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BJ 有喜 Bridget Jones's Baby

BJ单身日记3:BJ的孩子/BJ的孩子/布雷吉特·琼斯的孩子

6.5 / 82,388人    122分鐘

導演: 莎朗麥奎爾
編劇: Helen Fielding 艾瑪湯普遜 丹梅澤
演員: 芮妮齊薇格 派崔克丹契 柯林佛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奔跑的露水

2016-11-24 14:40:53

真愛當道,需不需要親子鑑定?是帶著『我的』孩子,嫁給甜蜜的愛情?還是『我們』的孩子,嫁給折磨人的愛情?


從2001年BJ單身日記第一部,到2016年的第三部,跨度為15年。這15年的時間,螢幕外的觀眾度過了自我的人生,也許也經歷了愛情,婚姻,家庭,事業的百轉千回;而螢幕內的BJ和達西先生,一樣兜兜轉轉,同這個時代一起,變化著;無論是螢幕內還是螢幕外,有一點是相通的,我們都不是曾經的那個我們;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執意的留念已經失去的光陰,青春,心境,情愛和時光,那麼就會落入俗套,陷入一種落葉葬花的悲涼。與其執念於過往,不如笑對臉上的皺紋,對當下今朝,從容以對。

這就是為什麼,看了BJ3,從頭看到尾,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涼感,壓抑感。

想當年,BJ第一部是何等的驚艷!BJ1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巧妙的鑲嵌在一種英國文化所特有的幽默感中,講述了一個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科林大叔和休.格蘭特,風采各異,均是性感萬千,一笑百花開level的超級男神。而胖嘟嘟,圓滾滾,笑呵呵的BJ,被兩位男神眾星捧月,在整部電影情節和氣氛的鋪設中,BJ的魅力令人如此信服,幾乎讓所有人都能感覺她就是要比美國模特杆子,和英國律政菁英,是更值得君子好逑的絕妙佳人,絕佳伴侶。

而這種步步生輝的主角光環,到了第三部,變成了一種雞肋,一種為了魅力而魅力的尷尬和努力。BJ雖然退去了標誌性的圓滾滾,配上了屬於英國『中產階層』的身材,但伴隨之的,還有僵硬的笑容,無光的眼神,斑駁的演技,再配以billboard上來自英國歌手的熱搜歌曲的輪番轟炸(我就奇怪了咋不把Adele也算上呢?),這部曾經可以說是『Proud of UK』的經典愛情電影,成為了一部硬入『something about UK』的廣告宣傳片。曾經第一部中,BJ抽著煙,輕鬆恣意的走過皮卡迪里廣場廣告牌的快樂和情懷,在第三部中,灰飛煙滅,所剩無幾。甚至讓我感到,BJ從第一部,到第三部,是走過了何等可悲可憐的愛情和生活,她的瀟灑和洋溢哪去了?她的輕鬆和自信又哪去了?。第三部裡的BJ,只留下了曾經BJ的皮畫,曾經的BJ會自然而然的伸展雙臂,敞開懷抱去擁抱自我的尷尬;而現在的BJ,同樣也展開了雙臂,只是畏手畏腳,眼神躲躲閃閃,矯情矯揉,真是尷尬到骨子裡去了。

