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畢業風暴 Graduation

毕业会考/ 毕业风暴(台) / 毕作亏心事(港) / 全家照 / 高考 / Graduation / Family Photos / Recycling Feelings

7.3 / 11,991人    128分鐘

導演: 克里斯汀穆基
編劇: 克里斯汀穆基
演員: 弗拉德伊凡諾夫 Maria-Victoria Dragus Ioachim Ciobanu Adrian Titieni 華蕾露安卓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石

2017-01-05 05:58:54

羞愧是個好東西


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中產階級的父親,為了不讓親身女兒重蹈自己的「失敗人生」,滿心籌劃女兒出國之路,但隨著一件件隱藏事件的暴露並發酵,最終土崩瓦解無力掌控,不得不釋然接受的故事。

可故事的外相和核心怎麼如此熟悉,又如此不同呢,觀影過程中多次感受到,這也太中國了吧,首先,升學壓力,高考,這個不陌生吧,舉全家之力供孩子上重點大學,稍稍有點能力的一定會安排孩子出國,本劇主人公,最起碼是公立醫院副主任醫生,單說這個工作就可以認識到許多高端人脈,家境殷實,女兒學霸,並有望拿到劍橋大學的通知書,他們有能力安排子女的一切,劇中父親從小讓她接受外語教育,補最好的補習班,是不是特別的熟悉,而且教育語境也是一摸一樣:我和你媽已經這樣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已經這樣了,不值得你留下來,也不希望你重複我們的道路,我要安排最好的給你,你應該過我認為你應該過的最好的人生...

然而,這並非中國版的子女升學記,故事的表相下隱藏了很多不堪,母親患有抑鬱症,整天煙不離手,頭痛腦熱,看似三觀超正的父親,卻是劈腿男,在精神上已經背叛家庭了,這已經是個支離破碎的中產階級家庭,只要女兒一出國,馬上土崩瓦解。

但因為女兒考試前的意外遇襲,讓這一切矛盾提前到來,父親盡力維持表象上的美好,他帶著知識份子最後那點倔強,做著他認為生命中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一拼,只要把女兒送出國,一切都後果他來承擔,可問題他能承受的了嗎?

劇中有個細節,他晚上開車回家,半路停下,在一個花叢里痛哭出聲。

雖然他在劇中不止一次對他女兒說,結果比過程重要,可是當他不得不為女兒去找關係托後門,他的內心其實是有道德負疚感的,在他同妻子那一通談話中,能感受到他內心的不安,人總是為自己不安的內心找出口,為不確定的東西去強調,為代價找去理由,如果他本質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根本就不會同妻子去商量,討論,跟女兒去解釋,去強調,只有當你心安理得,你就真的沒有任何羞愧感,並不屑於去找理由。

劇中我們至少能夠看出,他是個有職業操守的人,同事關係,同學關係和醫患關係,都處的不錯,他有作為知識份子的驕傲和誠實,並把這份驕傲言傳給了自己的女兒,雖然他內心裡對這份堅守已經失去信心了。

他結交了權貴,他跟他討厭的社會產生了「交易」他已經把自己變成討厭的人了,因果倒轉,他已經無力自洽了,後面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當她女兒在情婦家找到他時,他知道,他和她女兒所有的言傳都失去了價值,以前正常的關愛和溝通極有可能崩解!

回過頭來,這事兒要是放在中國,托關係,結交權貴,走後門,錢權交易,送紅包,已經不是潛規則,而是明規則了,中國人早就形成了道德自洽,而且心安理得成了生存工具,拼爹,拼名額,有後台,這事兒用起來得心應手,哪有羞愧感,哪有交流,哪有自省?

明明是大醫院的醫生,結交權貴不是應該的麼,大家都有不方便的時候,你幫我我幫你,你幫他他幫我,大家都盡力幫一幫,社會更和諧,收紅包不是應該的麼,為了讓患者放心,畢竟他們命都在我手上了?

是吧,反正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不這樣,別人也會這樣,理由一找,就變得心安理得。

這太熟悉了,熟悉的讓人覺得可怕,警長同學人脈豐富,了解到副市長急需換肝治療,於是把副市長介紹給了他,他可以提前安排副市長的換肝計劃並親自操刀,副市長一通電話打給會考委員會的會長,因為副市長保住了他妻子在市政廳的工作,當他第二天去找校長時,校長不遺餘力的計劃著作弊的細節,前後根本不需要談錢的事情,熟絡的像跟他的同學警長一樣,而當事情有敗露跡象,校長唯恐避之不及,車窗僅搖下來了一半,就斥令他不要再接觸了。

這一切是不是太熟悉了。

這就是這個國家的病根,他真正討厭的的根源,誰把這個國家變成這個樣子,人人自私且勢力,女兒光天化日下險些被強姦而過路人視若無睹,沒人做目擊者做人證,那女孩的男朋友就有可能是這路人中的一員。

為了逃離這個社會讓女兒出國接受更高段位人生歷練,就必須通過作弊,通過暗箱操作來把自己變成這討厭社會中的一員,然後自己自暴自棄,這就是劇中父親,乃至整個社會家長心中的邏輯癥結所在。

但最終能讓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他有羞愧,這羞愧里有對底線最後的堅持。

劇中父親在檢察官嚴重威脅之下,仍是拒絕在副市長病危之際的審問,這是對自己職業最後的堅守,在四面楚歌之下,坦然面對了家庭的解體,為自己犯的錯付出了足夠的代價,給妻子給情人最後的交代,最終坦然接受了女兒的決定,和聲細語間緩解了女兒內心的創傷,而不是以愛之名歇斯底里對女兒「恣意任性」橫加指責干涉,從而進一步加深父女之間的溝壑。

誰都有錯,誰都會犯錯,只是有很多人不自知卻引以為豪,因為社會就已經這樣了,也有些人逃避代價,從而把責任轉移到妻兒身上來,對婚姻對親人毫無感恩珍惜之心,更有人自甘墮落,明知犯錯,還把自己的子女也往錯誤的方向上引,因為結果比過程重要!

我認為,劇中的父親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感到羞愧,羞愧讓你自知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理由去嫁接給任何人。該放下,就必須放下。

我相信好人就有好報,女兒在他多年的教育下,仍保持住了最初的堅守,她沒有作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