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畢業風暴 Graduation

毕业会考/ 毕业风暴(台) / 毕作亏心事(港) / 全家照 / 高考 / Graduation / Family Photos / Recycling Feelings

7.3 / 11,991人    128分鐘

導演: 克里斯汀穆基
編劇: 克里斯汀穆基
演員: 弗拉德伊凡諾夫 Maria-Victoria Dragus Ioachim Ciobanu Adrian Titieni 華蕾露安卓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lyde

2016-12-03 05:41:10

作為一名父親,我無法保證不會做同樣的事情。


一場畢業會考,牽出了羅馬尼亞人情社會的面面觀。
影片中的父母希望女兒生活在一個有規則、講原則的「規範社會」——比如他們所嚮往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為了通往這個美好新世界,父親不惜破壞多年來給女兒樹立的「正確的觀念」,希望以「曲線救國」的方式敲開新世界的大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美麗新世界在與《畢業會考》同時在今年坎城奪獎(金棕櫚)的英國影片《我是布萊克》中,並不美好。所以,即使父親如願送女兒到英國,很可能只是讓她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世界上殘酷的,女兒早晚要面對,這也是成長的代價。
作為海歸,羅馬尼亞的中產階級,這對父母也許並不是不明白這個事實,但20餘年深陷泥潭的歲月,讓他們把改良或改變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另一個世界未必美好,也許同樣殘酷,但相對於舉步維艱的羅馬尼亞泥潭,英國頂多算一潭死水。
影片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女兒的選擇。她也許只是一個圖樣圖森破的女生,但她的父母對她的培養是成功的(雖然這種成功也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她父母的設定),在一連串的毀三觀的遭遇中,她可能猶豫過,動搖過,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的自主精神。而且,在影片的最後,她更學會了理解與妥協。
羅馬尼亞曾經是GCD國家,不知道是否某個歷史時期的人際冷酷造成了當今物極必反的人情社會的後遺症。不管怎樣,羅馬尼亞的這個現狀與我朝當下的社會狀況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人把蒙吉稱之為羅馬尼亞的科長(賈樟柯)。這與他們反映本國現狀的方式以及他們的國際聲譽有關。《畢業會考》在一些方面確實與賈樟柯的作品有相似之處。在寫實之餘,賈樟柯喜歡留白或者加入一點想像的延伸,《三峽好人》中的省略與魔幻,《天註定》中的「斷章取義」與當代「江湖俠義」,《山河故人》中的變故與未來,都是如此。《畢業會考》中,窗戶玻璃的破碎、撞到動物及黑夜哭訴、檢察院的調查結果等,蒙吉都留下了一些謎題以及足夠的想像空間。再看蒙吉之前的作品,如《四月三週兩天》、《山之外》等,也莫不如此。儘管留有「餘地」,但《畢業會考》對羅馬尼亞的「社會網路」的編織還是非常精細的。這種精細甚至可能讓人懷疑蒙吉將羅馬尼亞的當代社會標籤化了,但即使如此,蒙吉仍然會是我們透視羅馬尼亞最好的窗口,正如賈樟柯是西方世界透視中國社會的最佳窗口。
在我看來,《畢業會考》展現的不只是批判現實主義,裡面有解剖,有反思,也有曖昧,甚至有寬容與悲憫。換言之,人情社會是灰色地帶,但也是人之常情。而同樣作為一名父親,我無法保證自己不會做同樣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