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殘酷大街--Mean Streets

穷街陋巷/罪恶大街/残酷大街

7.2 / 120,133人    112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馬丁史柯西斯 馬迪克馬丁
演員: 勞勃狄尼洛 哈維凱托 David Proval 艾咪羅賓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灰色Ill幽默

2017-01-09 03:03:36

搖滾青年斯科塞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覺得電影配樂的水準可以分成五個層次,第一層是相互矛盾、第二層是毫無關聯、第三層是營造氛圍、第四層是描述人物內心、最高層次是文化內涵。馬丁斯科塞斯是所有導演中把美國流行音樂吃的最透的。如果刨去電影中配樂所傳達的文化內涵,這部電影只能算是黑幫犯罪類的中下游水準。
      電影於1973年十月上映,片名《mean streets》直接就讓人聯想到滾石樂隊72年的神專《exile on main street》。專輯《exile》代表了搖滾樂的一切精神,表現為混亂、放縱、隨心所欲,但搖滾精神的核心就是青年精神(teen spirit),或者可以成為叛逆精神。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把這部電影與馬丁之後的幾部黑幫電影區別開來(《好傢夥》、《賭城風雲》),因為那些電影中的人物以壯年、中年為主,而《mean streets》裡的重要人物幾乎都是青年。所以我給這部電影的定位是斯科塞斯最「搖滾」的電影。
       說完了背景,再談主題,本片的核心是青年(叛逆)精神的消亡。雖然縱觀全片查理的戲份更多,但喬尼才是真正的主角,因為他就是青年精神的象徵。愛把妹、愛賭博、亂花錢、愛打架、見人不爽就開打、愛嘲諷人,這個人物形象就是那個年代青年們理想中的形象。影片開始時四個青年找人要錢一言不合就開打,青年精神彰顯無遺,但是由於生活壓力、家庭壓力、宗教壓力等各種原因,幾個主角分別融入了社會規則,只有喬尼依然我行我素,查理給他找了工作他直接跑掉,麥克找他還錢他置之不理。查理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喬尼,實質是幫助他融入社會規則(還錢,找工作),他多次稱「喬尼」為小孩子,影片後半段查理與喬尼爭吵,喬尼大喊「你幫了我什麼,你根本沒幫我」,喬尼只想繼續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保護自己身上的青年精神不被扼殺。所以最後的結局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社會規則終究容不得青年精神的存在,借子彈將其扼殺。
        上面寫了這麼多看似過份解讀的文字,言歸正傳,支撐上述觀點的論據就是斯科塞斯的配樂。這段主要內容關於音樂,沒有興趣可以跳過。電影第一幕中《be my baby》的使用被滾石評為「搖滾樂在電影中的30個最佳時刻第一名」。上世紀60年代是搖滾樂最巔峰的年代,而《be my baby》是前英倫入侵時期最經典的單曲,對於70年代的觀眾而言幾乎鼓點一響起就夢迴63年,而後電影分別使用了數首girl group經典(Please Mr. Postman、Shoop Shoop Song 等)和數首搖滾經典(Jumpin Jack Flash、I Looked Away等),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搖滾樂的使用越來越少,古典宗教音樂的使用越來越多,配樂就從側面暗示了搖滾精神的消亡。順便提一下流行音樂背景,隨著70年beatles的解散、72年貓王的去世,主流音樂界都不看好搖滾樂的傳承,70年代前期的白人主流音樂是從古典音樂中找尋靈感的prog rock,而朋克運動還未開始,搖滾樂處在最低谷的時期。可想而知這麼一部「搖滾電影」對經歷過搖滾巔峰的美國人民的吸引力。
         朋克運動從75年才開始萌芽,但電影裡已經用到了punk一詞,這算不算一種變相的預言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