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擺渡人 See You Tomorrow

摆渡人/酒国英雄之摆渡人/摆渡之人

5.1 / 795人    n/A

導演: 張嘉佳
編劇: 張嘉佳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陳奕迅 楊穎 張榕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陌上糖

2016-12-29 13:48:31

從《擺渡人》說起,順便盤點2016有爭議國產片


關注這部片子是從一條路人部落格開始的:「擺渡人這次的案例教訓了我們,一個好人,做了一輩子善事,偶爾做一件壞事,就會身敗名裂,而一個壞人,偶爾做了一件好事,就會招牌發光,你說郭敬明要是偶爾能拍出佳作,還不得被人給誇死。」 這說的是誰?誰做了好人,晚節不保?一查,哦,王家衛。 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查票房,當時是3.3億。果然,但凡有話題性的電影,票房子億是跑不了的。由於電影這種檔期形式,無論好壞與否,話題性才是票房的保證。爛電影,票房開頭好然後直線下跌,賺得少點。好電影,票房是穩中有升,緩緩下降,賺得多點。那些光靠口碑就能炸票房的,一年能出一部就燒高香吧。今年有兩部,一是《湄公河行動》,二是《你的名字》,實屬難得。 好萊塢的片子就不算在內了,能引進的片子都是業界良心。只有平庸電影和好電影之分,沒有爛電影這個說法。 再之後,上豆瓣。入眼的是一水兒的一星……不得不說,那些一星短評寫得還真是有才,許多人不能從電影中得到樂趣,反而看影評看出了樂趣。所以說,機智或優秀的影評其實是很有市場價值的,只是收益模式還有待摸索。 再看看導演,張嘉佳。此公是通過雞湯段子獲得的極高人氣,受眾大多是些情竇初開的年輕小姑娘。年輕小姑娘嘛,單純,善良,剛開始體驗或甜美或痛心的戀情,無論事大事小,都會給它戲劇化,將感受無限放大。處在人生的這個階段,碰到張嘉佳,一碰一個準兒,就跟不諳世事的初中女生碰到郭敬明一樣,跑都跑不掉。所以張嘉佳獲得人氣,無可厚非。說老實話,心理早熟一點的,或年齡28再往上的人,喝這樣的雞湯,會覺得有點……餿。 對了,男性群體大多不會喝這樣的雞湯,倒不是因為他們真品出這雞湯有餿味,是因為他們壓根兒不感興趣,天性。給他們喝碗雞湯,還不如給個爆炸場景來得實在。 再看看演員陣容,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隱隱覺得有些不妙啊。無論帥不帥,他們是實力派。粉絲群體大部份都是熟女,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心理早熟一點的,或年齡28再往上的。」 讓他們來演雞湯段子,這……就有些尷尬了。私以為,你找黃曉明,吳亦凡,鹿晗來當主演,效果都要好得多。因為粉絲受眾剛合適嘛……不管他們有沒有演技。哦,說錯了,不需要演技,人在就行了。 有些報說,有人惡意評論刷一星。 有嗎?有啊!肯定有啊。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跟請水軍來刷的五星一樣多。 但你仔細讀影評,很多人是真正去了電影院,而且是懷著莫大的期望去的,因為片子裡有他們喜愛的演員,和,導演。他們想去看男神的顏,不只是顏值,更要緊的是顏藝啊!他們想去看個故事,不僅僅只是故事,而是一個可以感動他們的故事。然而…… 然而什麼,就不說了。我想我是可以理解他們的憤怒的。 有人說,豆瓣就是不待見國產電影。 是不是?是。也不是。 《長城》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片子,別的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大片可享受不到豆瓣觀眾如此熱情而不遺餘力的吐槽。注意!!我說的是享受!!!享受!!!享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為什麼?如前所說,話題性是票房的保證。你說,啊?差評還能是票房的保證?我說,還真是。一部中規中矩的片子不怕你吐槽,就怕你不知道。如果不是張藝謀一如既往地只講視覺不講故事,如果不是某小姐的神秘背景,如果不是小鮮肉們的實力面癱,我想,這票房還真到不了8+億。他們的存在讓一部中規中矩的片子有了話題性,讓更多人知道了,然後有些人去看了。然後,以我們廣大人民群眾的觀影水平看來……咦?還不錯誒,沒有豆瓣上說得那麼不堪吧……至少……至少比那個誰的《爵跡》好吧。然後,就有更多的人去看了。其他同等水平的好萊塢片子在中國收8+億?我想他們做夢都能笑醒。 不過《擺渡人》就懸了,它連中規中矩的標準都夠不上。有人說,它是張嘉佳的心披著王家衛的皮。我覺得說得很對。劇情嘛,它就像幼稚的人裝老成一樣做作蹩腳。然後請的又是實力派老演員,老成的人裝幼稚,也很吃力的。在演員,劇情,粉絲期待各種錯配下,都還有人覺得好,我也是服氣的。不過,這寬容的觀影標準才是真正的好導演,好編劇,好故事的噩夢。 同樣被吐槽的《我不是潘金蓮》,我想是輸在了上映時間上。這個叫做遇片不淑。它上映的時候正是《神奇的動物在哪裡》《你的名字》《血戰鋼鋸嶺》搶票房的時候,和別人一比,它的馮氏幽默的確顯得有些不思進取。可是再看看國產片的上映順序,《我不是潘金蓮》,《長城》,《擺渡人》一部比一部評分低,一部比一部遭受更多的吐槽。如果順序反過來……或有奇效。有的時候,同行的襯托不可小覷。而它也就不用每天半夜偷偷摸摸去刷幽靈場, 日均灌水五百萬。說起來,唉,也是丟人。 有人說現在的國產電影是「IP+明星+資本」的噩夢,只要有粉絲,大批非專業導演走馬上任,爛IP收穫資本無數,明星的作用是刷臉,而不是演戲。大吼中國電影藥丸。 我覺得吧,「IP+明星+資本」,玩兒砸的就只有《擺渡人》,其他的玩兒的都很好。中國電影票房增長不如預期有很多原因,但「IP+明星+資本」模式可不能背這個鍋。《尋龍訣》就玩兒得很溜啊,IP夠,明星夠,資本夠,故事夠,電影水準也夠。而那些不怎麼夠的,比如《盜墓筆記》,目標群體也就是IP粉絲和明星粉絲。吶……人家IP,明星和粉絲自娛自樂很開心,資本也很開心。嘛……只有想看個好故事的吃瓜群眾不開心。 有什麼好不開心的呢? 好電影那麼多,咋非要想不開花錢買罪受呢?2016年的國產好片子很多啊,《追兇者也》,《驢得水》,《羅曼蒂克消亡史》,咋沒見你們花錢去看呢?唉……輸在了沒有人去吐槽……沒有話題性。不過,公允地加一句,有的時候導演自己玩兒得嗨,無論從選材還是選角都往小眾的走,也不怪人民群眾不買帳。 唉,算了,最後向《湄公河行動》這樣低排片光靠口碑就翻盤的好片子致敬。一年一部,夠了! ps:私心祝願萌萌噠《動物方城市》能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