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擺渡人 See You Tomorrow

摆渡人/酒国英雄之摆渡人/摆渡之人

5.1 / 795人    n/A

導演: 張嘉佳
編劇: 張嘉佳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陳奕迅 楊穎 張榕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lenjin

2016-12-24 23:24:35

是我們浮躁了,還是國產電影浮躁了?


昨天,跟同學一起去看了《擺渡人》。於我個人而言,我很少會花錢和時間,去電影院看一部國產電影的,因為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去看。在網上看了看票,8.8元一張,應該說票很便宜了,又有那麼多同學想去看,那就一起吧!看完電影順便一起聚個餐,還是可以的。到電影院取完票進去,看的人不少,已經剛好到播放的點了,大螢幕還在放映前廣告。。。。

從電影開始到電影結束,時不時能聽到周圍觀眾的笑聲,當然沒有到捧腹大笑那種,到酒吧高爾夫結束的那段,看到周圍有人似乎在擦眼淚。整部電影聽到了好幾個插曲,閩南歌、beyond的歌、《灌籃高手》主題曲、十年等。我不評價電影裡的任何演員和三段感情戲,給我留下較深的映像的是電影的燈光處理和背景音樂,還有幾句旁白。看完後,我本來想,豆瓣上的評分應該會還可以吧,後來我發現我錯了,罵得挺慘的。看完豆瓣的一些評價後,我又跑去知乎上看評價,其實也猜得到同樣是一片差評,還有要直播吃襪的。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不禁在想,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特別是最近剛看了一部電影《死亡詩社》,美國挺早的一步電影,搜豆瓣評分榜才看到的。當看完那部電影的時候,我覺得要是放在現在,估計也會挺多的回罵的,特別是學生們往講台桌上站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震撼,我在想美國八十年代的電影就在引導觀眾要勇於表達自己,鼓勵觀眾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人生如白駒過隙,最後無非歸於黃土,要把握當下。這也引發我的一個疑問到底是我們觀眾浮躁了,還是國產電影浮躁了?

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強調了表達的自由,其中的說話二字,我覺得最為關鍵,說話是自主的表達觀點的意思。為什麼這麼強調它,因為我覺得世上沒有兩個人的經歷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如何看待眼前的事物,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等,這些都是自我們出生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養成了自己的三觀。以前的經歷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我很贊同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提一不絕大多數國人,從小就會在考試中碰到閱讀理解或古詩詞鑑賞等題目。這些題目都是有它的答案的,而這些答案何嘗不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呢?他們的理解也是他們根據自己的經歷得出的,我們就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寫了,我們還小,我們經歷沒那麼豐富,我們只能根據以往考試的經驗,推敲出所謂的對的答案。我只能說這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們都學會用自己的經歷,來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舉個例子來說吧,就『落葉』這個詞,當我失落的時候,我會感到萬物凋零,傷感。但當我開心的時候,我會覺得落葉是找到了它的歸屬,它終落葉歸根。說到這裡,我想說的是人是獨立的,人在表達自己的看法的時候,都會基於自己的經歷,並且會根據當時的情緒來看待周圍事物。

前面,我提了一下,作為一個平時不會花錢看國產電影的人去看這部電影的理由。我想很多人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吧,當然有時候一個人去看一部電影也可以是沒有理由的。就拿去看這部電影的同學來說,有的說看過張嘉佳的書,有的說喜歡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等。像我呢,我沒看過張嘉佳的書、不崇拜任何明星,雖然挺喜歡聽奕迅唱的歌,但是對他的演技我沒有什麼印象,所以不好評價。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會買票去看這部電影,但是既然去看了,我想總有你期待的那個點。電影面向的受眾是很多的,有時候電影拍出了某些人的那個點,那就可能會忽略掉其他人期待的那個點。這時我覺得我應該看到的評論是,《擺渡人》電影不好,因為沒有拍出我期待的那個點,或者《擺渡人》電影好,它拍出了我心中期待的點。而大多數評論是這樣的,A:好!,B:什麼狗屎,C: 矯情,D:看電影看哭了,為買票花的錢哭的……等等。

