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畢業風暴 Graduation

毕业会考/ 毕业风暴(台) / 毕作亏心事(港) / 全家照 / 高考 / Graduation / Family Photos / Recycling Feelings

7.3 / 11,991人    128分鐘

導演: 克里斯汀穆基
編劇: 克里斯汀穆基
演員: 弗拉德伊凡諾夫 Maria-Victoria Dragus Ioachim Ciobanu Adrian Titieni 華蕾露安卓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6-12-21 21:42:38

在遍佈虛偽的地方,我們能否誠實地活著?


(文/楊時暘)
    和導演蒙吉著名的前作《四月三週兩天》或者《山之外》相比,這部獲得坎城最佳導演的《畢業會考》顯得溫和了不少,尤其是結尾,沒有慘烈的死亡,一切都在曖昧不定的聊天中隱隱結束。相比於直接、可見的殘忍,這或許是一種更深長的無奈。
    這個故事以及其中眾多台詞散發出的複雜心緒,在中國觀眾看來,感受會無比微妙。相較於蒙吉之前的代表作,《畢業會考》的故事家常而缺少戲劇性。羅密歐是一座小城的醫生,他的願望就是讓女兒伊萊紮在18歲後去往國外讀書。一切只差女兒畢業會考的成績,就能拿到國外一流大學的獎學金。但考試前一天,女兒在街邊意外遭遇了歹徒的攻擊。心緒不寧讓她難以用正常心態面對考試。面對這樣的突變,父親開始想使用一些原本自己厭惡的灰色途徑解決問題。
    《畢業會考》遍佈著焦灼的對話和父親心神不寧的舉止,在一幕幕最俗常的場景中轉來轉去,羅馬尼亞小城中產階層的臥室與廚房,室外荒涼的小路與工廠,這是羅密歐生長和奮鬥的地方,但如今,他卻下定決心讓女兒離開這裡。他對女兒的「驅逐」是出於最濃稠的愛意,他對女兒說:「當年革命後,我和你母親決定回國生活,現在我們已經付出了代價。改變這個國家,我們留在這就夠了,你還是要離開。」到底是怎樣的社會與環境,才讓父親如此決絕地想將獨生女推向遠方呢?那些平靜的鏡頭在告訴人們,這裡沒有戰亂衝突,沒有資源枯竭,人們讀書,上班,安之若素,但總有一種說不清的東西籠罩在頭頂,比如精神的凋敝,隱隱的絕望,說不清的被剝奪感和不公平,換句話說,看似正常又平靜的生活里缺少尊嚴。
    作為一個有過西方生活經驗,受過良好教育的醫生來說,沒有誰能比羅密歐更能體會這種無法言說的痛苦,他明白,女兒伊萊扎留在這裡只能是耗儘自己,而不是改變週遭。他自己就是個例子,當年回國是因為某種想推動變革的熱情,但如今,卻被凍結在絕望里。這種絕望難以言傳。他有著寬大的住宅,私家車,體面的職業,但就是有某種東西橫亘在那,揮之不去。
    這部電影最為絕妙的地方在於,蒙吉用父女倆之間的對話和暗自裡的心理較量表達了一次拷問——在一個遍佈虛偽的地方,是否能誠實地活著?父親的性格塑造複雜又曖昧,他是一個誠實的人,不屑於與權貴交往,從不獲取不當之利,但他卻有一個秘密情人。而更有意味的是,他一直在強調,自己從未欺騙過情人,他告知了對方自己的妻女與處境,他覺得這樣也算是一種誠實與坦蕩。父親這個形象和他身處的社會互為鏡像也彼此同構,他覺得自己沒有同流合污,但其實沒有人能倖免於難,虛偽像霧一樣包裹在每個人身上,而我們總會下意識又發明出一套解釋系統,為自己的虛偽辯駁。每個人都是施害者,每個人都是受害者,長此以往,我們已經徹底分不清到底是誰造就出這霧靄般的虛偽,誰需要負責,誰只能承受,而誰又能解決?當這成為無解的命題,人們能做的只能自暴自棄或者逃離此地。
    而緊接著又一層拷問降臨了。我們奔赴乾淨、有尊嚴的生活途中,如果需要用謊言鋪就道路,我們該如何抉擇?羅密歐必須和權貴搭建關係,必須讓自己捲入了一場又一場,一環扣一環的交易,這是他一直逃避和不屑的東西,但這又是讓女兒離開這裡唯一的辦法。更加殘忍的是,他不但要犧牲自己,還要犧牲女兒,要女兒在試捲上配合作假,才能達成目標,而這與他一直教給女兒的價值觀相悖。他送女兒出國就是想讓孩子避免這一切,但現在必須先沾染這一切,才能逃離這一切。還有什麼比這更荒誕更殘忍嗎?
    羅密歐家的玻璃一次次被人打破,一樁謎案。直到有一天,他情人的孩子朝著小夥伴習慣性地扔出一塊石頭。這形成了某種暗示,或許是他做的,或許不是,這更像是一樁隱喻,有人成為眾矢之的,有人在暗地中伏擊,你根本不知道冷箭來自何方,也不知道會被誰所傷。
    這故事裡的人物都令人同情,羅密歐的妻子,曾經也心懷夢想,如今淪落於圖書館無聊的工作,終日病懨懨幾近足不出戶;他的母親停留在老邁的回憶裡;女兒浪漫、樂觀又單純;羅密歐孤獨無助,內心攪拌著清醒和執拗,卻也已然被虛偽同化,而還自以為仍在堅持與反抗。
    在畢業典禮上,羅密歐為女兒和同學們拍下了紀念照。封鎖在照片中的年輕的笑臉,會不會在多年之後變成一張張冷漠的臉?不再相信能做出任何改變,只想著能儘早逃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