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擺渡人 See You Tomorrow

摆渡人/酒国英雄之摆渡人/摆渡之人

5.1 / 795人    n/A

導演: 張嘉佳
編劇: 張嘉佳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陳奕迅 楊穎 張榕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子騰

2016-12-29 20:32:47

《擺渡人》讓半個娛樂圈和觀眾站在對立面,十年後我們回頭看,會發現這是場轉折


電影這一行業說到底,最終還是需要觀眾買單,所以我們可以縱觀世界各地,從香港,寶萊塢,巴黎,到電影天堂好萊塢,所有電影人追求的都是觀眾的認可和共鳴。雖然有些特別的獨立電影表明了你愛看不看的態度,但是也從來沒有出現國內這樣,你不愛看就是和我作對這樣的現象。
在《擺渡人》上映之後,豆瓣,貓眼等電影評論板塊出現了大量的差評。片方質疑是有大量水軍惡意刷評論,但是說實話,在我看了這些所謂的惡意水軍以後,還真沒有見過這麼多才多藝,腦洞奇大,變著花樣去評論的水軍。
按照我們通常的認識,水軍一般不都是刷個「哦」「嗯」「啊」「好喜歡哎」「好大」這些官方詞彙的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


還有這種

求高曉松心理陰影面積。

像這種水軍,真不知道請他們要花多少錢
而且,爛片就爛片吧,大家看完以後吐槽一下也就過了,畢竟生活還要繼續,而且很多王家衛,梁朝偉,金城武,鹿晗等人的迷妹也都表示演爛片不影響自己對偶像的愛。
可是也許是無法忍受《擺渡人》上映後受到的激烈差評,王家衛近日發出這樣一條部落格,並直言自己喜歡這部電影。

緊接著,各路明星紛紛轉發,表示對該片的支持,速度之快,口吻之一致,令人咋舌。
除主演梁朝偉、楊穎、張榕容、金城武等轉發外,黃曉明、范冰冰、劉嘉玲、劉亦菲、陳坤、周冬雨、馮紹峰等明星也紛紛力挺,甚至一向低調的周星馳,也發佈一張寫有「我也喜歡」的照片。
有接近半個娛樂圈的明星站出來為《擺渡人》的口碑站隊。
在這一瞬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且我也開始懷疑我自己,難道真的是《擺渡人》我沒有看懂,那一剎那我還有一點慚愧。直到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了一句我不喜歡。

我才恍然,這場景明明就是皇帝的新裝現實版。
當這部影片口碑在觀眾心中滑落谷底,惡評如潮的時候,一眾明星或因為人情,或利益,或是真心,紛紛站到了觀眾們的對立面。
當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演變成了一場特殊的資本遊戲。
投資+IP+小鮮肉+各種營銷炒作=大賣賺錢,任何作品只要有一定的粉絲量,有一定的噱頭,就可以改變成電影,然後躺著收錢。
《爸爸去哪兒》、《小時代》系列,《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盜墓筆記》,《同桌的你》都莫不如此。
那些認真做電影的人,反而得不到好的票房。那麼既然按照這個模式就能賺錢,誰還認真拍呢。
至於故事本身不好,觀眾體驗不好,只要能賺到錢,誰管他,買些水軍炒作上去,總有觀眾買單。
所以,這些傲慢的資本從純商業思維的角度,將這條玩法延續了下來。
但是他們不知道,觀眾不是傻子,我們看多了國外電影,欣賞水平自然會慢慢上去。要知道國產電影保護月之外,那些好萊塢大片時刻都在衝擊著我們的感官。
看完《血戰鋼鋸嶺》,《你的名字》以後,你還讓我怎麼直視《擺渡人》。
在整部觀影的過程中,很難體會到製片方的那種誠意,像這種對於觀眾本身的忽視,在國產電影中,時刻存在著。
張嘉佳手握著兩王一炸一溜順子,最後卻打成了這樣的成績,真不知道號稱改了100多遍的稿子是如何改的,我想他可能不適合作一個導演。
然而明星轉發過後,事情還沒有完結。

阿里影業發表評論質疑惡意差評。

甚至人民日報都站出來批評豆瓣惡意差評。
這讓我想起來小四在《爵跡》遭遇惡評之後痛哭:是不是只要我死了你們就能放過《爵跡》。其實在之前《小時代》系列遭遇惡評調侃的時候,小四沒有哭過,很詫異他為什麼會為《爵跡》哭。後來看了《爵跡》票房才發現,原來小四這次賠錢了。
而這次阿里影業策劃的一系列動作與小四的動機沒有區別,就是這部需要10億才能回本的《擺渡人》要賠錢了。
真是好奇難道小四沒想過《爵跡》票房撲街是本身質量就不行嗎?難道阿里就沒想過《擺渡人》本身的質量有問題嗎?將鍋甩給這屆觀眾和影評人,這邏輯真是醉了,觀眾花了錢,受委屈的不應該是觀眾嗎?
其實不僅僅從《爵跡》開始,從很早之前觀眾與影片製作方的矛盾,在最初投資+IP+小鮮肉+各種營銷炒作=大賣賺錢,這種思路下就已經埋下了。
只不過是觀眾們的水平在漸漸提高,而影視工作者們仍然故步自封,甚至刷新下限,這就與觀眾的欣賞水平不在一個平台了,出現了錯位,矛盾因此產生。
所以《擺渡人》的這次網路口水戰,最大的作用,就是為我們展現了中國電影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來自觀眾的,來自政府的,來自業內人士的。
雖然這次事件我們會隨著時間遺忘它,但是當以後我們轉身再看就會發現,中國電影的轉折點就是在這裡悄然開始的。
最後,如果影視工作者仍然認為是這屆的觀眾不行,不能沉下心來從影片本身出發,那麼最終也一定會被觀眾們所遺棄。
放一張圖鎮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