作為一個理工科程序猿,我想說,現在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都比我們張開說話來得簡單了。部落格上只要有各種事件出現,往往下面最興奮的是吃瓜群眾。他們看待一件事的態度往往非常的直接,他們會說,他/她/它就是壞人,就是人渣,我親眼看到的,我之前就看到過誰誰誰有污點,有各種各樣的,他們在網上獲取的資訊,來作為他們所謂的評判的理由。當然也有客觀的分析的,也有因為說好話被罵的等等。這往往我都會聯想的國內農村中的一些婦人,她們平時很閒,總會湊在一起聊這個聊那個,要嘛誇誇自家的孩子,或者扯扯村里其他人的醜事,聽到了一點傳聞,她們會七嘴八舌。但是她們很少有人是明白整件事的真實情況。我發現現在受教育的人群應該越來越廣了,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不成熟的評論呢?當我們要為一件事情發表意見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先調查清楚嗎?不然我們為什麼要插足呢?我們是想看事件越來越壞,最後因為我們的口舌,評判了一個人,然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嗎?這是那些不明事件的人想做的嗎?那我想說,這是在作惡。如果想讓事件清晰,那些熱心的群眾不應該去親身調查真相嗎?確實太麻煩了,我發個言關你屁事。。。

回歸主題,我不禁發問了,是我們浮躁了,還是國產電影浮躁了?電影製作方沒有人是想拍出虧本的電影,所以他們有的會迎合觀眾喜好,如各種『大電影』。有的會根據自己對電影的理解來拍,當然演員呢,他們有自己的經歷,這也一定程度決定了他能把電影中的角色詮釋成什麼樣?無論詮釋如何,總有人喜歡,總有人討厭。現在基本上國產電影一上映,或者還未上映,基本上都是罵聲如潮的。我不知道是我們太浮躁了,還是電影製作人太浮躁了。我們看電影不就是為了釋放下疲憊的身心。要是有理由去看哪部電影,就去吧,我們每個人經歷不同,他口中的壞,有可能是我們眼中的好。他口中的好,也有可能是我們的不忍直視。所以,看電影呢?重要是隨心,想去看就去,你看完有你自己的判定,不想去就不要浪費時間去了,凡事求緣,沒有誰能把每部電影都看過。
說下《擺渡人》這部電影觸動我的幾個點吧,首先知道它是小說改編的,所以裡面的劇情我不會去推敲它。

第一、作為一個閩南人,聽到了好幾首閩南歌,讓我倍感親切。
第二、作為一個喜歡Beyond的歌那麼久,在電影插曲中聽到《冷雨夜》,不禁讓我又緬懷了一下家駒。
第三、《十年》,想起來高中有個關係不錯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唱過,我們都戲稱他『歌神』。
第四、《拳皇》,小的時候小霸王玩過,連招還是有點技術的。
第五、喜歡電影中對燈光的處理,燈紅酒綠,畫面還是不錯的。
第六、旁白,小說改編的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經常會給你幾句比較經典的句子,有人認為做作,有人認為高深,有人覺得說出的人生的某些真諦。有些東西體會過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經歷。擺渡人擺渡的又何嘗不是自己呢?

我想說,以上幾個點讓我覺得《擺渡人》是部不錯的電影,我推薦那些跟我有過類似經歷的人看。說了那麼多,我想說,有期待的就去看吧!有的東西,有人覺得好吃,也有人覺得不好吃,但這又有什麼對錯呢?不禁想起了Beyond的那句歌詞『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作為電影觀眾的我們絕對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但是問問自己你再發表觀點的時候,你是人云亦云呢?還是這就是你的觀點。你是獨一無二的,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你是有自我判斷能力的,你有你的好與壞的標準;一部好的電影我們能汲取好的東西,豐富自己;一部差的電影我們也要反思,是什麼讓它變質了。

以上,是本人第一次發影評。無他,就是感慨下。理工男,不會有華麗的辭藻,但是講究辯證地看問題。好與壞,又是誰的好,又是誰的壞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