我想第三部有一點是寫實的,那就是BJ的三個好朋友(兩個結婚生子,一個和自己的男性友人準備領養孩子)在BJ生產完後,對『完美』的達西先生沒有報以多少的喜悅和恭賀之情。BJ和達西先生,分分合合15年,如果不是孩子的降生,Jack這一強勁的競爭者的出現,達西先生應該還是不會正式心中的某種芥蒂,並徹底敞開了對BJ愛情的懷抱。所以,達西先生其實並不『完美』,甚至很可惡(雖然扮演他的科林大叔是毋庸置疑完美地!)。他貪慕了BJ純情的美好,卻並沒有好好的培養呵護,讓這種『純情美好』安靜生長,並同自己一起成長。不要說什麼達西先生,之後和別的女人結婚,是生活的現實,是西方自由愛情的象徵,是愛情照進生活的寫照,Bullshit。你匆匆撇一下達西的前妻,那才是達西心中覺得真正配的上自己的女人:精幹,美麗,苗條,有自己的執著和事業信念(也正是這種信念,讓他們最終離婚,因為Camilla不願意隨達西回國)。達西也許愛BJ,但是這種愛是自私的,不平等的。BJ仰慕著達西,仰慕著他在法庭上的辯姿和風采,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種長達15年的仰慕,熄滅了自己身上最為寶貴的那一團光,這團光曾經撼動了達西先生的心,但逐漸的,變成了可有可無,甚至極不匹配的尷尬。而BJ眼中的達西,不僅沒有改變絲毫風采,反而更加別緻(你看看第三部里,鏡頭中的科林大叔,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是那魅力簡直勢不可擋,不僅是鏡頭愛科林大叔,更是BJ眼中始終如西施一般的達西先生)。

可以說,BJ的悲哀,是花痴者的悲哀,是女性花痴者的悲哀。『花痴』,在特定的時刻和條件下,有助於身心健康。但是如果將自己整個婚姻,人生都構建在『花痴』上,害人害己。

第三部電影,似乎努力的想要延續第一部的精髓。彼時的倫敦,不太擁擠,移民不多,科技沒那麼發達,傳情達意是要用寫日記的。而此時的倫敦,時代更替,科技猛進,日記寫在Ipad上。彼時的朋友圈,是大家fxxk來,fxxk去的談天說地,一言不合就開車去法國;此時的朋友圈,彼此交疊的重心從不靠譜的青春,變成了家裡的孩子,曾經fxxk來fxxk去的口無遮攔,在孩子面前變成了puppet的戲說。BJ的好友也成為了工作上和她有相似的單身經歷的朋友。這又是這部電影的一個寫實:在要好的朋友,隨著時間和生活的改變,彼此交集越來越少,任曾經是多麼的無話不談,也難以挽回越走越平行的軌跡。

所以,致敬情懷是可以的,只是時光,朋友,愛情,都回不去了,這多麼傷感,但這就是生活。BJ3倒不如踏踏實實的講一條故事線,把那些為了搞笑的搞笑除去,為了主角而光環的光環摘下;年齡漸長,BJ不再是英國男女老少的心頭肉又如何就?將15年前那句『just because who you are』的緊箍咒坦然的脫下來,來告訴觀眾一個誠實的故事:7年就可以滄海桑田,更何況15年?(就好像從『日出之前』到『日落之前』,一樣的敘事風格,一樣的主人公,直白坦誠的交流錯過彼此之後的生活,依舊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非人力可改)。

這條誠實的故事線,其實有很多主題可以表達。比如BJ如何在同『完美』的達西先生糾纏的15年的愛情中,明白婚姻這種承諾的艱難,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上勢均力敵的重要性,自我覺醒又不失去純真的本心,以及孩子對於女人的意義,事業和自我生存(溫飽)的平衡。最好的結局,並不是最後BJ在兩個男人為她肚子裡的孩子彼此競爭而產生的洋洋自得(洋洋自得自己的魅力?),而是明白,即使有再多的男人追求,也不能將自己的身心全盤交出,更何況是連同著自己的孩子一同交付?一切也許都是鏡花水月,自己是真的,自己的孩子是真的,而自己有能力把握住的才是真的。

再樂觀一些,也許結局也可以是這樣:真愛到了,不需要親子鑑定;我可以帶著『我的』孩子,和我的愛情結婚,這是最大限度的女性自由,但支撐這種自由的條件太多,風險很大,絕非大多數女性能承擔的,也絕非大多數男性友人能接受的,不分國界。雖然第三部的最後的結局,BJ還是隱晦的帶著『我們』的孩子,而多年折磨人的愛情結了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