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擺渡人 See You Tomorrow

摆渡人/酒国英雄之摆渡人/摆渡之人

5.1 / 795人    n/A

導演: 張嘉佳
編劇: 張嘉佳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陳奕迅 楊穎 張榕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OK

2016-12-26 17:48:17

癲狂溫情蒸發灼熱傷痛


首先要說的是將張嘉佳的原作小說《擺渡人》改編成優秀電影這件事,本來就存在著極高的操作難度。原作小說是以非常酸腐、雞湯、孱弱的筆觸寫就的一篇表現愛之執著的情感故事,小說的整體內在思路,是要拼命讓讀者感受到書中人那失去的戀情之可悲可憐可貴,以此安慰、治癒那些同樣在失戀長河中迷失的讀者──這世界上有比你更糟糕的人生,你不是最痛苦的。可是現實真正的愛情生活絕不如張嘉佳小說那般蒼白空洞決絕不可理喻,要知道在他的小說中我們是看不到常人愛情關係之建立的真摯過程,我們感受到不到兩顆本來互不相屬的心是如何連到一起的。張一白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正是嚴格按照原小說拍出來的,於是我們看到了歇斯底里又荒唐不堪的情感生活,簡直要叫人無比懷疑作者此生是否真正談過一次戀愛,懂得愛情之多維與複雜。《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最低級別的表現失戀痛苦的電影。最高級別的是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在這部經典之作中,侯孝賢將吳念真那極端慘痛至近乎失真的失戀經驗轉換成了生命的自然律動過程,所謂天道不親。這是唯有大師才有的人生境界。

電影版《擺渡人》如果按照張一白的路子老老實實跟著原作走,很可能會變成一部治癒系電影。每年的日本電影界都會生產大量的治癒系電影(今年的代表作是《比海更深》、《永遠的託詞》、《跨越柵欄》)。此類電影以展示主角的傷痛為主要目的,敘事的都是如何走出困境,告別傷痛,從而起到勵志的效果。傷痛,是此類電影中揮之不去的情緒。也是這種傷痛,讓劇中人撕心裂肺,觀眾卻常常看得一臉茫然。但是在王家衛的操盤之下,《擺渡人》走到了另外一個方向。這部電影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用極端風格化的方法把治癒系電影中揮之不去的傷痛感成功的蒸發掉了。用浮誇、癲狂、拼貼、荒誕的方式表現溫情,是這部電影最重要也是最有意思的品質,也是大眾化商業電影最應該有的倫理要求。

《擺渡人》的故事結構非常類似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擺渡人陳末好比歐陽鋒,酒吧好比客棧,一個人串聯起了好幾條線索,每條線索都是不同的失戀故事,而故事的主角自身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無法忘卻的情感忘事。我們可以把這種敘事結構稱作單線連珠模式。當然,《東邪西毒》是比較藝術片的拍法,風格沉鬱,獨白、旁白、對白指向的都是戀人絮語,無比文藝曖昧,鏡頭調度非常複雜,有個別場景王家衛是甚為精妙的僅僅借用一個鳥籠然後匹配光線的明暗移轉來、角色身體的走動來表現角色內心的閃爍與焦灼。《擺渡人》要陽光溫和輕鬆太多。角色雖然都有各自的心結,甚至還有《東邪西毒》中的失憶情節,但灼熱難耐的傷痛感始終是這部電影要極力消解掉的。影片大量鏡頭雖然熟悉王家衛的影迷即刻就能辨認,但這畢竟不是一部作者化的展現導演調度技巧的電影。

