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半场无战事/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半場無戰事

6.3 / 17,771人    110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Jean-Christophe Castelli
原著: 班方登
演員: 喬歐文 克莉絲汀史都華 馮迪索 蓋瑞特荷德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luvoxamine

2016-11-12 08:53:03

談談中場休息,中心思想什麼的就算了


By Flovoxamine
老實講,如果沒有開篇的驚喜,我絕對不會花費實體書的價格在Amazon買一本電子書。所幸作者在故事開始就提供了一個絕妙的視角:漏氣的胃、前列腺腫大的德克薩斯體育場、勢利得露出原始動物尾巴的女大學生、天真而情感豐富的傻瓜同胞,多有意思的場景,有一段描述讓我想到了Edward Hopper的油畫:『頭頂的照明設備灑下如變質黃油般濛濛細雨一樣的光』,想到他畫作里輪廓清晰的色塊和圖形化的人類,完美的光線條件下,陽光像科幻片高溫光束一般地照射在臥室內的單身中年女人以及設計嚴謹的建築物的上面,但卻毫無暖意。我並沒有因此而對電影失望——這愚鈍而寂靜的場景,只有油彩可以做到。

 戰爭的段落,李安很有素養地運用了簡單的鏡頭調度和剪輯,比起大量的主觀鏡頭、飛速的拼接和無節制的搖晃,這種循規蹈矩的敘事顯得優雅又高級,配合清晰無比的畫面,戰爭本身開始被觀影者窺見,無關信仰、恐懼和榮譽的、戰爭的本身。

 看的是60幀的版本,但還是讓人耳目一新,在此之前我通過雜志和電影網站上讀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對技術方面的評價,『不同以往的距離感』是最大噱頭,大家都期待著能體驗遠遠超越3D的身臨其境。畫面清晰到我可以看到比利無數的毛細血管在臉上劇烈的收縮又擴張,我覺得這種拍攝技術最可貴之處在於它對距離這種東西徹底的推翻,除了主角們以外每一張擠滿畫面的面孔都讓人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人類的臉——由水,蛋白質,脂肪和無機質搭建而成的滑稽傑作。我想這是最殘忍的事情了——李安強迫觀看者坐在那被動地、看到了物質世界的部份真相,說不定原著的可取之處就在於它可能讓李安使用這樣的技術和視角來講述埋藏在電影深處的東西也未可知。

 貫穿影片的『宿命論』,是比利唯一可以獲救的繩索。這個來自遙遠東方的哲學讓他有理由讓自己相信,他並不是為了石油而戰鬥,不是為了愚蠢的同胞們而戰鬥,不是為了資本家,只是因為他生而是個士兵,他個人從中獲取情感和信念,並完成得以「主觀上和資本家成為敵人」的獵取,當然世上所有人都有獵取的自由,導演同樣也是,他做出了建立在這種認知上的妥協。但在我看來,原作者想表達的「終極意義」並非宿命,宿命輪會加劇人的懦弱,比利面前的一切是慣性和妥協,小說版本是個完全的悲劇。

 原著看了一半的我都能猜到,李安改了結局。他在色戒和Taking Woodstock的挫敗後,第二次為他的作品帶上了面具。可能任何電影都適合有一個美好的結尾?多令人沮喪啊,像回到隊伍時被狠狠壓住的勃起的陰莖,像橄欖球不會在失重的那段時空裡多停留半刻。

 可我要故意打出這段不完整的原句:

 『當球尖觸到永生的邊線,擊中妄想的軟肋,希望永遠停留在弧線頂端時———』
評論