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 S1

西部世界第一季/西方极乐园

8.5 / 533,156人    6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姜磊man

2016-11-27 06:40:33

虛構世界中的宗教哲學


綱要:美劇《西部世界》前八集基本上已經把作品主創人員對作品內部世界的基本構架與雙層社會系統的特殊邏輯交代給了觀眾,筆者從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方防西方基督教哲學與上帝崇拜哲學的遼闊之地。本文將從原罪說、天國地獄說、上帝說三個基督教哲學的基本學說出發,對《西部世界》前八集做出宏觀的認知和微觀的剖析,也將從影視作品的角度闡述宗教哲學的具體教義,同時表現西方人千百年來受宗教洪流影響下所產生的有神論思維,從而達到以現實客觀的眼光從高處審視宗教哲學對一代又一代人心靈和民族性格的塑造。 關鍵詞:宗教哲學,《西部世界》,原罪,天國地獄,上帝 自美劇《西部世界》上映以來,其在中國社會的關注程度絲毫不亞於與之共同母體公司創造的《冰與火之歌》,相比《冰與火之歌》的宏大與激情,《西部世界》則透露著哲學的細膩與深邃。從前四集的劇情不難看出作品主創人員對於基督教哲學的解讀與思考,亦不乏對於人情倫理世事百態的摸索與探究。筆者從故事情節出發以單一的線性觀影形式從作品中提煉出三條作品主創人員對於基督教教義的認知,即(一)人之原罪與生俱來,惡念隱於文明(二)天國地獄為上帝之構設,二者並非存在於割離狀態(三)造物主上帝(僅討論上帝的統一概念,不涉及三位一體的位格區分)的不完美狀態。這三點對於基督教教義的認知構成了《西部世界》前四集宏觀敘事的基本基調,其情節展開亦在此基礎之上。 與生俱來的原罪 原罪與生俱來符合《聖經》對於此概念的設定(聖經中並不存在對於原罪的定義),「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聖經》(和合本)詩:51:5]《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亞當所遺留下來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人今生今世所犯得罪。而原罪恰恰又是本罪的母體與根源。因此人需要救贖,才需要救世主,才產生了基督教。所以說原罪的概念是基督教教義和神學的根本之一。《西部世界》的另類之處在於他將教本化概念化的原罪,具體化為「惡念」(在這裡筆者定義的惡念乃為影視作品中游客對於接待員的種種不軌但未經實踐的想法,其較原罪更為具體,較本罪更為抽離)。現實生活中因為法律、道德等因素的束縛,人的惡念深深隱藏著,每個人看起來都是衣冠楚楚的文明人,可一旦這種束縛對人鬆了綁,沒有了法律條文沒有了道德觀念,那麼惡念將如決口洪水席捲而來。毫不誇張的說絕大多數的遊客去「西部世界」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宣洩自己內心被文明壓制了許久的惡念。《西部世界》對於原罪的解讀有兩方面的傾向性:(一)在表現形式上,它更注重於把觀眾置身於原罪的影響下,而不是概念下。(二)在技巧上,它習慣於用圖像(活動)來表達,而不是語言(教條)。這兩種傾向性有同一個目的,是為了使觀眾深信不疑人的原罪與生俱來,所以人需要通過救贖之路來實現死後進入天國這一基督教徒的終極使命。 天國地獄說的統一性 「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不在有死亡,也不在有悲哀、哭號、疼痛……」[ 《聖經》(和合本)啟示錄21:1-4]「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 《聖經》(和合本)21:10-22]這些只是從《聖經》中截取的一小部份對於天堂的精彩描述,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基督教對天國的美好希冀。「西部世界」的設定類似於對天堂的概念描述,可以說「西部世界」是人臆想天堂的現實化產物。遊客們之所以會花費巨額的金錢來享受一時的快感,恰恰是因為在西方人心底有對於天堂的展望。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里,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里,將不好的丟棄了。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里,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聖經》(和合本)馬太福音13:47-50]這是《聖經》中少有的對於地獄的描述。其實基督教的天國地獄說概括起來很簡單,就是人生在世行善死後升天堂作惡死後入地獄。在劇中德洛麗絲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結局」(《羅密歐與朱麗葉)似乎道出了《西部世界》中的地獄觀。 筆者認為《西部世界》對於天國地獄說理解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其中蘊含了些許的辯證法思想。它並沒有將天堂地獄生硬的割裂,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一種和諧或者說統一。園區好像是天堂地獄的結合體,其中既有天堂的美好,又存在著地獄的殘忍。而這一切都有這一個共同源頭和指向——上帝(「西部世界」的創造者)。 造物主上帝不完美狀態 上帝在基督教教義中的解讀是全知全善全能的存在,自然神論者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泛神論者認為上帝就是宇宙,但無論哪種派別,上帝在絕大多數的西方人的眼中都是完美的,都是無懈可擊的。而在《西部世界》中採取了類似於「上帝悖論」的相關原理,來進行對影片中園區設置者的相關設定。在這裡有必要對「上帝悖論」做一些解釋。文藝復興時,人文主義者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來攻擊天主教。就是:「讓上帝造一塊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所以如果上帝能造出這塊石頭,則他連塊石頭都搬不動還稱什麼全知全能。而如果上帝造不出來這種石頭,那他連塊石頭都造不出來也稱不上全知全能。所以上帝,必定不是全知全能的。因此在上帝悖論者的眼中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的(但他們依然認為上帝確實存在)。不論有意無意《西部世界》中對於園區創造者的設定都與「上帝悖論」不謀而合。「西部世界」中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的人或者類人性群體,一是園區中的接待員,二是進入園區中的遊客,三是對園區和接待員具有設置目的和設置行為的,並且對遊客具有保護義務和保護行為的園區管理人員。其中第三個層次的設置就極其類似於基督教哲學中對於上帝的認知了。但是就如同「上帝悖論」中所理解的那樣,儘管園區設置者在園區中看似主導著一切,其實不然。其中既有「接待員」隨時有可能覺醒的趨勢,同時某些遊客(如黑衣人)也在試圖探索著園區深處的秘密。 《西部世界》作為近年來優秀的美劇之一,依然保持著美國影視行業高度的自律和自信,不論是從製作工藝亦或是思想深度方面在世界的影視領域,依然是那麼的出類拔萃,依然能給觀眾帶來相當大驚喜。尤其是如《西部世界》這種帶有相當的哲學韻味和宗教內涵的影片,更是如夜空中的幾點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聖經》(和合本) 2. 羅伊·索倫森:《悖論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

董阿運 2016.11.26濟南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