《擺渡人》的力量來自於自我消解。在《擺渡人》的影像文本中,始終存在這三股非常異質化的力量在撕裂扭打,一是張嘉佳風格的雞湯旁/對白,二是典型王家衛式的視覺風格,三是來自於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癲狂力量。雞湯旁白是整部電影的托底,創造出了一種表面化的廉價人生領悟感。後面兩股力量則是要腐蝕、擊碎這種廉價感。從色彩來說,影片的基調是黃色調,它可以是朝陽似的,也可以如落日一般,指向的都是不同強度的溫情感。最標籤化的王家衛鏡頭是慢鏡,陳末開場不久進了醫院,喝酒的場景突然用慢鏡表現,再玩世不恭的人生也有若有所思的頓悟惘然時刻。小玉與馬力在門欄之前玩影子遊戲,配上拉丁曲風配樂,這也是標準的王家衛式浪漫場景。還有在某些場景中,前景中會出現飛揚的灰塵,人物站立在後面會有一種莫名的時間流逝意味的特殊美感。王家衛這股強勁的電影情境製造能量,將廉價的雞湯味慢慢抽離,使之成為一種曼妙的反諷。癲狂感是香港電影一直以來最鮮明的特徵,這種特徵當然是在周星馳的電影中被發揮到了極致,無厘頭是癲狂的終極表現,但在普通的香港電影中也經常會出現。杜琪峯最近的兩部作品《單身男女》、《盲探》都使用了癲狂的節奏,人物在狂躁的狀態中要掩飾內心卻忍不住會真情流露。即便如《新不了情》這樣的絕症催淚題材,爾冬陞也會將女主角處理成活潑嬉鬧的性格,而不是一味的苦悶悲情。在《擺渡人》中,癲狂感一方面表現在整個管春與毛毛漫畫MV調的段落,另一方面表現在影片的節奏以及對動作感的強化,整部電影除了李宇春的段落稍顯緩慢之外,其他段落一直處於不斷調整運動的狀態。所以李宇春的段落雖然在整部電影中看來是最無聊、最集中表現痛感的張嘉佳式場景(「緣為冰」的概念來自王家衛執導的芝華士廣告),但倒不妨視為一次節奏方面的停頓,畢竟這個段落非常短,而且適時的出現在一個小時左右,算是一次中場休息。影片對高潮段落的選擇更是別有用心,酒吧高爾夫的九洞決戰作為高潮段落,根本就是武俠片才會有的比試情節設計(更不用說管春與毛毛互動過程中出現的作餅情節更是標準化的武俠情節設計)。這不免又會讓人想到杜琪峯的《單身男女》,這部電影的高潮戲是男主角攀登高樓,是一個高度運動化的場景。酒吧高爾夫也如此一般,打擂台式的視覺環境、比試的方式、開車的場景,使得動作成為了焦點。為愛拼命這件事的陳腐意義被銷蝕。癲狂感使得觀眾不再試圖從正面的角度把握雞湯中的勵志意味,反而覺得這像是一個個無傷大雅又無法解決最終問題的玩笑。此外,影片其實對異質文化的拼貼使用,也是癲狂感的集中體現。台語歌、粵語歌、國語歌、英文金曲、古惑仔文化、東北口音、小鮮肉文化通通一股腦兒被雜糅到一塊的勁頭,從來都是香港電影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文化性格。

我們再來看影片對愛情狀態的處理。小玉與馬力的情感關係,在原作中就是極端苦情的愛戀,但是在電影中增添了一個背景,小玉最早是以追星族的姿態追求馬力的。這是一份粉絲似的純真情誼。在玩影子遊戲的那場戲中,我們看到的是超越普通情誼的美好愛戀,即便最後小玉為馬力拼命,即便馬力還是離開了小玉,我們感受到的卻並非痛楚,而是溫情。管春與毛毛的互動中,有個情節設計的尤其有意思,二人原本去觀看《鐵達尼號》,這是爛大街的甜蜜愛情模式,但最終卻變成了觀看恐怖片《午夜凶鈴》,錯位帶來的並非遺憾,而是另類的竊喜。管春雖然狂戀毛毛,但癲狂的表演方式,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激情,一掃苦戀模式的哀痛。類似「人生海海,春去秋來」的台詞,我們感受到的不再是雞湯味,而是帶有溫情的諧趣感。這是豁達自洽的人生參悟。

愛情不是絕對不是一切還表現在對食物的處理,酒、大餅、火鍋頻頻喧賓奪主成為影像的主角。救助賈玲扮演的女新娘那場戲最值得玩味,使得胖新娘走出困境的並非什麼高妙的雞湯感言,而是一個個令人空想的菜名。可見情感的傷痛有時也不過是自我欺騙,物質與精神從來都是並重。

影片風格化的表演方式也值得一談。梁朝偉、金城武這對華語影壇最高顏值男星的擔當,使得本來略帶搞笑意味的台詞,在他們的口中說出來即便沒有喜劇感亦變成了一種可愛的溫情感,這於其說是在搞笑觀眾不如說是充滿人生況味的自嘲。金城武與張榕容相得益彰的精彩演出,是成就這條線索癲狂風格的最重要原因。

以此種種疊加,《擺渡人》最終成功的消解掉了慣常治癒系電影陰魂不散的疼痛感,稀釋掉了張嘉佳小說中酸腐至極的感悟雞湯。影片其實以異常明確的姿態宣告自己並非在討論愛情真諦,討論情感傷痛治療之艱難苦頓,就像影片中主角江潔說的,現實生活中陷入愛情困境的人不會想要有答案。所以眾聲喧譁如嘉年華式狂歡的《擺渡人》就真的是冬天裡的一杯暖酒,讓人喝完後不失醉意,暖入心脾。

年度最舒心暢快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