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lx007

2017-01-07 07:18:46

為接受孩子「長大了」而做準備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92分鐘的電影很緊湊。有些情節比較起伏緊張,還是讓女兒比較擔心。但總體上還是對孩子們很友好的影片,也傳遞了很多積極的觀念。

小男主人公盧克送小北極熊回到媽媽身邊,讓他們母子團聚,一起回歸自然;盧克的媽媽也找到了曾在浮冰上遇險的兒子。皆大歡喜,溫情滿滿。

但是,除了北極歷險、萌寵動物、熱愛自然、親情團聚以外,在情節的設計和台詞的安排上,仍舊會讓觀眾思考影片在追問的另一個問題:
如何看待父母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雖然,通過盧克的幾處獨白來直接說出盧克父親在生前對盧克說過的那些話會顯得有些生硬、直白。但是,不可否認,確實有些孩子的父親會這樣像教科書式地直接把人生態度傳遞給孩子,例如:
「當其他人失去理智,你還能保持清醒;當別人都懷疑你時,你還能相信自己,你就能在壓力下不斷成長。」
「如果你能把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價值、有意義,你就能得到這個世界上你想要的一切。但更重要的是你會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這樣的態度激勵著少年盧克,支持著他去實現把小北極熊送回到媽媽身邊的計劃。同樣,這樣的態度也激勵著盧克的爸爸在遇難前努力嘗試著把其他研究員帶離危險的浮冰,但最終仍舊因為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而葬身冰海。正如,北極嚮導Muktuk所說的那樣,在北極圈「人只要犯一點小錯,就『再見了』!」然而,沒有人責怪盧克父親的失誤,甚至Muktuk寧願讓自己承擔盧克父親的責任,保護盧克父親在眾人心目中長期以來早已形成的英雄形象。

換言之,整個故事的設計在補全盧克父親對盧克說的話:一位有擔當的英雄、真正的男子漢也同樣會犯錯,無論他以前多麼英明勇敢。他的擔當與勇氣並不會因為在危急關頭而難以辨清對錯,但最終被認定是錯誤的決斷,而改變人們對他一直以來的肯定與愛戴。這一點實際上也在Muktuk營救盧克的過程中得以再次體現。在危急時刻,Muktuk也只有隨機應變才能盡力保全盧克。但即便如此,在殘酷的環境面前,在變幻莫測的惡劣天氣面前,盧克的生還仍是一連串奇蹟巧妙銜接的結果。Muktuk一次又一次地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來做出正確的決斷,儘管在當時可能不能被其他人立刻理解。倘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極的危險是雙重的,不僅是源自大自然,還來自於人本身。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雙重風險的存在,讓這些執著於北極圈自然保護事業的科學家、志願者才更令人尊敬。

隨後而來的問題是,為什麼那些科學家、志願者會做出這樣冒險的職業選擇,就好像為什麼盧克會不顧自己的生命,也要堅持把小熊送回到媽媽身邊。

影片通過Muktuk與盧克媽媽在獲知盧克被鑽井平台工人搭救後的對話嘗試給出答案:
「他(盧克)想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你準備好接受了嗎?」
「如果長大就意味著受傷,我寧願不接受。盧克的爸爸不在,我無法忍受再失去他。」
「你無法忍受?雄鷹不是為了取悅母親,才飛翔的。他要有自己的生活,他的使命你把雄鷹關進雞籠,就會傷了他的心。你和維克特(盧克的父親)給了他的勇氣,他的固執也是你給的。你給了他聰明的頭腦和做人的原則,善良。你的兒子天生就是為北極,北極也需要他和他的精神。相信他。」

也許並不是每位母親都能選擇接受這樣的勸說而認同自己的孩子去冒險,無論是孤身送小北極熊找媽媽,還是向盧克父母那樣作為科學家、志願者在危險的北極或南極科考。但在這一刻,Muktuk說服力盧克媽媽。盧克媽媽在直升機上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成年北極熊不遠處,時刻有被撕碎的危險時,也確實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孩子,當然也包括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北極熊媽媽不會攻擊把小北極熊送回她身旁的盧克。當然,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故事,但在影院的那一刻,確實讓我鬆了一口氣,不僅是因為皆大歡喜的結局,更是因為盧克的媽媽堅定地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孩子,包括家庭長久以來對盧克的影響。

在電影以外的生活,遠沒有北極圈裡那麼險惡。但是,影片中所反映的親子話題,卻是幾乎每個家庭都面臨的。正如影片裡反覆強調的那樣,在小北極熊2歲半以前,他們需要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學習生存的技能。同樣,在我們的孩子成年以前,我們也希望儘量讓孩子們在自己身邊,把我們的價值觀、人生態度、為人處事的方法、審美情趣,甚至生活習慣、學習與健身習慣都帶傳承給他們。有些話語確實需要在恰當的情景,通過高效的溝通,直白地說出來;但更多的,可能還是要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或有意識,或無意間地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對此,作為父母的我們或許未必都做好了準備,就好像我們或許都未必做好準備去承受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傷痛一樣。但至少在那一刻來臨之前,在孩子們向父母展示他們「長大了」、讓父母不得不選擇完全相信他們之前,我們還有機會為此而做出更多準備,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