,更為這場對話之旅加分不少。看有香港媒體寫到,男主Bryan Greenberg 和女主Jamie Chung 現實生活中已經是一對準夫妻了。
戀愛還是得軋馬路
戀愛不能只是請客吃飯看電影逛商店滾床單,軋馬路這種方式,你能看出對方不會走個兩公里就氣喘吁吁,這是有個基本的好身體,還能讓微妙的情愫在這個城市的空氣中發酵、放大。比如,男生心如鹿撞,盤算著「什麼時候拉起她的手,才不算唐突莽撞」,女生芳心亂顫,心說「你再不牽老娘的手,姑奶奶就要回家了」,這時你們的十指纏繞,遠比在餐廳影院實現浪漫得多嘛。
當然,如果你生活的城市適合漫步,氣候溫和,景色美麗,有山有海,有高低起伏,有設計規劃合理的行人步徑,有高檔酒店也有食肆排擋,有隨處可見的便利店,有發達和人性化的公共設施,這對談戀愛的人簡直就沒挑了。香港就是這樣一個城市。
丁怡瑱老師深諳此點。她拋棄了香港的日景,把男女主兩次邂逅全安排在了夜色中,隨著兩人的走走停停,盡顯香港夜景的璀璨瑰麗。
男女主第一次相遇,漫步走過上環soho區、中環、半山扶梯、中銀大廈、滙豐大廈、蘭桂坊;第二次相遇,途徑中環碼頭、星光大道、維多利亞港、重慶大廈、廟街、佐敦道;兩人搭乘過天星小輪、雙層巴士、紅色的士,漫步時背景也有叮叮車駛過……這幾乎可以當成香港風光宣傳片來看啦。但這些元素的呈現手法自然流暢,並不刻意。
作為一個深受香港流行文化影響也去過不少次香港的70後來說,看到這些已成文化符號的地標性建築和公共設施,深感熟悉親切,好像又漫遊了一次香港。
一場夜色無邊春夢無痕的walk & talk後,男女主的情路何去何從,導演給出的是個開放性結尾,答案交給了觀眾。有個好消息是,因作品深受好評,導演已經認真考慮續集的創作了。我表示非常期待。
同樣是看香港媒體的報導,因為大量拍攝是在室外完成,數個場景的拍攝均有黑社會滋事「監製需要出面談妥並交付保護費才能繼續拍攝,如斯敗類,實屬港恥」,也算是花絮了。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